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何
(重庆广播电视集团〈总台〉 新闻频道,重庆 401147)
如何理解新媒体
——关于媒体发展的历史思考
肖何
(重庆广播电视集团〈总台〉新闻频道,重庆401147)
任何一种媒体都是信息和技术的综合体,都需要从信息和技术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和理解。新媒体的出现也不例外。从传统媒体的诞生开始,每一种媒体的出现都预示着信息传播的空间和时间限制被进一步打破。遵循着这样的规律,汲取历史的营养,新媒体走进了人们的生活。本文试图从媒体发展历史的角度,去探寻新媒体诞生的历史根基及其对于媒体发展的一般性启示。
新媒体;历史;基本出发点;信息和技术;载体;时间空间限制;感官延伸
新的传播方式正在每一个人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新方式,相对于报纸、广播、电视等既有的传播媒体,拥有一个概念化的定义:新媒体。新,意味着变化,新媒体改变着生活,并进而带来了媒介环境的深刻变化。
迅猛发展的技术隐约地暗示着未来的发展方向,而它迷蒙的外纱下似乎又亮出了死亡的阴影。身处媒体强烈变革的大时代,抛开操作层面的实用性渴望,本文试图从历史角度去寻找新媒体诞生的根基及其对于媒体发展的一般性启示。
对于新媒体的思考,离不开一个基本的出发点,即任何一种媒体都是信息和技术的综合体,都需要从信息和技术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和理解。
信息可以看做是媒体所要传递的一种意思,它的存在与传播依赖于一定的载体。到目前为止,信息的载体可以分为四种,即文本、图片、音频、视频。
媒体技术则可以理解为用以承载信息载体并进而传递信息的方式,表现为一定的物化形态。例如,报纸用于印刷的机器和纸张,广播电视用于录音拍摄的设备、传输系统以及收听观看的收音机电视机等终端设备。
如何来理解关于媒体的这个基本出发点呢?
让我们回过头来去看看大众新闻媒体的发展历史。
作为现代新闻传播的第一种方式,现代报纸最早出现在欧洲,然后慢慢地推向全世界。报纸所传播的信息必须依赖于两种载体来加以传播,即文本和图片。印刷技术的进步,使得这两种信息载体能够在短时间内以物化的新闻纸进行大规模传播。从受众的角度来看,现代报纸的出现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身处不同地点的受众能够在不同的时间点看到相同的信息。
1920年,伴随着无线电技术的进步,世界上第一座有执照的电台在美国匹兹堡正式开播,这标志着一种新的大众传媒由此诞生。广播的出现带来了第三种信息载体:音频。但“文本”和“图片”并没有因为“音频”的出现而消失。广播进一步发展了报纸所呈现的“一对多”的大众传播模式,几乎能够在同一时间将同一条新闻信息更快地传递到大量的受众面前,突破了交通、道路对于新闻传播的局限,从而进一步打破了空间的限制。然而,电波稍纵即逝,不能像报纸那样很好地保存,因而在打破传播的时间限制方面,广播相对于报纸而言,并没有出现显著的进步。广播的这些特点,被随后出现的电视完整地继承了下来。
20世纪50年代,作为大众传播媒体,电视登上了历史舞台。这是一种利用电子技术以及设备传送活动图像画面和音频信号的传播方式。随之而来,出现了第四种信息载体——视频。与广播的出现一样,电视尽管深刻地改变了人们接收信息的方式,但它并没有彻底取代先前已经出现的大众传媒。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报纸、广播、电视三大传媒,发挥着各自的优势,共存共荣。
当世界进入21世纪,信息技术以及移动互联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智能终端的出现,再一次从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深刻地改变了我们身处的环境。
一方面,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扩展了每一个人的朋友圈,无论身在何方,是否隔着千山万水,小小的智能手机都能彼此相连。地球村的概念已经成为现实。很多人发现,自己所发布的一条消息竟然也能在短时间内引来强大的反响和关注。而这,在之前根本是无法想象的情况。另一方面,随着移动存储技术的进步,“音频”“视频”这些在以往需要特殊技术和设备才能保存的信息载体,已经变得能够被普通受众随意保存和查看。易保存性不再是“文本”“图片”所独有的,而是成为了四种信息载体共同的特点。
几乎在一夜之间,传统媒体在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方面所具有的优势不复存在,未来的不确定引发了对于竞争对手“狼来了”般的恐惧。不过,我们仍然可以用信息载体和技术这两个尺度来衡量如今已经令人眼花缭乱的新媒体。
首先,新媒体种类繁多,花样翻新,但信息载体依然只有四种:文本、图片、音频、视频。这是由人类接收信息的感觉器官所决定的。在人类所接收的外界信息中,视觉和听觉占据了绝大部分。四种信息载体正好构成了视觉和听觉的延伸,它们的不同组合形式分别与不同类型的新媒体相联系。
其次,从技术层面而言,新媒体的“新”体现的是对于多种信息载体的整合能力。这种整合来源于新技术的发展,即基于互联网的移动通信技术和信息技术。这也是新媒体区别于传统媒体的最根本之处。
回顾传统媒体从诞生到发展壮大,再到新媒体出现的历史过程,可以带来这样的启示:
(一)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并不断深化推进改革,这是媒体发展的历史所遵循的一条基本规律
报纸第一次在人类历史上打破了大规模传播信息的时间和空间局限。随后诞生的广播、电视在进一步突破空间限制方面作出了自己的贡献,而对于时间限制的突破则进步有限。新媒体在继承广播电视突破空间限制的基础上,糅进了报纸在突破时间限制方面的优点。
(二)人的感觉往往是综合性的,作为人类感觉器官延伸的媒体自然会体现出一种融合的发展趋势
新媒体的发展更体现了感官综合的趋势,很多时候调动了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功效,具体表现为“文本”“图片”“音频”“视频”这四种信息载体的不同组合。现有的技术在拓展人的视觉和听觉方面作出了努力,可以大胆预测,在未来的某一天,技术的进步会使媒体还原人的味觉、嗅觉,甚至是触觉变为可能。在现有的四种信息载体之外还会出现新的载体。
(三)追求技术进步是媒体的特性
每一种媒体的出现都伴随着技术的进步和飞跃。如果借用时效的概念,媒体追求内容的时效性,同样也追求技术的时效性。从哲学的角度来看,媒体是人类感觉器官的延伸,如何更完美地模拟人类感知世界的信息能力是推动媒体技术发展的最根本动力。
综上所述,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衰落仅仅是一种媒体技术的衰落。从技术发展的层面而言,新媒体更多地体现了传播技术的更新换代,内容生产方面所具有的规律和特征并没有因为技术的换代而被彻底否定。报纸、广播、电视,三大传统媒体在经历了各自独立发展的阶段之后,呈现出一种彼此融合的趋势,具体表现为“文本”“图片”“音频”“视频”,这四种信息载体以不同的组合形式出现在了不同的新媒体当中。
可以肯定的是,仅仅靠在一张空白的纸上印上文字和图片来传播信息的方式最终会消失,需要在某个特定时间段收听收看的广播电视的方式也会被取代,但三大传统媒体用于承载信息的载体并不会消失,而是以新的方式走进了新媒体时代。
G206.2
A
1674-8883(2016)12-023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