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互联网时代微信与个人传播

2016-03-01 07:39李欣然李明清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9期
关键词:受众微信

李欣然 李明清

(河北大学 新闻传播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



小议互联网时代微信与个人传播

李欣然李明清

(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河北保定071000)

本文以微信为切入点,描述了微信带来的传播模式的改变和个人传播的形成和影响。个人传播并不像人际传播、组织传播或群体传播等属于基本传播学概念。随着互联网科技的不断发展和普及,网页发展为聊天室,电子邮件发展为论坛,微博和博客等社交软件正在普及,网络技术开启了一个新的传播时代。

个人传播;互联网;微信

科技使得移动终端普及率逐步升高,中国手机网民已经形成非常大的规模。在各类手机应用中,微信所具有的即时通信功能满足了我们交流的需求。而随着购物、支付、游戏、运动等各项功能的拓展,微信正逐渐转变为一个综合化的平台。微信在慢慢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本文尝试从新的角度结合经典传播理论来思考这一新的沟通与表达方式。

一、自媒体和个人传播

自媒体,指的是私人化、平民化、普泛化、自主化的传播者,以各种手段,向不特定的大多数或者特定的单个人传递规范性及非规范性信息的新媒体的总称。

互联网为受众搭建了平台并提供资源供其发表言论和表达情感,打开了“自媒体时代”的大门。个体拥有了发布信息的能力和权利,个人的影响力也在不同程度地扩大。

与大众传播相比,个人传播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和实践,目前在学界没有公认的定义。基于互联网环境的个人传播,是指“在网络传播背景下,个人凭借一定的网络知识,自主掌握一个属于个人的‘媒体’,自主接收和传播各种信息的一种传播方式。”

通过互联网和移动终端,现有传播模式突破了时间、空间等硬性条件限制。这种新型的传播模式具有真正的个人化、个性化和互动化且包涵了点对点、点对多、多对多等多种形式的信息互动。

个人传播表现为以个人为中心的辐射,而不确定的对象则是外围的被辐射点,每一个辐射点之间表现为点对点的传播。

二、微信传播要素分析

微信的主要传播方式分为即时聊天和社交网络。在对话框中,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之间的沟通几乎是无障碍的。“朋友圈”作为一种私密性较强的社交网站,在通信的同时满足了用户的社交需求。

(一)传播主体多样化

不管是个人还是团体,都可以在微信平台注册账号。微信公众号采取开放注册的方式,吸引了大量第三方合作伙伴,通过微信公众平台,注册者可以与目标用户进行精准的(地域、分类)联系与沟通。微信公众平台搭建了明星与粉丝、企业与用户、政府与老百姓无障碍沟通的桥梁,提高了沟通效率。

(二)传播对象地位平等

在微信传播过程中,传播对象身份界限模糊,转换灵活。受众可以自主选择和发布内容。除了微信平台的传播内容外,用户也可以通过超文本链接进入互联网,这使得文章、歌曲、视频都可以在微信世界得到传播。

(三)传播效果独具特色

“传播者的传播意图能够得到较为全面的实现从而使得传播效果明显应该是微信传播最有意义的社会运行。”

微信消息的到达率几乎是百分之百的,只要传播者发出消息,传播对象的设备终端就可以接收到,只是受众在设备终端接收到消息之后依然有选择是否阅读的权力。但由于微信的消息绝大部分是有意义的,要么是来自亲朋好友的聊天需求要么是订阅号的推送,订阅号又是受众基于自身喜好而订阅的,因此受众有着强大的动力阅读新消息。

(四)传播模式多样化

微信说到底还是一种基于手机终端的即时通信软件,它的发展根基是人们对沟通的诉求。微信的语音沟通可呈现沟通双方的语音语调等,照片可传递表情,视频模式可呈现动作,添加地理位置信息可呈现对话双方的空间位置,这些功能模块都前所未有地将非语言符号添加到移动网络传播过程中。

除此之外,微信通过各种各样的聊天表情,使传受双方不但可以在聊天过程中获得空前的娱乐性,更可以给对方以更广阔的语义空间。

(五)微信面临的困境

在微信中,微信用户可以轻松地触发传播,受众也会接收消息并反馈给传播者,传播过程的简单流畅反而使得微信变成一个相对封闭的传播生态系统。

也许意识到了在如今互联网的庞大体系中过于封闭的传播是行不通的,所以现在微信的各个版本升级中对外界信息的兼容度越来越高,微信也在试图培养自己优质的公众平台,给用户以良好的订阅内容,互联网的海量信息中的大部分都可以被转发分享到微信的生态圈子里。

还有一个容易存在误区的地方便是微信的内容是信息,而非新闻或者事实。便捷的渠道和超快的速度使得谣言和真相、虚假和真实以同样的速度传播着。微信所面临的困境,也正是个人传播所不可避免的又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之一。

三、个人传播的社会影响

由于互联网传播具有即时性、匿名性、开放性等特点,解放了话语权,使得论坛、博客、微博、微信等成为普通民众发布新闻、对公共事件发表意见的重要场所。

在个人媒体时代没有到来之前,互联网主要用于沟通和联系。微信等个人媒体的出现,使得单独的个体之间在这样的互动中进一步交流、相互影响,进而形成一种全新的社会关系。个人声音表达和传递最终形成群体,而个人即在这种分享、交流和再创造中得到生活方式的改造、思想的启迪和精神上的升华。

个人媒体的兴起,让网络不再单纯的是一种交流方式。“个人网络化”和“网络个人化”是互联网正在实践的两个发展趋势,受众以个人身份融入网络,互联网个人化应用不断普及。个人媒体让个人成为互联网的主体和主人,每一个人除了在现实生活中的自己外,在网络上还有另一个“自己”,并能够体现个人的个性、见识、思想,以及自己相关的各种信息,同时也可以随时与社会上的其他人沟通交流。网络使得个人传播可通过留言、评论、链接、标签、引用等互动形式,在个体之间形成广泛的联系和互动,进而使个人传播行为在根本上又具备了社会行为的性质。个体之间的互动交流,也使个人传播成为集体性的类型传播,并依靠互动与团结形成了强大的整体影响力。

[1]张瑜.移动互联网时代微信传播与新型人际传播模式探究[J].新闻知识,2014(2):19-21.

[2]张艳梅,安平.移动互联网时代微信舆情妥处机制研究[J].当代传播,2015(2):103-105.

G206.2

A

1674-8883(2016)09-0314-01

李欣然(1989—),河北衡水人,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在读。

李明清(1992—),河北沧州人,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在读。

猜你喜欢
受众微信
浅析新闻炒作下受众逆反心理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微信
微信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微信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电视新闻如何获得受众信任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