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杰秋
(大理州广播电台,云南 大理 671000)
全媒体语境下播音主持的应对策略
李杰秋
(大理州广播电台,云南 大理671000)
科技的迅猛发展使传媒进入了全媒体时代,随之产生的深刻变革给播音主持带来重大机遇的同时也提出了挑战。本文结合全媒体的突出特征,探讨在新的传媒语境下播音主持的几点应对策略。
全媒体;播音主持;应对策略
近年来,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使得互联网、各类移动智能终端APP的普及和应用与人们的生活联系日益紧密,媒介的传播方式发生了极大变化,进入全媒体时代。“全媒体是在信息、通讯、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的条件下,各种新旧媒介形态,包括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等,借助文字、图像、动画、音频和视频等各种表现手段进行深度融合,产生的一种新的、开放的、不断兼容并蓄的媒介传播形态和运营模式。”[1]传媒界与社会都在思考如何应对这个变化转型的新媒体时代产生的深刻影响和全新要求。这也对直接肩负表达时代状况责任的播音主持人提出了新的挑战。
全媒体时代下,音频、视频、文字和图片的高度整合性,具有很强的视听性。音视频传播方式整合了三网,即广电网、电信网和互联网的三网合一,是无线的、互动的、海量资讯的方式传播,实现了媒体融合,和广播电视传统媒体的单向大众传播有本质的区别。
(一)多种媒体融合使信息传播方式实现多样化
全媒体网络平台集文字、声音、图像和Flash于一体,集合视、听觉于一体打造丰富多彩、形象生动的信息产品。多种媒体的融合使用让播音主持的工作平台延伸到了网络、手机、移动影视设备等新媒体播出平台。
(二)个体参与性强
由于智能手机和电脑的普及,人人都可以在互联网构筑的话语平台上参与即时发言、互动,体现出高度的互动性和参与性。互动性是全传媒的突出特征,大量的互动直播方式要求播音主持人能及时现场无稿播音,对播音主持人的综合把控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信息瞬间报道呈现大众化趋势
如今实时新闻事件由身处事发现场的普通大众在第一时间发布到网络上已不鲜见。普通大众由“受众”成为了新闻报道的参与人,甚至是“新闻源”,新闻、信息瞬间报道呈现出大众化趋势。对这一趋势的把握能力是全媒体对播音主持人提出的又一个新要求。
(四)信息资源海量无限开放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借助全媒体人们可自由选择时间、地点,自由获取所需信息资源,打破了原来的“双规”(规定时间、规定地点)限制。海量信息的无限开放发送使主持人的竞争平台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从地方到全国,甚至跨越国界扩展到整个地球村的传媒领域。这对播音主持人的竞争冲击无疑是巨大的。
全媒体的从业环境发生了极大变革,对播音主持的思想观念、播音主持技巧、审美诉求和播音主持人的素质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媒体人只有不断调整、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志和修养才能更好地适应全媒体时代的要求。
(一)摆脱传统媒体的思想束缚,培养全媒体时代的播报能力
全媒体时代媒介平台传播方式的丰富性要求播音主持人不仅要做好摄像、录音、播音主持等相关工作,还要具备记者的采编能力,能现场组稿、摄影、播报,同时还要具备利用不同媒体终端发布信息的技能,还应有巧妙地引导受众参与、及时点评引发受众的思考与共鸣,增强与受众互动的能力。所以播音主持人应注重个人的能力训练及时跟上时代的步伐。
(二)注重培养符合音视频结合的播音主持技巧
全媒体集多种元素于一个多功能公共平台,可进行即时的多形式的多元互动交流,所具备的优势是传统媒体所不能比拟的。越来越多的音频、视频资源或二者的结合资源的涌现就说明音视频的播音主持的市场需要。这就需要媒体人除了具备文字、图片或图像的编辑能力和相应的网络技术能力之外,还应该具备符合音视频结合的播音主持技巧以更好地适应全媒体时代的新要求。
(三)立足当今文化语境注重“艺术走入生活”的审美诉求
在全媒体时代信息大爆炸的情形之下,受众的审美情趣发生了很大的变革。对播音主持的语言、样态的要求与传统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播音创作中,播音主持应使用受众喜闻乐见的语言实现无障碍交流,以唤起受众的接受愿望。模拟受众的在场感,设想“在什么场合说”“怎样说”和“对谁说”。“播音主持语言作为一种典型的媒介语言,不仅具备艺术创作的审美属性还应注重大众的传播属性。”[2]让艺术走进生活以契合现代的生活节奏和人们的审美需求,最终实现艺术语言和生活用语的水乳交融。但这“并不意味着放弃播音字正腔圆的规范。相反,科学的发声吐字、精准的表达在任何时候都是适用的,关键在于如何调整语气、语调乃至语态特征,由呆板的播报语体向口头语体过渡,真正实现传受双方交流的贴近性,让播音艺术走进生活”。[2]
(四)注重提升自身内在素质和修养
如今的社会是一个张扬个性、百花齐放、多元共存的新时代,节目类型呈现分众化和小众化特点,以一种去中心化的形式运作。播音主持人只有具有鲜明的、独特的个性风格,才能吸引特定的受众群。但是提倡主持人个性化是在正确处理个性与共性的前提下的个性,是符合播音主持共性和节目特点的个性。在受众参与性增强、信息传播呈现大众趋势的全媒体时代,播音主持人肩负着更加重大的社会责任,更应注重提升自身素质和修养,增强喉舌意识,传播社会正能量,以正确的思想观和价值观影响并引导社会舆论。
尽管科技和时代的发展对播音主持有不同的具体要求和挑战,只要播音主持人具有很强的新闻敏感度、思想具前瞻性,反应敏捷、敏于发现、善于思考,具有扎实的基本功,“接地气”、知民情,并且不止步于自身的知识结构不断更新、完善自身的专业技能,与时代同步就能迎接时代的挑战和要求。
现代社会科技日新月异,作为与科技发展联系极其紧密的传媒业,受到的冲击是巨大的。在全媒体语境下,信息的传播载体、内容和传播的渠道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信息传播速度实现了瞬间传播,受众面、关注面与以往相比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传播引发的互动效果非常显著。播音主持人要在日益发展的传媒业环境中有效促进信息沟通,真正成为信息传播的喉舌、开关性节点,除了要夯实播音主持的基本功,更要积极更新、完善专业技能与素养。只有思想观念与专业能力与时俱进,播音主持才能同时代发展的脉搏同步跃动。
[1] 王庚年.关于全媒体的认识与探索[J]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012(11):8-11.
[2] 战迪.试析当今语境下播音主持语言艺术的特征[J].中国电视,2011(11):40-43.
G222.2
A
1674-8883(2016)12-01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