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考作文表达层次的提升

2016-03-01 21:32董沼
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高考作文生命作文

董沼

(兰州城市学院 旅游文化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浅谈高考作文表达层次的提升

董沼

(兰州城市学院旅游文化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高考作文的表达是有层次的,新课程背景下的高考作文要善于激励学生自由的表达、个性的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而这三者是一种层递式的目标。自由的表达是生命主体意识的回归,是考生抒写真实体验的基础;个性表达是写作价值的重要体现,是自由表达的个体化反映;有创意的表达是考生张扬个性、挥发“文采”的需要,是拉开高考作文评卷分值的重要因素。

高考作文;表达层次;生命主体

在当下,高考作文无疑还是作文教学与训练的指挥棒和风向标。纵观近年来全国各地的高考作文命题,有一些显著的特征:一是人文内涵更加丰富,时代气息更加浓郁;二是激发学生主体意识的目的更加明确;三是评卷的心态更加宽容和开放。

“有话说”是近年来高考作文命题对整个中学作文教学与训练在导向方面的一大贡献,学生作文呈现出抒真情、写性灵、讲真话的可喜局面。但是,整体来看,作文教学的质量仍然不尽人意。究其原因,就是对作文教学的本质缺乏明确的认识。那么,什么才是作文教学的本质呢?

写作是人类表达思想感情和生命意识的重要手段,是作者感知世界、反观自我、自我倾诉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古人在谈到作文的起源的时候,深有感触的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就是说,作文的根本目的在于表达。开放的作文命题和训练,自会引导学生率性真情的表达。

然而,作文的表达应该是有层次的,新课程背景下的作文教学要善于激励学生自由的表达、个性的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而这三者是一种层递式的目标。自由的表达就是弘扬学生在作文中的主体性,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的文思和感情提供广阔的空间;个性的表达要求学生“我手写我心”,要善于说真话、述真情,张扬个性和自我情思;在选材、立意、结构、语言等各个方面凸显个人的禀赋,有鲜明的个人气质和风格;有创意的表达就是以独特的视角观察体验生活,表达独到的见解和新颖的思想,表现充沛的自我意识和生命意识。

一、自由的表达是生命主体意识的回归,是考生抒写真实体验的基础

事实上,长期以来,我们的作文教学往往游离于学生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实际,与阅读教学也经常脱节,表现出观念上的僵化和实践上的模式化;从而导致学生作文人云亦云,缺乏个性,了无生趣;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现象极为严重。这与长期以来因循守旧的高考作文命题和评价标准的导向有着很大的关系。

近年来,以“话题作文”为主流形式的高考作文命题,打破了以往“千篇一律”的不良局面,使许多学生的创作愿望得到激发和释放,高考作文由无话可说或说大话、套话转变为有话要说。但是,在这一特定形式命题积淀中又形成了诸如选材、结构、体裁等方面的僵化程式,特别是形成了专门应对话题作文的特定的“话语模型”,让人匪夷所思的考生“背作文”现象由此产生,即许多教师平时不注意指导学生训练作文,而是投机取巧或投其所好,在临考前找来一些所谓的“范文”让学生背,在考试时只是改头换面,导致教师和学生漠视平时的作文教学和指导训练,而网络上的高考作文模版大行其道,抄袭剽窃之风盛行;如此恶性循环的结果就是学生作文品质的下降,高考作文水平的整体滑坡。

我们一方面要遵循传统高考作文命题的优点,即:坚持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使学生写实感、抒真情;同时构建起素材与文题、思维与语言的联系,达到思维训练和语境升华的目的;另一方面要树立“以人为本”的作文教学和高考作文命题观念,充分体现对考生个体生命的尊重与理解,充分激发学生在作文中的创新精神。法国中学毕业会考作文,是一种所谓的“哲学作文”,各学科毕业生分别可以在所列题目中任选一个:

如“文学类”有道题:“若有所悟是否就是对于思想桎梏的解脱?”“科学类”有道题:“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比较有什么意义?“经济社会类”有道题:“人们是否可以摆脱成见?”

