刘海涛
(河南人民广播电台 古典音乐广播,河南 郑州 450003)
探析新媒体语境下广播的创新路径
刘海涛
(河南人民广播电台古典音乐广播,河南郑州450003)
科技的迅猛发展为新媒体的大量涌现创造了条件,以数字技术和移动互联网为突出特点的新媒体“吹皱”了传统媒介生态的“一池春水”,在冲击传统媒体的同时也为传统媒体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面对这一形势,广播媒体要想获得更大的发展,就必须通过不断创新突破,与新媒体优势互补,相融相生。
新媒体;广播;创新
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传统媒体按照单一种类划分,报刊、广播、电视独立运行,各自发挥在舆论引导、信息传播方面的功能。而新媒体是在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1967年,新媒体的概念由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技术研究所所长戈尔德马克率先提出。清华大学的熊澄宇教授认为,“新媒体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概念。在今天网络基础上又有延伸,无线移动的问题,还有出现其他新的媒体形态,跟计算机相关的,这都可以说是新媒体。”
与传统媒体“一点对多点”的传播方式不同的是,新媒体是一种“多点对多点”的全新传播方式。包含内容碎片化、即时互动、满足个性化订制需求等在内的诸多优势,使得新媒体迅速被人们喜爱和接受。但新媒体的兴起并不意味着传统媒体就要被替代,正如传播学者麦克卢汉所说的:“媒介总是以叠加的方式向前发展的,新的媒介的出现并不代表旧媒介的消亡。”
相对新媒体而言,传统意义上的广播传播迅速、受众广泛、即时互动、功能丰富等特点基本上优势不再,由于新媒体打破了媒体间的壁垒,跨越了信息间的鸿沟,使得其在内容、速度、互动等方面更胜一筹。
但是,广播仍有某些传统优势是新媒体无法替代的,主要包括:
(一)信息的权威性
新媒体的出现使得人人都成了“自媒体”,都是信息的发布者和传播者。每天打开微博、微信、手机客户端、互联网页面,我们都会发现大量无用的信息充斥其中,有些甚至是有毒的、有害的,这些垃圾信息影响了我们的正常信息索取,干扰了正常的思维,常常让我们避之不及。而传统的广播拥有专业的记者队伍、编辑力量,并且有严格规范的制度保障,在信息的采集、编辑、录制等方面有着长期的经验积累和人力支撑,因此,其播出的信息都经过过滤、提炼、升华,具有新媒体无可比拟的公信力和权威性。
(二)收听的伴随性
生活节奏的加快,各种信息的充斥,使人们很难再忠诚于某一类、某一个媒体,在获取信息的时候,更容易有选择、伴随性的接受,如开车的同时收听广播、休息的同时刷朋友圈、听音乐的同时阅读报刊等。而伴随也正是广播的优势之一,伴随性收听也使得广播得以“黏”住一大批固定的收听群体。
(三)无法取代的感染力
广播是听觉媒体,声音是广播最大的魅力。就语言的表达而言,大致可以分为达意、传情、审美几个层次,而在广播节目中,一个优秀的主持人往往能够将美的感受传递给用户,让人沉醉其中。很多受众是通过一个声音而喜欢上一个节目的,从而喜欢上广播。广播这种独特的艺术气质是新媒体所不具有的。
虽然占据了技术上的优势,但整体来看,新媒体还无“强势”可言。面对咄咄逼人的新媒体,广播媒体必须找准结合点和突破口,依靠创新,应对挑战,对新媒体不断加以利用,取长补短,寻求发展新良机。
(一)创新理念,融合发展
