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爽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3)
上市公司非财务信息报道研究
——以《证券时报》2015年上半年的报道为例
李爽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湖北 武汉430073)
本文以《证券时报》2015年上半年的新闻报道为例,通过统计其上市公司非财务信息报道的数量、类型、内容等数据,分析了媒体在上市公司非财务信息报道上的特点,并阐述了其影响和作用。
上市公司;非财务信息;新闻报道
近几年来,上市公司的非财务信息披露一直是引人热议的话题。然而,从媒体报道的角度对上市公司的非财务信息披露进行研究,目前来看还比较少。本文通过统计并分析样本期间《证券时报》的新闻报道,对上市公司的非财务信息报道作出了整体上的研究。
作者简介:李爽,本科,毕业于湖北经济学院财务管理专业,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新闻学专业2015级硕士研究生。
在非财务信息的披露标准上,我国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意见,多数学者在研究该问题时都是自设评价指标、自建评价体系。本文综合已有的研究成果,将非财务信息分为以下六类:
第一,产品与业绩。主要包括对主营产品和新产品的介绍与推广,对一定阶段内销售额或市场份额的统计与披露。
第二,企业发展政策。主要涉及研发产品、投资项目、企业发展计划以及因发展新领域或企业转型而产生的收购、并购、增资等。
第三,人员及费用变动。包括公司大批量裁员或招聘,公司高层管理人员的人事变动,公司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营业外支出等费用的大幅变动等。
第四,企业文化。包括环保或公益行为、企业管理人员的公开言论等。
第五,风险管理。主要指对各种借贷款的风险评估和对资产减值损失的评估,同时还包括对企业经营的负面舆论及与公司财务状况相关的法律纠纷的评估。
第六,股权变动与资产重组。主要包括会引起股权结构变化或资产配置变化的一系列行为。
笔者通过手工收集的方法,将2015年1月至6月《证券时报》所有的一般性报道进行了分类整理和统计,并得出了相关数据。
样本期间,《证券时报》共刊登了7174篇一般性报道,其中有1501篇非财务信息报道,占到样本总量的20.92%。除2、3月受农历新年的影响占比较低外,其他的月份占比都在20%以上。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我国证券市场的参与者逐渐由专业人员、高级知识分子向非专业人员、普通大众转变。对于这一类群体,非财务信息报道显然比财务信息报道更容易被接受。同时,上市公司也需要媒体对其非财务信息进行披露,以起到补充说明的作用。
(一)上市公司非财务信息报道的体裁特点
笔者在进行体裁分类时,主要是从消息、通讯、新闻评论这三个大类去区分的。经分类统计,在1501篇非财务信息报道中,通讯类的篇数最多,占到了97.93%;新闻评论共31篇,占到了2.07%;消息型报道的篇数则为0。
首先,通讯体裁内容上的完整性和写作风格上的评论性,使其在报道上市公司的非财务信息时具有天然的优势。证券新闻为了引导投资者投资,需要较长的篇幅和适时的评论去报道。
其次,新闻评论对于反映和引导公众舆论、揭示事物的本质具有重要的作用,但直接对上市公司进行评论的报道是比较少的,评论体裁主要用于报道证券市场的大趋势、新政策等。
最后,消息体裁由于短小的篇幅和平铺直叙的报道风格,很少应用在上市公司非财务信息的报道上。
(二)上市公司非财务信息报道的结构特点
新闻报道的结构主要有倒金字塔式、并列式、悬念式、时间顺序式,其中最常用于上市公司非财务信息报道的是倒金字塔式和并列式。样本期间,报道结构为倒金字塔式的有1194篇,占到了79.55%;并列式的有290篇,占到了19.32%;而悬念式和时间顺序式两者共只占到1.13%。
倒金字塔式的结构将新闻事实中最重要、最引人关注的部分放在开头,并按内容的重要程度依次展开下文,使读者能在最短的时间里获取信息。《证券时报》的受众群体主要是都市白领、高级知识分子,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下,倒金字塔式的结构特点更能满足他们的阅读需求。
(三)上市公司非财务信息报道的主要内容
笔者按照非财务信息的类型,对样本期间各篇上市公司非财务信息报道的内容作出了分类统计,并对其呈现出来的内容特点作出了相应分析。
统计可知,在报道上市公司的非财务信息时,媒体的主要报道内容是产品业绩、企业发展政策、股权变动与资产重组,这三方面的报道共1202篇,占到了样本的80.08%。从月份分布上来看,产品与业绩的相关内容多出现在1月至4月,并在3、4月达到高峰。而企业发展政策的报道高峰则出现在5、6月份。股权变动与资产重组对上市公司的后期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合理的股权结构调整与优化的企业资产配置可以促进公司发展,反之,则不利于公司的长期发展。同时,风险管理方面的信息也备受投资者关注。
首先,不同内容的上市公司非财务信息报道对上市公司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发展规划、股权变动和资产重组、风险管理是投资决策时的重要考虑因素,而企业文化和企业的人员、费用变动只起侧面参考的作用。
其次,媒体对上市公司正面的非财务信息报道有利于提升投资者的信心,对于公司股价的上涨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例如,在报道了朗姿股份将定增募资15亿元引入韩国品牌后,该公司的股票从次日起连续7天涨停。
最后,媒体对上市公司负面的非财务信息报道会使投资者对该公司产生怀疑,阻碍公司新一轮股票的发行,降低公司股价。例如,媒体对金亚科技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报道后,该公司股票从次日起开始下跌,并随后停盘至今。
[1] 刘建华.对上市公司非财务信息披露问题的思考[J].财会研究,2013(10):69-70.
[2] 闻学.经济新闻评论的功能和作用[J].新闻爱好者,2007 (3):30.
[3] 王晓玲.构建中国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指数研究[J].会计之友,2013(7):55-58.
G212
A
1674-8883(2016)12-035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