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德森对新闻神话的解读

2016-03-01 22:41:11刘江珊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12期
关键词:新闻界新闻事业里根

刘江珊

(河南大学 新闻与传播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1)

舒德森对新闻神话的解读

刘江珊

(河南大学 新闻与传播学院,河南 开封475001)

二战后大众媒介快速发展,受众常常把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媒介看作是神话,新闻作为大众媒介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曾被人认为是神话般的存在。然而迈克尔·舒德森却并不认同此种看法,本文就舒德森对新闻力量的解读进行了简要分析。

迈克尔·舒德森;新闻;《新闻的力量》

迈克尔·舒德森是当代美国最具影响力的媒介社会学学者之一,他对新闻在社会中扮演的神话形象进行了深入的挖掘和批判。如今新闻已经不仅仅是供人们闲谈的消遣之一,而是作为公共知识、社会机制以及文化形式的存在,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但是它的力量是否如我们想象的那般不可估量还需深入考究。

一、新闻在社会进程中扮演的角色

作者简介:刘江珊(1992—),女,河南安阳人,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学专业文学硕士,研究方向:新闻学。

在舒德森的笔下,新闻只是一种历史形成的范畴,而不是一个人类社会的永恒特征。相较于政治、经济等因素,我们似乎不能斩钉截铁地说新闻对社会的推动可以与前者相提并论。然而新闻事业发展最蓬勃的美国却在历史编纂中并未给新闻事业留下一席之地。舒德森给我们的解释是,新闻事业在百余年的发展中走进了课堂,新闻的写作已经成为一种循规蹈矩的制度化传递模式,而模式化的东西是不符合历史编纂的认识论和叙事论的。所以,历史对新闻事业的不屑一顾也就在情理之中了。然而,新闻媒介尤其是报纸,在培养人的思想方面确实是卓有成效,这点我们并不否认。

美国新闻史上,新闻事业一度要求新闻工作者只能传达而并非解释新闻,直到20世纪30年代,新闻工作者才得以解放。在这一过程中,说新闻发挥了巨大作用确实有些勉强。总之,在舒德森的观点中,新闻事业是在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共同作用下合理的社会产物,同时它也推动着我们的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这就使神话这一盛誉略显尴尬。

二、舒德森对新闻神话的质疑

通常情况下人们会认为,声情并茂的电视是人们理性的最大敌人。然而,舒德森却对此提出了质疑,并提及总统福特委员会聘请的一个市场民意调查的结果,该结果证实,观众很少真正在意福特在电视演讲中说了什么。电视本身并不是产生巨大影响的工具,对电视能力的笃信才是主要原因。将电视视为魔鬼的批判才是我们害怕电视的由来。回顾美国历史,有一位貌似众星捧月般受人敬仰的总统——里根。如果没有数据的支撑,人们或许都以为里根执政期间会有很高的支持率,其实并非如此。据调查,最被看好的里根与最不被看好的卡特其实所获得的支持率并没有什么大的差别,甚至一度民众对于里根的态度是消极的,那么为什么会出现里根受人爱戴的幻象呢?舒德森给我们的解释是,里根伪装的外表非常契合新闻媒体从问题上而不是实质上评价有效成就的倾向。里根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是,他是一个伟大的沟通者,他在制造公共舆论方面具有不可匹敌的力量,或许这与他的演员经历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

新闻史上最具影响力的“水门事件”,被誉为新闻界的神话。但实际上,这或许只是新闻人意淫出来的神话。据考证,尼克松下台并非只是新闻界一方的功劳,更大程度上是因为“水门事件”标志着美国自由新闻体制的胜利,这值得新闻界为之欢呼。舒德森没有否认社会对日益重要的新闻媒体的希望、恐惧和疑惑,至于“神话”二字还有待考究。

三、在神话的影响下,受众是否完全被动

20世纪中期,全国性新闻媒体在美国遍地开花。在信息洪流中,人们也变成了信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就是信息公民的一个重要表现。但是在舒德森看来,没有坚固的理论支撑证明公民参与政治似乎可以成为民主政治的一个衡量标准,政治更多情况下是一种公共仪式,而不是参与理性批判的个人团体行为。作为良好社会应该需要的模式,人们对公共领域依旧热情地追逐着。实际上,据舒德森的调查,在美国的民主进程中,政党、团体、企业似乎都比媒体所起的作用更大,但新闻界作为民主的探照灯,依旧要用它的方式来完成其民主责任。

有人说新闻是反映世界的信息,也有人说新闻是党派兜售其政治观点的工具。舒德森认为新闻不仅仅如此,它还是一种文化形式和社会惯例,它与人们的意识形态相关,它的产生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并不是神话一般的存在。

受众在新闻接收过程中,并不是完全被动的,新闻对现代公众如此重要是因为人们闲谈的需要、实用性需要等因素作用下的结果。早在半个世纪之前,斯蒂芬森就曾提出了传播的游戏理论。也就是说在新闻传播过程中,很多时候传者与受众关注的中心并不是严肃新闻,而是交流的愉快,使人能从社会控制中解脱出来。施拉姆也曾在其著作《传播学概论》中写到,传播既有工具用途,亦有愉悦功能。通过大众传媒,我们寻求大量的愉悦,即使在最严肃的公共发言人身上,在最严肃的报纸或新闻广播中,我们也珍视一丝轻松的格调。这些似乎都可以佐证舒德森的观点。

四、结语

舒德森直接抨击了自恃为神话的新闻界,并且警示新闻界,你们自认为可以撼动和改变整个社会的想法只是自我的意淫,民众比你们想象的更加机智与理性。就算新闻界还是想要保持孤傲的态度也无所谓,只要你们可以用合理的方式来推进社会的发展与民主化进程,那么我们并不在意你是多么的恃才傲物。

舒德森在其著作《新闻的力量》中,用简洁有力的几句话给新闻界敲响了一记警钟,“我想告诫新闻实践应该与现实相适应,因为并非所有的公众都是,或者将是政治进程中理性、明智、活跃以及持续的参与者。在缺乏见多识广、热情参与的选举者的情况下,新闻媒介仍然要通过其他的方式来完成其民主责任。”

[1] 迈克尔·舒德森.新闻的力量[M].北京:华夏出版社,2011:89-99.

[2] 张美娟.新闻学视野下新闻生产浅析[J].东南传播,2015 (05):152-153.

[3] 李杰.读迈克尔·舒德森《新闻的力量》[J].商业文化,2014(08):97.

G210

A

1674-8883(2016)12-0086-01

猜你喜欢
新闻界新闻事业里根
曹景行:华语新闻界里一个响当当的名字
华人时刊(2022年7期)2022-06-05 07:33:34
曹景行: 华语新闻界里一个响当当的名字
华人时刊(2022年4期)2022-04-14 09:27:56
市场经济对新闻事业的影响
新商务周刊(2018年4期)2018-12-08 17:52:21
爱溜冰的凯丽猫(下)
爱溜冰的凯丽猫(上)
乐观的小里根
南希·里根:1921~2016年
海外星云(2016年7期)2016-12-01 04:17:55
新疆新闻事业发展概述(1911年-1978年)
新闻传播(2016年13期)2016-07-19 10:12:05
我国首发新闻事业整体发展报告
声屏世界(2015年1期)2015-03-11 18:31:23
来自中国新闻界的清新之风——透视中国新闻界“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