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性事件中公民新闻的功能与反思

2016-03-01 22:41:11程子豪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12期
关键词:群体性传统媒体公民

程子豪

(中国传媒大学,北京 100024)

群体性事件中公民新闻的功能与反思

程子豪

(中国传媒大学,北京100024)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以及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群体性事件频发,这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成为破坏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而社会发展的同时,网络传播技术也在不断地进步,其在打破传统媒体话语霸权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在近些年我国发生的群体性事件中,公民新闻起到的作用也越来越大,虽然主流媒体的舆论场依然可以引导社会舆论,但不容忽视的是,“公民新闻”正在挑战传统媒体的地位,群体性事件中公民新闻正在形成网络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实时互动趋势。

群体性事件;公民新闻;功能;反思

“公民新闻”概念源自1988年轰动美国的“公共新闻”(Public Journalism)运动。在这场运动中,美国各大新闻媒体通过一系列的改革,以“重振社区精神”为口号,并以“提高报纸阅读率、增强读者的社区联系感、改善民主运作的品质”为宗旨,进而促进了媒体的发展和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新闻传播业的生态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公共新闻”的概念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开始由原来的“大众媒体设置议题——民众讨论——问题解决”的模式转变为社会民众自由地表达观点,众多观点聚集之后形成舆论,最终达到影响大众媒体,影响政府决策的目的。“公民新闻”的概念便由此产生。并且由于其独特的传播特性,其在社会群体性事件中扮演着愈发重要的角色与功能。

一、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原因

(一)群体利益表达受阻

当今的时代,是一个思想观念更为多元的时代,同时也是一个利益诉求更为多元的时代。但由于当前社会规制的局限性,某些弱势群体的利益得不到有效的保障,于是,不满的情绪就会在这部分群众的心中积聚。当这种不满情绪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稍有外力的刺激,便会外在地表现出来,成为波及范围广、影响力大的群体性事件。更严重的是,由于当前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的传播速度及时效性不断提升,使单一事件产生的效应不断扩大。

(二)居民收入结构的失衡

造成群体性事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我国经济发展的结构方面来看,改革开放以来,我们过于追求经济发展的速度。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GDP已经排名世界第二,同时值得关注的是,我国的基尼系数在2014年已经达到了0.469。国际上通行的解释为这一指数达到0.4时,社会便进入了一种不安定的状态。这一现象表明我国已经进入了一个贫富差距被不断拉大的发展阶段,由此各种不安定的因素会不断增多,最终使各种社会群体性事件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

(三)复杂社会心理的纷扰

当前社会发展阶段,人们仇官、仇富的心态在不断蔓延。当某一事件发生之后,人们习惯于将责任归咎于政府的不作为或是“用金钱便可以摆平一切”。这种强烈的情绪和心理上的动员,极易使广大群众产生偏向性的认识,将事件的另一方置于“失德”与“失态”的舆论漩涡之中。

由此可见,造成群体性事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种种复杂的社会问题与人们心态的失衡都成了群体性事件的诱因,最终推动了事件的发生与发展。

二、群体性事件中公民新闻的功能

(一)公民新闻激发社会群众的参与欲望

群体性事件中比较困难的一个环节就是群众的动员,但公民新闻这种报道形式的存在,使人们可以接触到各类相关信息,由此便会使一些群众开始关注事件的发展,而一旦这些议题涉及这部分群众的相关利益,他们就会迅速聚合起来维护自己的利益。可以说,在公民新闻所报道的信息的宣传中,原本并不相识、分散的群众会由于相同的利益而迅速团结起来,甚至对集体行动不是很关心的群众,由于受到了“信息瀑布”效应的冲击,也会投身于群体活动之中。

(二)公民新闻提高了群体利益的表达能效

技术的进步使微博等社交媒体成为人们传递信息的主要工具,其拥有传统媒体无可比拟的强大优势,任何人都可以通过新媒体大量地生产、复制以及大规模地传播信息。公民新闻就是利用了新媒体的这一特点,其能在短时间内将群体性事件的信息传递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而接受者仅仅需要一部手机。公民新闻大大提高了群体利益的表达能效,打破了传统媒体的话语霸权和政府对信息的控制,使群体性事件朝着更不确定的方向发展。以乌坎事件为例,在传统媒体还未对事件进行报道时,公民新闻早已在各种社交媒体上大量出现,使大量利益相同的人加入到相应的社群中,扩大了群体性事件的规模。这样的过程最终使传统媒体不能再保持沉默。于是,传统媒体开始加入到公民新闻媒体设置的议程当中,但是传播效果欠佳。可以看出,在一些群体性事件中,公民新闻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甚至可以说其是舆情信息的源头。公民新闻的传播引发了传统媒体的关注,二者开始在报道内容和报道方式上融合与对抗,形成了互动关系。

(三)公民新闻加剧群众性事件的强度

新媒体时代,公民新闻如果想要引发受众的关注,就不可避免地要使用一些夸张的辞藻、攻击性的话语和极端的评判来吸引受众的眼球,也只有这样,信息才能被不断地关注、不断地被转发,最终才能使信息发布者成为网络世界为之振臂一呼的舆论领袖。这种客观存在的情况很难避免使公民新闻的发布者养成一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态度,成为“公民新闻学”中一种病态的追求。

