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丹
(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北京 110120)
虚拟现实技术在出版领域的应用及展望
张丹
(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北京110120)
虚拟现实技术是科技时代传播信息资源的重要科技手段,将先进的技术手段应用于传统出版领域,是促进传统文化传媒的更新和发展,是适应时代科技发展和社会需求变迁的重要途径。虚拟现实技术在出版领域的应用也是打开印刷传媒行业发展的重要突破口,为促进我国传统信息传播行业提供了新兴的发展空间。
虚拟现实技术;出版领域;应用与展望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水平的逐步提升,虚拟现实技术(VR)作为科技创新发展的新趋势在社会中的应用范围逐步拓宽。目前,虚拟现实技术(VR)的应用范围主要有医学、航天、地理、教育、工业以及考古等多个领域。虚拟现实技术(VR)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还原事物发展的原始场景,保持听觉、触觉甚至嗅觉的感知,将虚拟现实技术(VR)应用在出版领域能够丰富图书的内容,完善图书的思想表达效果,是促进我国出版行业的技术转折点。
(一)虚拟现实技术(VR)概述
虚拟现实技术(VR)是将仿真技术与互联网图形综合应用技术相融合的传感技术,是现代科学研究发展过程中的新型发展领域。[1]虚拟现实技术(VR)主要包括环境模拟和再现、感知模拟等方面。虚拟现实技术(VR)的应用原理可以概括为通过互联网图形综合应用技术依据设定的虚拟环境进行环境还原,为再现现实提供完整的场景设定,[2]然后通过仿真技术对场景中涉及的所有事物进行仿真设定,包括对人的听觉、触觉、力觉,以及人身体处于不同状态时头部、眼睛、四肢等多方面的感知模拟,形成完备的模拟情景。最后将两种技术融合在一起,达到虚拟现实的效果。
(二)虚拟现实技术(VR)的特点
1.虚拟现实技术(VR)具有艺术性。虚拟现实技术(VR)具有一定的艺术性。虚拟现实技术能够还原不同领域的事物,并且通过互联网图形综合运用技术和仿真技术增强了虚拟环境中的真实感和内部效应模式。此外,虚拟现实技术(VR)通过硬件和软件相互配合完成人的感知变化与虚拟现实变化同步,实现了虚拟场景发展超文本性和融合交互发展的艺术性体验。
2.虚拟现实技术(VR)具有创新性。虚拟现实技术是现代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研发成果。这种科学技术将互联网技术与仿真技术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从而达到了传播信息以及与人交流的智能发展目标。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程度逐步扩大,这种先进的科技手段也被赋予了一定的时代意义,实现了现代科技发展与时代科技发展,跨越了时间上的障碍,促进了社会历史发展与时代发展的同步演进。
虚拟现实技术(VR)作为一种集感官与认知共同发展的新型科技发展手段,应用在出版领域中为出版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保障了出版行业的发展活力。其中主要涉及教学类领域的出版应用,技术类出版领域,通俗类出版物领域等众多出版领域,打破了出版行业的技术限制,[3]促进了出版事业的创新发展。
(一)教学类出版领域
虚拟现实技术在教学类出版中的应用为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途径,丰富了教师的课堂教育形式,提高了现代科技手段在教育中的合理应用,优化了教育实践的教学效果,同时也为出版行业的发展开拓了新的销售市场。例如,虚拟现实技术作为学校教材的一部分,使这种新型虚拟现实技术随着教材进入教学课堂中。在小学语文课文《海底世界》[4]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将讲解课文与虚拟现实技术在多媒体中的应用结合起来,还原课文中的海洋场景,使学生真正“看到”海底世界。这样既丰富了课堂教学,也逐步推广了虚拟现实技术(VR)在出版领域中的应用。
(二)技术类出版领域
传统的出版行业的各种技术的应用技巧和实践操作只能通过文字的形式来描绘,大量的文字记载容易使读者在阅读时产生心理压力,这样不利于行业技术的传播和学习。此外,文字限制了专业技术的实践效果,不利于人们掌握专业技术。将虚拟现实技术(VR)应用到技术类领域中,一方面为技术行业的知识构架提供了模拟知识的模型,增强了应用专业知识的立体效果,能够激发人们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其专业能力;另一方面,虚拟现实技术(VR)能够为演示专业技术的实际操作提供良好的模拟演练环境。通过计算机等硬件设施实施虚拟现实技术(VR)为专业技术人员提供了技术操作平台,通过模拟场景进行综合技能演练,从而提高了专业人员的实践操作性,为虚拟现实技术(VR)在出版领域的发展提供新的开发领域。例如,建筑技术人员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对《施工电梯应用技术安装与检测》进行实地现场操作和实验。[5]
