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洋梓楠
(南京师范大学 新闻与传播学院,江苏 南京 210046)
中国真人秀节目主持人的角色转变
汪洋梓楠
(南京师范大学 新闻与传播学院,江苏 南京210046)
中国电视节目主持人在40多年的发展历程里,角色定位不断发生着变化。随着新媒体逐渐成为现行的主流媒体,越来越多的国外节目通过该平台进入中国市场,真人秀节目便是近几年最为活跃的节目模式。相较于以往的综艺节目,真人秀节目主持人的角色定位发生了巨大的转变。本文将结合当前热播的真人秀节目,具体分析我国真人秀节目主持人的角色变化及原因。
主持人;真人秀;角色;转变
在中国电视节目发展初期,主持人被认为是主流信息的“传声筒”,依靠字正腔圆的播音进行信息的传递。随着时代的发展,主持人慢慢脱离了“传声筒”的定位,他们在整个节目中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新的媒介的产生使得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角色发生了进一步的转变,个人风格的形成使得他们慢慢变成媒体的形象标志。如今因为真人秀节目的风靡,电视节目主持人面临着新一轮的角色转变和挑战。
作者简介:汪洋梓楠,本科,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
(一)角色模糊化
《快乐大本营》的诞生催生了我国第一个“主持群”,“快乐家族”解构了传统综艺节目主持人的角色与功能,开启了主持人明星化的阶段。主持风格的变化展现了节目制作形式的变化,也表明真人秀逐渐登上历史舞台。人们开始逐渐忽略了主持人最初的串联播报的职能,他们继而成为节目的一部分。其既是游戏的发布者,也是游戏的参与者,既是访谈的发问者,也是谈话的受访者,他们与节目融为一体。
《爸爸去哪儿》播出后,人们惊奇地发现我们熟悉的“主持人”不见了,李锐成为孩子们的“村长”。称谓的改变实际上是角色功能转变的体现,主持人不再只是旁观者,李锐变成了节目的一部分。导演谢涤葵在节目里时而也会充当任务发布者的角色,人们开始认识到,“穿针引线”的作用不光可以依靠主持人来完成。这一改变更加模糊了主持人的角色定位。
(二)角色隐匿性
如果说《爸爸去哪儿》的李锐仍可以算做传统意义上的主持人。那浙江卫视的《奔跑吧!兄弟》便彻底去掉了主持人的角色,更准确地说是去除了主持人这个称呼。明星参与使得节目本身充满看点。该节目成功地把每一个环节的参与者都变成了实际意义上的主持人。整个节目看似没有主持人,但在整个过程中每一位参与者都完成了主持人的任务。这样的设计使得节目更具有完整性,也更符合真人秀的定位和特色,展现出参与者自身的情感和个性。
(三)主持人侧幕化
不难发现,在《奔跑吧!兄弟》《了不起的挑战》等真人秀节目里都采用了群体主持的方式。当前,明星效应是保证节目收视率的利器。在这样一个以明星为参与者的真人秀节目里,模糊主持人的身份,采用群体主持恰好是最能展现明星个人特色的方式。但我们也看到,在一些选秀类真人秀节目中,主持人依旧存在,只不过他们不再像当初那样位于舞台中间,成为众人的焦点。“侧幕”主持成了近些年来选秀类节目的常用手段。以《中国好声音》为例,“中国好舌头”华少被观众戏称为“卖凉茶的”,节目里华少仅在出场时作为主持人完成开场在随后的进程中,他大多数时候只负责在台侧口播广告。对于选手的采访更多的时候会由导师代替他完成,而华少负责在第二现场陪同选手的家人。我们可以很清楚地感受到,主持人在此阶段已经不再是舞台的聚焦点,选手和导师才是节目的主角。
(一)节目的自身特色
真人秀拥有三大特性:纪实性、冲突性和游戏性。以纪实性为特色的真人秀节目,毋庸置疑将尽可能地展现选手们“真实”的表现,最能“秀”,秀的最“真实”的那个人就应当是节目的核心。主持人要尽量避免喧宾夺主,在一场“秀”里,为了保证明星参与者有足够的空间展现个人魅力,主持人的模糊化和隐匿化便在所难免。
(二)受众关注点的转移
相较于之前以主持人为核心的电视节目,观众在收看真人秀节目的时候更在意的是明星的表现与环节的设计。受众不再需要专业的主持人去串联节目,他们只需要知道即将发生什么。简单的任务的发布和环节介绍,现场导演可以做,参与者本身也可以做,在这种情况下,主持人的角色就会被弱化。
角色的弱化并不意味着今天的电视节目中主持人已经不再重要。相反,他们仍是节目重要的组成部分。只不过主持人的职能被掰开揉碎到了各个板块,实际上是对各个环节提出了更为专业的要求。以《中国好声音》为例,四大导师显然比一般的主持人更加了解音乐专业知识。所以让他们跟选手交谈,一方面展现了真人秀平民化的一面,另一方面也使得节目更加专业。以往的电视节目总是在宣布结果之前或在某个重要时刻插播广告,引人反感。《中国好声音》一改这一做法,让主持人华少以每秒7.44个字的高频口播,完成了广告的插播全过程。这一做法赢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同时满足了冠名商的广告要求,实际上这一过程是对主持人专业素养的严厉考核。
(三)受众的心理变化
真人秀节目针对的主要受众人群是年轻人,生活在快餐文化下、成长于新媒体时代的年轻人习惯了自主选择接受信息,对于冗长繁杂的“无关”内容,通常会选择直接跳过。所以,原先主持人烦琐的话语和拖泥带水的风格显然不再适合这个大数据网络时代。
同时,由于时代的发展,观众早已不再满足于单纯观看节目,他们更多的是寻求一种体验式的观察,即有一种强烈的互动感与参与感。传统的主持总是将受众放在接收者的位置上,进而发布命令,但不能满足观众平等交流的心理期待。如今,只有紧紧把握受众的心理需求,才能更好地实现节目的革新,在保持自身风格同时,适应观众的审美情趣。
[1] 李伯冉.电视真人秀节目主持人地位与角色的再思考[J].戏剧之家,2014(15):112-113.
[2] 梁笑然,陈淼.公共舞台类真人秀节目主持人角色的弱化现象[J].新闻知识,2013(06):71-73.
[3] 吴倩.理性回归:电视真人秀节目中主持人角色弱化现象思考[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5(12):72-73.
[4] 房宁.试析电视娱乐节目真人秀主持人的角色和功能的转变[J].电影评介,2014(21):86-87.
[5] 邓敏.论中国电视节目主持人“角色”的变迁[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7:1-57.
G222.2
A
1674-8883(2016)12-016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