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馨月
(个旧市电视台,云南 个旧 661000)
探讨新时期下电视记者的新闻敏感性
张馨月
(个旧市电视台,云南 个旧661000)
新闻敏感性是电视记者必备的素质之一。由于工作的特殊性需求,电视记者需要在第一时间奔赴事发现场,对事件进行采访、调查、记录等。这就要求新时期下的电视记者拥有对新闻事实高质量的敏感性,甚至能够在有些危险的事发现场采集到有价值的热点新闻。本论文阐述了新闻敏感性的概念,并指出了作为一名电视记者在新闻敏感性方面应当具备的能力,最后着重探讨了提高电视记者新闻敏感性的有效途径。
电视记者新闻敏感;对策;探究
一名优秀的电视新闻记者需要做到眼疾手快,别人不觉得这是新闻,你却有一眼就能识别出这是新闻的能力。洞察能力强的新闻记者总可以在多变的社会现象当中找到不同寻常的视角,并且运用手中的摄像机迅速捕捉精彩的瞬间,这就是具有新闻敏感性的一种具体表现。
新闻敏感性是一名电视记者必备的基本素质,它要求记者能够从客观角度出发,判断当下事件是否拥有新闻价值,这是电视记者个人能力的展现。新闻工作特殊的工作性质要求电视记者要在第一时间奔赴事发现场,对事件进行采访、调查、记录等,这就要求新时期下的电视记者对新闻事实有高度的敏感性,甚至能够在有些危险的事发现场采集到有价值的热点新闻。在变化无常的社会现象下,优秀的新闻记者总能以不同寻常的视角洞察周边事物,并能够精准地提取最有价值的新闻信息。由于电视记者的工作是以电视为传播媒介,面向广大社会群众的,因此电视记者首先要具备政治敏锐性、新闻预见性、灵敏的新闻嗅觉、捕捉新闻亮点等的能力,从而进行舆论宣传。
(一)增强政治敏锐性
作为一名电视记者首先应当具备的基本工作素质就是政治敏感度。新闻敏感度是当一个新闻事件发生时,电视记者能够快速且准确地了解此事件给政治带来的每一种潜在影响,将新闻报道与政治工作紧密联系,并深入考察。这就要求电视记者具备敏锐的政治敏锐性,在新闻事件发生后第一时间作出判断。
电视媒体作为一种人民大众了解国家大事的平台,可以说是大多数老百姓茶余饭后获取国家最新政策、世界政势格局等信息的重要渠道。众所周知,纪实、形象和贴近生活是电视新闻的几大主要特征。国家的许多大政方针都是通过电视这个平台把信息传递给观众的。作为一名电视记者应当随着自己的灵感去抓拍、追寻有新闻价值的事物,挖掘最真实动人的故事。电视记者要坚持当前我国的基本方针政策,不断提高自身思想素质,在工作实践中本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尽心尽力,吐露广大人民群众的心声。记者在报道相关国家大事时要理性客观地记录真实镜头,保持对政事的关注程度以及提高自身的责任意识等,在掌握各个要素的同时切记不可夸大事实。
(二)提高知识储备能力
知识储备能力是指电视记者对当前新闻行业的整体了解能力,只有通过亲身实践,在新的领域中全方位地提高自身的知识储备能力,对将来要做的事情有足够的熟悉和了解,在解决各种现场突发事件时能够做到游刃有余,去解决可能会出现的一些突发状况和麻烦,通过在实践中不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能挖掘到新闻真正蕴藏的价值。
因此,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优秀的电视记者,应当时刻充实自己,增加知识积累,做到博览群书,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将自己所学到的知识与现实工作中的问题进行协调平衡,加强科学文化知识、增强采访实践过程中知识的积累。因为记者在实践采访中更容易迅速掌握新闻动态,可以运用出镜播报等方式,丰富现场报道的内涵和表现力。有针对性地进行新闻采写,减少与被采访者之间的交流障碍。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到处隐藏着新闻热点,电视记者应在提升自身的知识储备后,运用新闻敏感度去走近生活,抓住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灵感可能就会由此而产生。
因此,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之后再发挥新闻敏感性走近社会生活,会发现生活中处处可以发现热点和焦点,这也是一个新闻记者应该关注的重点。当眼前的某一幕与脑海中的某个印象突然重合在一起,一则珍贵的好新闻可能就由此而来。这样的启发并不是一个偶然,而是你充分了解整个行业的深层知识之后的一种必然。
(三)于细微处捕捉新闻的能力
电视记者除需要具备高度的政治敏感度以及知识储备能力之外,还应当具备在细微处迅速捕捉新闻价值的能力。通过电视这一媒介窗口,让群众了解我国当下社会、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信息。电视记者不仅要善于报道广大群众需要了解的新闻热点,还应当捕捉到被人们忽略的新闻事件,通过调查,进行深度报道。在一个完整的新闻系统中,每一个事件都是由无数细小的事物组成的,部分成就整体,细节往往会在全局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新闻记者也应该在此发挥新闻敏感性,从庞大嘈杂的社会事件中挖掘出被人们所忽视的细节,从而进行逐步分析,这对整个新闻体系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这也就需要电视记者拥有全局观念和敏感的洞察力。
电视新闻记者一定要深刻了解群众的内心世界,用心留意身边的细微小事,不断在实践的过程中总结经验,每一篇新闻报道本着从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从社会中的细小事件挖掘到事物本质的原则,这样的新闻报道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可。
如果只是单纯机械的,或是凭空捏造不切实际的新闻报道,那么电视新闻也就失去了它的价值,显得苍白无力,不能引发社会群众的共鸣。总而言之,新闻敏感度是新时代电视新闻记者必须要培养的素质,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不断地进行积累与学习。但只有电视新闻记者努力去感知身边的变化,用心去倾听社会民生,才能收获更多具备真情实感的社会新闻题材。这就需要记者善于发现和积累,在采访中展现业务能力。
[1] 史新旭.新时期下电视记者的新闻敏感性探讨[J].科技传播,2013:25-26.
[2] 徐纪枫.电视民生新闻记者应具备的素质[J].西部广播电视,2014(19):147.
[3] 赖燕芳.新闻记者的素养与社会责任探析[J].中国传媒科技,2012(20):157-158.
G214.2
A
1674-8883(2016)12-014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