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诗鹤
(天津师范大学 新闻传播学院,天津 300387)
中国新闻学会的学术贡献
李诗鹤
(天津师范大学 新闻传播学院,天津300387)
本文研究了重庆时期中国新闻学会的学术活动及其年刊,发现该学会传播了言论自由理论,探讨了新闻业务,划分了新闻学发展的历史阶段,为研究国民党重庆时期新闻学提供了资料。
中国新闻学会;中国新闻学会年刊;学术贡献
1941年初,在国民党宣部的“指导”下,潘公展、程沧波、肖同兹、董显光、马星野、康心之、陈博生等人发起组织中国新闻学会。3月16日,中国新闻学会在重庆成立。
(一)举行学术讲演
1942年2月,中国新闻学会主办学术讲演,分城区、沙磁区、南泉区三处举行。其中,陈博生在中央大学主讲《怎样写社论》,肖同兹在南泉区讲《中央通讯社之过去与将来》。19日在沙磁区英国人加尔文讲英国新闻事业,美国记者费虚讲《美国在远东的新闻活动》,黄天鹏讲《四十四年来中国新闻学之演进》。26日,赵敏恒讲《怎样做访员》。4月2日,彭革陈讲《新闻之战》。
1943年1月27日,邵力子讲《战时新闻感想》。他阐明了战时新闻事业的主要目标是促进抗战胜利。战时新闻取材要有利于抗战,鼓励人心,提高士气,技术上要有分寸,防止适得其反。
2月15日,第三次学术讲演举行,叶楚伧讲《我的过去,你的现在》。第四次讲演会中,美国记者讲《美国杂志特写》。
1944年5月,在为访英游美归国的胡政之举行的欢迎会上,胡政之讲战时英美报纸的工作情况、经营方式。
(二)举办年会并发行年刊
中国新闻学会1941~1944年活动期间,共举行两次年会,创办两期《中国新闻学会年刊》。
1942年9月1日,中国新闻学会举行首届年会,出版了第一期年刊。在《发刊缘起》中,陈布雷这样说:“如何求良师?最好莫如在同业中求之。故年刊萃先进报人与报界同业之心得卓见。”可见,学会希望通过创办年刊,集合业界同人,分享交流经验。
1944年,抗战形势严峻,本应于9月1日举办的第二次年会推迟到了10月1日。《中央日报》发短评庆祝其开幕:“中国新闻学会自成立以来,举行讲演、发行年刊、公葬张季鸾、慰劳鲍威尔氏,以及举办从业人员球类比赛各端。在集中报人意志、加强中外报人合作、发挥“舆论动员”“国民外交”的功能上,收效显著。”
中国新闻学会的学术研究主要体现在《中国新闻学会年刊》上。
(一)理论
主要是关于言论自由的讨论。集中在第二期,彼时抗战即将取得胜利,战时言论控制政策不适应现实需求。
1.言论自由应受到保护。梁寒操在《宪政与言论自由》中提到,民主政治之精神在于承认反对、容许批评,言论自由不应为特殊利益左右。陈裕清也在《言论自由之制限与保障》中提到,言论自由是文化进步、政治清明的重要条件,是进步人类的基本权利之一。
2.战时有必要限制言论自由,但战争即将胜利,应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调整。陈裕清认为开放的言路,让人民讨论恶意的宣传,发表意见,爱国心由此可生。潘公展也认为抗战即将结束,政策中关于言论自由的不适应之处应该加以注意。
3.“言论”与“资本”分立。这是成舍我《报纸如何始“真”能代表民意》中一个最主要的观点。他提出“三民主义下中国独有的新闻制度”:资本家出钱,专家办报,老百姓说话,政府认真扶助,依法管制。
(二)新闻学的发展阶段的划分
黄天鹏将中国新闻学的发展分为四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新闻学术启蒙时期(维新运动——五四前夜),即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到民国六年(1917);第二个时期:新闻理论建设时期(五四前后——北伐前夜),即民国七年(1918)到民国十一年(1922);第三个时期:言论自由纷争时期(北伐前后——国难前夜)即民国十二年(1923)到民国二十年(1931);第四个时期:战时新闻统制时期(国难以后——抗战期内)民国二十一年(1932)——战事结束。
(三)业务研究
1.成功记者的素质。一个成功的访员要具备五项素质:第一,诚实,充分准备资料,确保信息来源真实;第二,好奇心,新闻记者要有“新闻鼻”,敏锐地发现新闻;第三,吃苦耐劳,做“腿人”(legman,跑新闻);第四,有奋斗精神,随机应变;第五,能使新闻不被扣。
2.新闻人才的培养。新闻人才应明悉国策国情,了解国际情势,熟悉驻在国的风俗习惯和文化历史背景,纯熟运用驻在国的语言文字。因此,新闻课程应包括“新闻采访与撰写”“新闻学基本理论”“编报法”“宣传新闻学”“无线电新闻之撰写与广播”“采访与编辑”“社评写作之准备”“特写撰述法”“社评写作之技术”。
3.新闻纸面的表现技巧。纸面分为十三栏是理想的标准化。编辑要针对读者的心理,善用表现手法。标题应有技巧,即字数宜取奇数;为了空白,主题之外,宜多附子题;题目应简练;忌用语助词;勿掉书袋;不避俗词,但勿滥用俗词;要注意谐音字;勿用重复字。
4.编辑的修养。王芸生在《新闻选择与编辑》中强调,选稿要衡量国家要害,社会是非。多看书,脑里多些辞藻,使标题典雅。勤翻字典,莫写别字,莫用破体字。用通讯社通稿时,莫抄袭原标题,以免与他报完全一样;注意美观。应有文学素养,了解社会科学。要就个人兴趣对某科学作窄而深的研究。熟记常用字号。防止轻率、固执。善质疑,博考载籍。
5.新闻和广告版面应合理分配。报纸是综合读物,在篇幅的分配上,自有一种适当限度,但如为增加营业收入,将版面十分缩小,或将广告渗入新闻版内,以便利刊户,并不是健全的办法。
(一)汇聚业界精英,传播学术知识
中国新闻学会举办了各类讲演,汇聚了国民党重庆时期新闻业界精英,他们畅谈经历、总结经验。很多讲演在中央政治学校进行,传播了新闻学术知识。中国新闻学会充分讨论了言论自由问题,对记者和编辑的素质、新闻人才的培养都有指导作用,对新闻学发展史的划分很有参考价值。
(二)提供了研究国民党重庆时期新闻学发展的重要资料
南京陷落,重庆作为陪都,报业辛苦经营。1941~1944年,中国新闻学会举办大小学术讲演,发行两期年刊,其中包含53篇学术文章,总计270页,30万字,是研究国民党重庆时期新闻学的重要资料。
[1] 李秀云.中国新闻学术史1834-1949[M].新华出版社,2004:110.
G219.29
A
1674-8883(2016)12-032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