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光凤杨清襄
(湖北省南漳县长坪镇长评完全小学)
课堂上,提出问题谁才是主体
江光凤杨清襄
(湖北省南漳县长坪镇长评完全小学)
课堂上,老师提出问题——指明学生学习探究的方向;同学提出问题——伙伴们在思辨中成长;自己提出问题——自我在求索中创新。就“提出问题谁才是主体?”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
课堂;提出问题;主体
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一门科学的钥匙;问题是思想方法、知识积累和发展的逻辑力量,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从本质上讲,感知不是学习产生的根本原因,根本原因是问题。没有问题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没有问题,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学生就不会去深入思考,那么学习也只能是表层的和形式的。所以现代学习方式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然而,课堂上谁才是提出问题的主体?
古人认为,受教育的时间越长,学问越大,问题越多,提出问题的质量越高。老师提出的问题不仅有课堂上要学生探究的,而且还有留给课外乃至学生一生要思考的。
1.老师提出课堂上要探究的问题——指明学生学习探究的方向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和初中阶段的青少年的身心发展都尚未成熟,对待任何事物处于“朦胧”状态。教师提出问题应力求达到: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能够增加学生探究的激情和信心,能够为学生探究学习指明目标和方向,进而让学生在“亢奋”中,探究老师提出的问题。
在探究之路上的学生,因为他们的年龄尚小,对数学探究学习的兴趣,不能持久,需要不断地激发。教师应巧妙地利用探究“情境”,不断地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促使学生始终处于“亢奋”的状态下,走完探究的历程。
2.老师提出数学上尚未解决的问题——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
课堂上,教师不仅要提出探究可以解决的问题,还要不失时机地提出数学上尚未解决的问题,有时可能影响学生的一生。
大家非常熟悉的勾股定理——“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360多年前,法国数学家费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平方成立,立方成不成立?4次呢?……他认为xn+yn=zn,在n是大于2的自然数中没有整数解”。这一难题始终困扰着数学界,直到1953年英国的安德鲁·怀尔斯诞生了,他10岁那年,数学老师讲到勾股定理时,提出了这个著名的难题——“费马大定理”。从此引起了他对数学的强烈兴趣。1985年怀尔斯成为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教授,此后的七八年里,他什么文章也未发表,什么会议上也看不到他,许多人以为他年轻时脑子用完了。谁知20世纪90年代,数学界自豪地向世人宣布:“费马大定理”被安德鲁·怀尔斯攻克了!历经30多年,痴心不改。
教育就是教“学问”,教学生提出问题。事实上我们教给学生的知识,若干年后可能大部分已经遗忘,而教给学生如何提出问题,如何提出高质量的问题的本领,学生将终身受益无穷。
1.同学提出问题——伙伴们在思辨中成长
新课程改革致力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课堂上如何合作交流?数学知识的学习应是学生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同学间开始合作、交流。在这个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合作交流方式是:各小组由一个同学提出对“问题”的看法,其他同学针对该同学的“想法”,提出问题或反对意见,甚至是批判言论,所有小组成员在问与答,批与驳,思与辨中,完成对数学知识的探究、理解和升华。
2.自己提出问题——自我在求索中创新
新课程理念认为“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湖北大学教授吕渭源说:“知识不是智慧,提出问题是智慧,提出高质量的问题,用新的方法去解决就是创造。”
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看到苹果落地,如果不提出“为什么苹果总是落在地上?”也许还没有“万有引力定律”,更没有今天的“卫星飞船上天”!
美国著名的数学家哈尔莫斯有一个著名的论断“问题是数学的心脏”。他说:“我坚信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我希望作为老师,无论在讲台上,讨论班里,还是在我们写的书或文章里,要反复强调这一点。要把学生训练成为比我们更强的问题提出者和解决者。”
发明大王爱迪生,一生发明“无数”,他就是善于不断地提出问题,锲而不舍地研究解决问题。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了整个人类和世界。
课堂上教师提出问题可以为学生指明学习探究的方向,可是这不是长远之计。因为“蝌蚪”早晚要长大,孩子终究得离开妈妈。“教给学生如何提出问题,提出有意义问题的本领,是创新的基础,又是创新的源泉。”
“创新是数学的生命线”“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课堂上提出问题的主体,不是学生,还能有谁呢?
[1]祁明慧.让学生想学、会学[J].四川教育,1997(10).
[2]苏小红.浅谈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J].中华少年,2015(24).
·编辑 王亚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