与我国高考的许多作文题目相比,这样的命题看起来“博大精深”,但仔细分析可以发现,上述题目激荡着自由创造和思辨的精神;考生完全可以放开想象和思维的翅膀,联系理论与实际,在感性与理性交织的天空中自由翱翔,完全无我国考生“跑题”之虞。叶圣陶认为:“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正同说话一样,胸中有所积蓄,不吐不快。同时写作是一种技术……从有所积蓄而打算发表,从打算发表而研求技术,都不妨碍学生自己去理会好了。”“自由表达”对于高考作文重要意义是显而易见的:因为只有自由表达才能让高考作文回归其自身价值,才能真正检测出考生的话语水平和写作潜质。提倡自由表达的根本目的在于测试考生在激发状态中生命活力以及话语投放的数量和质量,在于检验他们在创造性思维过程中真实情感辐射和投入的程度。

提倡自由表达并不排斥写作规范的指导,相反学生只有深入领会了写作的规律和技巧,才能更有创造性的自由表达。著名作家余秋雨说:“作文训练,说到底,是生命与生命之间表达和沟通的训练。要表达生命,必须掌握一些基本的技术手段;要沟通生命,又必须掌握能被别的生命理解的一些共同规则。语文老师讲授的,就是这些技术手段与共通规则,为了讲清楚又必须提供一些范例和范文,这都无可厚非。问题是,这些手段、规则和范文,都不能代替学生要表达的自我生命。”

二、个性表达是写作价值的重要体现,是自由表达的个体化反映

从本质上说,文章写作是作者的个体行为,它与学生个人的成长环境、性格特点、思想情绪、阅读经验等主观因素密切联系着的。不论是题材格式的选择,还是话语运用都表现出很浓厚的习惯性特点和个性心理品质。个性表达是作文从模仿到创作的必然。

长期以来,我们的作文教学及其评价重视内容的健康高尚、词语的优美和表达的流畅,而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学生真实的情感和独特的感受,这其实是对作文交流和倾诉本质的漠视。久而久之,就此形成了学生作文实际上的“假话模型”:文本与生活的剥离,作文与做人的相悖。虚套的话语在僵化的结构形式中大行其道,造成了学生人格的错位和表达信心的削弱。

文章的生命在于彰显和弘扬个性。从宏观上看,写作品格的完善与提高,是个性不断发展的过程;从微观上看,写作的立意、选材、谋篇、布局等等无一不体现出强烈的个性色彩。鲁迅的冷峻、郭沫若的浪漫、冰心的温婉,既是他们的艺术风格,更是个性的独特表现。因此,写作是作者主观情志的表达,是个性化的结晶。好的文章正是因为涂沫了个性化的色彩,才有了与众不同而感人至深的力量。所以个性是文章的真正价值之所在;有了个性,文章便会闪耀出生命的光华。

个性是一个人创新精神的动力源,创新是个性的最高境界。目前,许多国家都非常重视作文在丰富学生精神、建构学生个性、完善学生人格方面的独特作用,都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作为作文教育的重要目标;“为自己写作”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作文教学理念。美国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写作教学要努力帮助学生了解写作的真正价值,把写作不仅视为作为一种记忆、交流、组织和自己思想和信息的工具,更应该看作一种享受;要求学生学会独立地就自己感兴趣的和一些重要的题目进行写作。其新课标还对老师提出建议:“应鼓励学生对各种目的的写作充满信心,建立自己鲜明的且具有独创性的写作风格,意识到对所写内容认真投入的重要性”。

著名教育家赞科夫认为,作文教学的重要目之一就是“使学生的个人特点及完整的个性得以充分发挥”。教师要在培养学生良好写作品质的基础上,尽可能给学生创造“自由创作”的空间,要让他们有充分的空间和足够的信心来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来发人之所未发;赞可夫说,这些作文虽然幼稚,但真正是学生自己的“创作”。

我国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作文要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要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进行自主写作;要善于在生活、思想、感情等各方面积累素材,勤于思考和训练并做到有感而发。个性化写作,就是要求学生真情率性为文,按生活的自然真实来写,按自己内心的本来面目来写。要讲真话,诉真情,我手写我口,书写自己的性灵,把作文当作是表现自我个性的自由空间。

学生自我个性和独特生命体验的缺失,是高考作文最大的弊端。高考作文对个性化写作的引导关键在于评价观念的转变。长期以来,由于高考作文评价观念与标准的僵化、单一,加之对学生个性的丰富性和复杂性缺乏认识不足,没有树立起开放、宽容的心态,导致了大量应试型的新“八股文”的产生,其特点是结构程式化、语言模块化、立意趋同化,感情虚伪化。要么文风老成,缺乏灵性;要么为文而文,堆砌文字。纵使在选材上再标新立异新,故事编得再巧,结果还是为了一个既定的“说教”,缺乏真切的体验。有形无形的“背作文”现象由此大行其道。所以,转变评价观念,改革评价标准,是高考作文改革的当务之急。令人欣慰的是,近年来,许多省市的高考作文评卷已经能够依文论文,沿波讨源,强调走进学生作文,沿着丰富鲜活的学生灵感脉搏和话语方式去把握评判,体现了对个体生命的理解与尊重,为作文教学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