(三)通俗类出版领域
通俗类出版领域包括通俗文学出版和通俗应用出版两方面。通俗类出版的受众群体是大众。这个受众群体的特点是要求通俗类出版物能够通俗易懂,专业性应用较少。虚拟现实技术(VR)在这类图书中的应用增加了为大众讲解文学作品中的相关知识的机会,大众通过听觉、视觉、味觉等多种感觉变化在虚拟现实中感受通俗出版物的内容。这进一步扩大了通俗出版物的受众领域,实现了科技时代科技发展与文字的完美对接。
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虚拟现实技术(VR)在出版领域的应用程度也逐步扩大,但虚拟现实技术(VR)在出版领域的应用依旧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成为阻碍虚拟现实技术(VR)在出版行业深入应用的障碍。技术困难主要包括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第一,硬件部分。虚拟现实技术(VR)需要将计算机图文技术与仿真技术结合起来应用,VR技术应用的内存空间设置得较大导致虚拟现实技术(VR)的应用范围仅限于在计算机上运行,无法达到随时随地使用的目的,独立便捷性较差。虚拟现实的场景变化在人们视觉处于3D、4D环境下进行模拟,容易引起人们的视觉疲劳,长期应用会刺激人们的视觉,不利于人们的健康。第二,虚拟现实技术(VR)在我国出版领域的应用时间还处于起步阶段。系统中各项技术的性能相对薄弱,技术应用开发的经济支柱较浅、发展速率缓慢、应用专业水平较高等因素都对我国虚拟现实技术(VR)在出版领域的进一步推广产生了阻碍作用,成为制约我国虚拟现实技术(VR)在出版行业发展的因素。
作者简介:张丹(1980—),女,吉林安图人,研究方向:编辑出版。
(一)把握行业发展特点进行技术创新
虚拟现实技术(VR)在出版领域的创新应用会随着社会科技手段的逐步发展不断进步。为了更好地将先进的技术手段应用于出版领域,首先应当注重把握行业的发展特点,实现虚拟现实技术(VR)的技术创新。逐步实现虚拟现实技术在出版领域应用的广泛性,促进行业内部资源的合理化调控,实现虚拟现实技术的内部数据结构模式逐步精确化、缩小化发展。从而实现出版领域发展过程中信息资源传播与资源情景再现相互融合发展的目标,为出版领域的发展提供更加灵活多变的技术支持,进一步拓展出版印刷领域的市场。例如,逐步缩减虚拟现实技术(VR)的内存容量,使虚拟现实技术能够通过手机客户端运行,实现可以随处应用虚拟现实技术的目标。
(二)实现虚拟现实技术(VR)在出版行业的灵活应用
实现虚拟现实技术(VR)在出版行业的灵活应用。目前我国出版领域的虚拟现实技术(VR)应用主要用于对传统出版图书中晦涩难懂的文字进行真实再现以及将文字“实践”转换为“场景实践”。虚拟现实技术(VR)的应用仅限于将这种技术手段直接应用于出版领域中,并且这种技术的应用受到出版图书内容的限制。如果是文学性较强的内容则无法进行情景再现模拟。相关人员要逐步实现虚拟现实技术(VR)在出版领域的应用逐渐打破出版内容的限制,实现出版内容与技术应用人工智能化的选择,扩大文字应用在虚拟现实技术中的同步转化,实现出版领域的智能化发展。
虚拟现实技术在出版领域的应用是促进我国信息传播发展的新途径,现今科技手段的应用迎来了技术发展与出版行业同步增长的经济发展趋势,为出版行业积累了丰富的受众群体,扩大了出版领域的销售市场。同时也为我国信息传播和科技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连接桥梁,为我国社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
虚拟现实技术(VR)应用于出版领域是促进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持,实现了文化发展,同时也促进了现代科技手段的同步发展。此外,也促进了文化知识的进一步传播与应用,为现代科技手段在社会发展中的应用提供了可参考的实例。
[1] 卢韶芳,刘大维.自主式移动机器人导航研究现状及其相关技术[J].农业机械学报,2002(02):112-116.
[2] 白涛.基于VR的城市规划管理探讨与应用[J].科技信息,2010(07):446-447.
[3] 谢文,刘胜林,孔维佳,张佳华.虚拟现实技术在微创外科手术学的应用[J].中国医疗设备,2010(07):76-77+73.
[4] 赵卿,王杨建,冯凤娟.自动识别技术在军事后勤领域的应用回顾与展望[J].中国科技信息,2007(19):94-95.
[5] 聂伟.新媒体技术在煤矿安全培训中的应用展望[J].煤矿安全,2015(02):227-230.
G230.7
A
1674-8883(2016)12-037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