伴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从上个世纪末开始,广播的角色悄然发生了变化,从原来更强调内容的主要信息获取工具、主要娱乐工具、主要生活参谋转变为更注重氛围的次要信息获取工具、次要娱乐工具、主要生活参谋(侧重互动、情感、便捷)。角色的转变需要广播重新审视自己的定位,解放思想、创新理念,打破传统节目思维,在新媒体冲击下“破”中有“立”,融合发展。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互交融,使传统媒体的主体结构、业务流程等发生深刻变化。就广播而言,通过内容融合、渠道融合和市场融合等不断改变媒体形式和运作方式,从而推动传统广播的革故鼎新。例如,作为全国第一家“党”字号的融媒体集团——大象融媒的一员,河南电台经济广播在媒体融合中,长期固化的传统媒体思维模式、发展模式、经营模式作出相应调整甚至颠覆以往思维模式,在市场中的竞争更加充分,为经济广播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二)创新节目模式,让用户生成内容
新媒体为广播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平台和更加多样化的传输渠道,但内容依然是广播媒体的核心竞争力,“内容为王”依然是新媒体时代广播媒体的永恒追求。同时应该看到,人们对于媒体的选择带有明显的目的性和个性化特点,正如威尔伯·施拉姆曾经提出的:“很明显,大众媒介的效果部分是由传播对象怎样使用它们来决定的。”这就要求广播媒体考虑用户的所思所需,做出特色内容,实现核心竞争力的创新。例如,河南电台教育广播《1066爱车帮》节目,正是适应新媒体时代受众正在转变为用户,由“被动消费”转向“协同生产”的趋势,以听众“被需要”的诉求和“帮别人”的愿望为节目理念进行设计,内容和选题主要来源于正在发生的受众需求,节目由用户与主持人一起完成,给听众以主动参与、表达的话语空间,让受众的需求演变成感人的故事,节目生动活泼,听众认同喜爱。
(三)创新节目形式,打造节目品牌
广播的节目样态丰富多样,可以利用的表达方式多种多样。创新节目形式,要在遵循声音传播规律的基础上,把可利用的资源和手段充分激活,运用新媒体手段实现节目的双向互动,充分体现体验分享的元素,在节目组织结构上,将板块化和碎片化有机交融,在表达方式上,尽量实现新闻资讯节目的轻松态、娱乐态、人文态,文艺娱乐节目的新闻化、故事化、情节化。通过形式的创新,实现轻松流畅的传播效果,适合随进随出的移动收听、伴随收听。大胆创新主持风格,释放主持人魅力,打造个性节目,依靠主持人的影响力塑造节目品牌。
(四)创新营销手段,推行跨媒体、跨行业合作
广播的营销,不仅指节目、广告的营销,还包括广播品牌、整体影响力的营销,这些单单依靠广播媒体本身几乎不可能完成,必须通过跨媒体、跨行业的深度合作和经营。按照市场营销理论,广播媒体的听众就是广播节目的不付费消费者,广告商则是为听众消费直接买单的客户,作为传统媒体的广播,过去过多注重的是为客户提供创意,而不是去创新营销模式。因此,广播应该充分把握市场因素、听众群(用户)因素、节目因素,制定适合自身定位的营销策略。跨媒体、跨行业是广播营销过程中的必要环节,在与新媒体融合过程中,广播要积极利用各种新媒体技术,达到营销策略的实际执行和效果最大化。
(五)创新传播方式,实现多元复合传播
利用新技术,弥补广播“线性”传播的不足,将“一条线”拓展到“一块屏”,把微信、微博、客户端、网页页面等广播可利用的资源聚合到一个平台(手机或电脑),实现节目的一次传播、多点共振,满足跨地域、跨时间的网络收听、点播收听、重复收听。同时,广播也可以利用手机、平板、WiFi等技术,远程在线完成采录、编辑、传输、播出等一系列流程,大大提高广播节目内容的制播效率。
新媒体的到来是技术发展的必然,全新的传播模式推动信息传播从“铅与火”、“光与电”走到了“数与网”,使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经受着巨大考验。对在传统媒体中本已身处不利地位的广播来讲,新媒体的出现是挑战,更是机遇。重塑广播定位,从自身实际出发,结合新媒体传播规律和特点,积极主动融入新媒体时代的大环境,通过创新,独辟蹊径,传统广播在现代新媒体环境下,在我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浪潮中,一定能开拓出更加广阔的新天地。
G221
A
1674-8883(2016)09-034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