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史观视野下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

2016-03-01 21:32王洁
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中国梦和平改革开放

王洁

(西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唯物史观视野下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

王洁

(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肩负的历史使命。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中国道路的开创和发展,直接源于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实践和理论创新。中国道路是近代以来拯救和发展中国的先进道路逐步演进的历史成果。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掌握历史发展的规律、认清中国的具体国情、认识党和国家发展的脉路,坚持走改革开放之路、民族复兴之路、和平与发展之路。

中国梦;历史唯物主义;改革开放;伟大复兴;和平发展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坚持历史唯物论,实现了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理想与现实相结合,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党的十八大指出:“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①人民出版社编.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人民出版社,2012:9.“中国道路的开创和发展,直接源于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实践和理论创新”“中国道路是近代以来拯救和发展中国的先进道路逐步演进的历史成果”②陈晋.从中国道路到中国梦:学习习近平主席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N].光明日报,2013-3-19.。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当前,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掌握历史发展的规律、认清中国的具体国情、认识党和国家发展的脉路,坚持走改革开放之路、民族复兴之路、和平发展之路。

一、改革开放之路

改革开放始终是推动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动力。改革开放为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注入了市场经济的新鲜血液,为中国的经济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没有改革开放,就不会有30多年来的发展成就;没有改革开放,就不会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开辟;没有改革开放,就无法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③温宪元,陈金龙,张造群.改革开放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动力[N].经济日报,2013-11-1.。在我们享有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成果的同时,在对待对改革开放前后两个三十年的问题上,却出现了不同的意见和分歧。我们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正确认识这些问题与分歧,正确看待改革开放之路。

(一)用发展的观点来看待改革开放前后两个三十年

马克思认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创造。”然而,在对待改革开放前后两个三十年的问题上,有些人片面割裂两个时期,用静止的观点分析这个问题,认为改革开放前三十年和改革开放后三十年是各自独立的两个时期,没有发展性与继承性可言,改革开放前三十年,经济没有取得巨大成就,社会也没有明显的进步与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没有大范围的提高,这些都是制度的束缚与一些政策的失误所导致的。这些观点之所以错误,是因为忽略了事物的发展性,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面对的是一个经历了多年的侵略与战争的土地,留给党和人民的是一个一穷二白的中国,很多方面都要从零开始,要从基础建设搞起。改革开放后的三十年,经济腾飞,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这些都是改革开放前三十年打下的物质基础,培养出来了大批的人才,因此,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提供了必要的支持。

改革开放之路敢于挑战教条主义与苏联模式,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运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当时中国的社会变迁。归根到底,改革开放前后两个三十年,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其实质都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坚持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坚持以解放和发展生力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坚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①习近平.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实践中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N].人民日报,2013-1-6.

(二)改革开放前后两个三十年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

历史一脉相承,不能割裂,看待发展的历史就是要把历史事件置于整个历史发展的时代中去考察,放在当时当地的条件下去分析,社会有其变化发展的客观规律,历史同样是依据一定的客观规律不断变化、发展和运动的,因此在研究历史的过程中,不能将它看成机械的、静止的,而要用联系和整体的眼光去看待它、分析它。割裂党和国家的历史连续性是错误的倾向,对待这个问题上,犯了形而上学的错误,有些人割裂的来看待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阶段,将改革开放前说成是搞社会主义,把改革开放后看成是搞资本主义;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优越性来否定计划经济体制在当时的作用与贡献。这些观点之所以错误,是因为他们将历史割裂开来,否定了联系的作用,否定了前后两个三十年的连续性与整体性。习近平同志用联系的整体观去看待历史,分析当时的实际情况。他多次指出“不能割断历史”,并多次系统的阐述了中国历史、党史和国史发展的连续性。