具体到社会群体性事件当中,由于“把关人”的缺失,公民新闻在一定程度上也会造成谣言的传播,造成群众的误读和误判,使群众变得更加不理性。如果这些不实的信息再与群体性事件相结合,其必然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很有可能将局部问题转化为社会问题。所以,一定要重视群体性事件中公民新闻的真实性,否则就极有可能使群体性事件的规模不断扩大,矛盾更加复杂,冲突更加强烈,最终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作者简介:程子豪,男,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硕士舆论学专业,研究方向:舆论学基础。

(四)公民新闻放大社会问题

当代中国,经济社会仍在快速地发展。但不能否认的是,伴随发展而来的是愈来愈多的问题,如环境污染、城市开发、官员贪污、城乡差距等。而公民新闻对这些信息的报道往往是没有选择性和不计后果的,这就造成了现实社会中偏激和执拗的观点布满网络的现象。而孤立、片面、刻意地去揭露社会的阴暗面是有着强大的负作用的,其会对群众的认知造成误导,使民众产生错误的认识,消释了社会中存在的乐观向上的正确心理,而使消极、负面的心理占据社会的主导。长此以往,民众低落、不满的心理会不断地积累,最终为群体性事件埋下了隐患。很有可能社会中的一些小事就会激发群众的情绪,最终形成影响巨大的群体性事件。

三、对群体性事件中公民新闻的反思

“就我国当代社会发展看,传播本身的快速发展和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是并生的。”[1]当前我国的公民新闻确实存在问题,这一点是非常值得反思的。因此,必须解决公民新闻发展中的现实困境。如何解决?提高公民新闻记者的媒介素养是一种有效的途径。

(一)提高判断力与选择力

公民新闻被学者喻国明称之为“全民DIY”,即“摆脱专业资质的限制,自己动手制作出一份表达自我的‘产品’”。[2]面对网络上及现实中庞杂的信息,公民记者首先要做到学会选择,要能够快速甄别出哪些信息是可信的,哪些信息是值得传播的。除此之外,还要具有快速判断突发事件,并从中抓取细节的能力,最终达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以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报道效果,这样才是一名合格的公民新闻记者。

(二)增强社会责任意识

在20世纪40年代,美国新闻自由委员会对外提出了引发社会极大关注的社会责任理论。该理论之所以被提出,所要解决的就是当时美国报业出现的问题,防止报纸内容过分追求功利性、轰动性、刺激性、趣味性而造成社会道德的沦丧。这一理论虽然是针对大众传媒的,但是在100年后的今天,随着“公民新闻”时代的到来,这一理论依然是适用的。公民记者拥有了传递新闻信息的权利,相应地就应当承担一定的责任。可以肯定的是,如果公民记者都能够树立良好的社会责任意识,用社会责任来规范自己的报道行为,便能有效地降低公民新闻中出现的种种乱象,使公民新闻不至于成为种种社会群体性事件的导火索,最终保持社会的和谐稳定。

四、结语

在互联网时代,技术的演进为公民新闻的报道与传播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平台,其对社会存在巨大的效用。而具体到群体性事件中,一方面,公民新闻的存在弥补了大众媒体的缺位,因为公民新闻可以将事件的相关信息第一时间发布到网上;另一方面,公民新闻可以弥补大众媒体的失语,碍于政策的限制和某些特殊的原因,很多群体性事件传统媒体是无法报道的,这时相关的信息就必须由公民新闻来传达。

正如美国气象学家爱德华·罗伦兹(Edward N. Lorentz)提出的蝴蝶效应:“一只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以在两周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3]目前的中国,正处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转型期,这场由公民新闻的蝴蝶效应所带来的大风雨,必将在推进中国社会进步方面产生极大的作用。

[1] 姚君喜.我国当代社会的传播分化[J].当代传播,2006 (2):18-22.

[2] 喻国明.直面数字化:媒介市场新趋势研究[J].国际新闻界,2006(6):18-20.

[3] 丁未.新媒体与赋权:一种实践性的社会研究[J].国际新闻界,2009(10):76-80.

G210

A

1674-8883(2016)12-0089-02

猜你喜欢
群体性传统媒体公民
论公民美育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传媒评论(2017年3期)2017-06-13 09:18:10
传统媒体在新形势下如何实现突围
新闻传播(2016年2期)2016-07-12 10:52:13
五问传统媒体:你以为熬过寒冬就是春天吗?
新闻传播(2016年1期)2016-07-12 09:24:44
密切党群关系在群体性事件治理中的作用及途径
学习月刊(2016年19期)2016-07-11 01:59:44
隐私保护也是公民一种“获得感”
十二公民
电影(2015年4期)2015-11-29 07:32:17
谈涉警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应对之策
新闻传播(2015年21期)2015-07-18 11:14:21
传统媒体
江苏年鉴(2014年0期)2014-03-11 17:09:56
论网络与群体性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