三、有创意的表达是考生张扬个性、挥发“文采”的需要

高考作文认为有创意的表达是“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精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特征……”但从长期的高考作文评卷实践来看,高分等级主要侧重于一篇作文的“文采”。所谓“文采”,《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华丽的色彩”。就文章写作而言,古人认为有文采就是“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高考作文的评分标准有关语言表达“发展等级”的表述,其中一条是:“有文采”。具体标准是:词语丰富,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意蕴。“有文采”,就是要求作文“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但并不是一篇文章中这几个要求都要具备,其实只要有一个亮点,就能使文章出彩。如引用名言警句,与历史名人的故事相配合,如果运用自如,恰到好处,也能显示出考生的语言功底,增强文章的厚重感和可信度。

近年来不断涌现的“满分作文”往往都是立意新颖、结构独特、语言精炼而“文采”飞扬的有创意表达的佳作。2001年考生蒋昕捷用“古白话文”写的《赤兔之死》,显然这篇作文引人眼球的关键在于让许多考生无法望其项背的“文采”,作者从小就大量阅读了中国古典名著,打下了深厚的文学语言基础。这篇作文以三国故事为基础,编撰了赤兔马为“诚信”而殒身的感人故事,用高远的立意抒写了人生当择善而从、唯诚信是瞻的感受,表达了“真英雄必讲诚信”的主题。特别是创造性的将赤兔马拟人化,让它在同伯喜的对话中,阐述对关羽与董卓、吕布两类人物的褒贬,表现了作者对历史独特的认识。让人拍案叫好的还有作者运用“古白话”写作的功力;诸如“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质高”的对联、“玉可碎而不可损其白,竹可破而不可毁其节”的警句、“物犹如此,人何以堪”的妙语等等,更使这篇应试之作增色不少。

实际上,写作是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过程,有创意的表达体现了写作的终极价值。心有所感才能行之于文。高考作文要做到有创意的表达,关键在于考生对命题材料或话题材料有真切而深刻的感悟。感悟是人的智慧和品格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在有创意的表达过程中,感悟不断拓展着学生精神生命的空间,实现着写作主体意识的回归;表明写作过程是一个生命体验与热情交织的过程。感悟越是真挚深刻,表达就越是顺畅和有创造性;古人所云“情欲信、辞欲巧”就是这个道理。

有创意的表达必然是建立在自由表达和个性表达基础之上的,因为唯有考生放开情思与想象的翅膀,自由抒写观察、感受所获得的人生体验和生命感悟,才会点亮个性之灯,使充满性灵之美的语言流注笔端,使真实的自我跃然纸上,有创意的表达才会有厚实的土壤,而不是离开对材料或话题的深入体味和感悟本身而信马由缰。近年来,我们在高考作文评卷中也经常发现一些语言怪异、离题万里的所谓“新概念”作文,其实质是没有领会和处理好三者的关系;一些考生认为高考作文立意越“新奇”、结构越“怪异”、语言越“新潮”就越好,就越能得到评卷老师的“青睐”而获评高分;这种“逐分”心理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目前我们在作文教学中的普遍存在的功利化弊端,其误导作用不可小视,对学生良好写作品质的培养乃至健康人格的建构的危害也是深远的。

[1] 秦训刚,蒋红森.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 王德春.多角度研究语言[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3] 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

[4] 刘忠慧.写作[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5] 程翔.作文个性化与作文教学个性化[J].湖北教育,2003,(5).

[6] 廉茉.作文创新思维训练教学设计[J].写作,2006,(24).

[7] 吴敏秀.高考作文的创新艺术[J].作文周刊(教师版),2013,(48).

[8] 董沼.高考作文要教育学生树立强烈的文体意识[J].陕西教育科学,2011,(4).

责任编辑:苏一星

文字校对:中伟

G633

A

1008-8539-(2016)04-0075-003

猜你喜欢
高考作文生命作文
高考作文的得分点
高考作文如何用“词”
高考作文两关注
你眼里的2016高考作文是怎样的?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