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磊
(天津师范大学 新闻传播学院,天津 300387)
湖南卫视《偶像来了》对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
高 磊
(天津师范大学 新闻传播学院,天津300387)
2015年,湖南卫视真人秀节目《偶像来了》可谓是一匹收视黑马,收视率和话题热度居高不下。《偶像来了》节目的成功,离不开选题策划中对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彰显与传承,让观众在娱乐身心的同时,也享受了一场文化盛宴。
《偶像来了》;本土化;传统元素;文化传承
近些年来,真人秀节目种类繁多,但节目同质化比较严重,且众多真人秀节目的文化格调不高。《偶像来了》节目在选题策划中,植入了很多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让观众在休闲娱乐的同时,还领略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本文将以节目中展现的传统文化元素为切入点,论述这档节目的文化价值。
《偶像来了》节目每周播出一次,共播出了十二期。尽管每期的选题不尽相同,但都是围绕“旅行”“游戏”等关键词进行策划的。节目主要从以下四点对中国本土化元素进行运用。
(一)展现地方风土人情
内蒙古一站,偶像们来到了大草原,在这里体验草原风土人情和牧民日常生活。观众也跟随镜头领略了内蒙古大草原的壮阔风景,感受到当地的生活方式。在分组做游戏的过程中,汪涵带领蔡少芬和张含韵来到内蒙古可汗宫大酒店,猜“豁尔赤攻城”是哪一道菜。为了避免受到惩罚,两名队员在汪涵队长的带领下,发挥聪明才智竞猜,可汗宫大酒店的服务员也根据历史传说给予队员提示,竞猜过程中充分展现了蒙古族当地的“吃”文化。林青霞队则来到当地牧民家,整理蒙古包,摆设里面的物件,带领观众了解当地牧民的居住习惯。奶茶是蒙古族人民的日常饮品,在我国北方农牧区,当地人习惯“一日三餐茶,一顿饭”。朱茵一队被安排到牧民家里制作奶茶。她们先在草原上捡羊粪做燃料,又在当地牧民的指导下,亲自完成了奶茶的制作。
在安徽呈坎古镇,偶像们首先接受了当地的最高礼遇,即过“平安坎”,寓意为“一生平安”。这个仪式表达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吉祥、如意、好运、平安的美好追求。在这一期中,节目为观众展现了徽州传统小吃,如一挑馄钝、七彩饺、桃花米粥等。一般情况下,这种具有地方特色的美食不会被当地或去当地旅游以外的人所知晓,但本期节目播出以后,全国的观众都知道了徽州当地的特色小吃,了解了当地的美食文化。
(二)传播传统风俗文化
节目传播了中国传统婚俗文化与节日文化。在为湖南广电的两位新人准备求婚礼物时,偶像们分为两组,分别去湖南湘绣研究所学绣喜字和去长沙都正街学做喜秤。湘绣是湖南省的一张名片,与四川省的“蜀绣”、广东省的“粤绣”、江苏省的“苏绣”并称为中国“四大名绣”。在研究所,偶像们跟随当地工艺美术大师学绣不同字体的“喜”字。喜秤在中国传统婚俗文化中,寓意为称心如意。在都正街,偶像们和长沙百年秤店传人学做喜秤。从刨木料、打磨,到刻度、抛光,偶像们参与了制作喜秤的每一步,了解了制作喜秤的流程。
在呈坎古镇录制的那一期,恰逢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临近,节目组巧妙地将这一元素融入选题策划中,向观众传播了传统节日文化。中秋节是家庭团聚的日子,传达的是一种团圆、幸福的文化。偶像们被分成两队在古镇做月饼。两队队员们分工合作,分别承担和面、倒油、揉面、烘焙的任务,一边制作月饼,一边聊天嬉闹,欢声笑语,其乐融融。这种家庭式的氛围契合了中秋文化核心,也让观众倍感亲切。
(三)展示中国传统技艺
“徽州七绝”是徽州传统技艺,包括木雕、砖雕、竹雕、砚雕、撕纸、制墨和风水。其中,“徽州三雕”是汉族传统的雕刻艺术。“七绝大师”是徽州七绝技艺的传承人。在古镇寻宝一期中,偶像们分别跟随徽州制笔大师、雕刻大师、制墨大师、撕纸大师学习制作毛笔的工艺、雕刻工艺、手工制墨的工艺、撕纸工艺等。节目中,大师们亲自指导偶像完成制作任务,向观众展示了传统工艺完整的技艺流程,让观众感叹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同时也唤醒了观众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徽州七绝”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艺术创造力与匠心精神,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价值。由于拥有这些技艺的大师将近老年或已至老年,这些传统民间技艺面临着失传的危机,这期节目无疑对这些传统技艺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有利于将这些传统技艺保存和传承下去,对弘扬民族传统文化起到重要作用。
(四)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
黄梅戏是安徽省主要的戏剧曲种,与京剧、越剧、评剧、豫剧并称为“中国五大戏种”。2006年,黄梅戏被收入国家级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天仙配》《女驸马》是黄梅戏中的代表作,《夫妻双双把家还》《谁料皇榜中状元》又是其中脍炙人口的唱段,几乎每个中国人,不论老少,都能哼上一段。《女驸马》讲述了家道中落,被逼退婚的冯素贞中状元,成为女驸马的故事。《天仙配》讲的是七仙女和董永之间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节目中,偶像们被分为两队,分别跟随两位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学习黄梅戏中的经典片段,从动作到手势,从唱腔到表情,每一个偶像都非常认真地学习,虽然在短时间内无法学到其中的精髓,但在戏曲大师的悉心指导下,偶像们了解到黄梅戏表演的一些入门知识,感受到戏曲文化的独特魅力,并在当晚为当地观众倾力奉献了一台戏曲串烧晚会,成为戏曲文化最好的传播使者,也成功地宣传了非物质文化遗产。
[1] 刘力豪.湖南卫视创新节目《偶像来了》成功之处探析[J].新媒体研究,2015(11):45-63.
[2] 宫欣.从《偶像来了》分析中国真人秀节目的现状与问题[J].视听研究,2015(12):41-42.
[3] 王君.明星真人秀节目《偶像来了》的创新特色[J].视听研究,2016(3):60-61.
[4] 韩浩.《偶像来了》:竭力真实,尽力美好[J].新闻战线,2015(10):88.
[5] 王乙淙,尹国福.关于《偶像来了》未播先火的网络营销策略分析[J].智富时代,2015(11):40.
[6] 周晓宇,张睿.浅析中国电视娱乐节目与传统文化[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9):17-19.
[7] 周莹.利用传统文化打造创新节目初探——以《天天向上》为例[J].魅力中国,2010(4):108-109.
G222.3
A
1674-8883(2016)12-012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