之所以说两个时期具有连续性的特点,是因为他们是相互承接的。改革开放是在前三十年社会主义建设的基础之上进行的,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和自我完善,前三十年中,是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的三十年,没有现成的模板可以让我们参照,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以让我们借鉴,中国有自己的历史文化传统,有具体的、实际的国情。在改革开放前三十年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中,伴随着一些失误,一路艰难的走过来,但仍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方面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同时,改变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因素。事实正在证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巨大成就已经证明,将两个时期相互联系去看待,将两个时期作为一个整体去看待是正确的。正如2015年初,习近平同志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所说的:“坚持发展地而不是静止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系统地而不是零散地、普遍联系地而不是单一孤立地观察事物,准确把握客观实际,真正掌握规律,妥善处理各种重大关系。”②习近平.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提高解决我国改革发展基本问题本领[N].人民日报,2015-1-25.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在2012年的《论中国》一书中也承认了这一点,他在书中认为:中国的政治家们倾向于用整体的眼光来看待战略,中国的战略有其内在的联系性和完整性。

二、民族复兴之路

“民族复兴始终是让每一个中国人魂牵梦萦、念兹在兹的目标,激励着人们为之英勇斗争、流血牺牲”③宋维强.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N].光明日报,2013-2-4.。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绝不是空穴来风,是有深刻的现实依据和历史根源的。中国必须找到适合本国国情的道路,适合中国发展的道路,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道路选择固然重要,梦想不会自动成真,还需要每个中华儿女齐心协力、艰苦奋斗,必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一)伟大复兴之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然选择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发展的历史首先是社会物质资料生产的历史,是社会生产方式新陈代谢的历史。可以看出,人类的历史是建立在生产力发展历史的基础之上的,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写到:“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尽可能快地提高生产力总量”④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2.自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时,就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1978年,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开辟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具体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建设成为了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经过改革开放三十余年的奋斗,中国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当前,走向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就成为十三亿中华儿女实现“中国梦”的必然选择,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以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能变,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现今中国已经成为第二大经济体,人民生活水平也有了显著提高,在这些基础上,党的十八大又进一步提出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如今,我们比任何历史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任何历史时期都更有信心、比任何历史时期更有能力实现这个伟大的目标。越是接近目标,就越不能懈怠下来,我们要用“四个全面”的战略思想和战略布局,为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提供可靠保障。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畅通无阻,在种种困难的面前,我们要正视改革的阻碍因素、社会的多种矛盾、大环境中的不和平因素等,同时,我们要掌握正确的方法去解决这些困难,正如习近平同志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学习上所说的那样:“要学习和掌握社会基本矛盾分析法,深入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①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推动全党学习和掌握历史唯物主义更好认识规律更加能动地推进工作[N].人民日报,2013-12-5.矛盾一直存在于我们的发展与改革之中,全面深化改革就是在方方面面调节着我国各种矛盾,推动社会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前进,推动我们实现“中国梦”。

(二)劳动是实现“中国梦”的实践基础

理想不会从天而降,梦想不会自动成真,离开现实基础去空谈远大的梦想就是不切实际的高谈阔论,梦想要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要建立在艰苦奋斗的基础上;要建立在做好当下的每一件小事的基础上。马克思认为:“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劳动而诞生的过程,是对自然界对人来说的生成过程”②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92.由此可看出“劳动”是创造历史和实现历史的必要条件,更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这是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产物,勤劳、勇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劳动造就出中华民族的悠悠历史,劳动也必将会创造出中华民族的未来。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正确的方向将是一座灯塔,指引我们前进,前进的路上,更需要一个力量来引领,实践已经证明,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居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的位置,要发挥好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作用,带领中国人民揭开实现“中国梦”的壮丽新篇章,工人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发挥着主力军的作用,工人阶级应弘扬劳模精神,发挥带头作用,用劳动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历史渐行渐远,但它赐予我们的智慧让我们深知责任一直都在。对历史存在和当今时代脉搏的把握,要以历史为依据,不能偏离历史的轨道,在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沿着什么方向前进的是问题的关键,这就要求我们既不能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能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要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前进,才能看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时刻。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说:“行百里者半九十。距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越近,我们越不能懈怠、越要加倍努力,越要动员广大青年为之奋斗。”③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http://news.xinhuanot,com/politTcs/2014-05/05/C_126464505.htm.只有站在历史的肩上,才能让我们的志向更加高远。要想走的更远,就要学史以明志,更要立志,作为当代青年,应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在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自觉担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锐意进取,勇于开拓、不断攀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高峰。

三、和平与发展之路

习近平同志多次提出“坚持正确历史观”,要“让历史说话”。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中国的建设需要发挥人民群众的理论,于此同时,中国的发展离不开和平的外部环境,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更加需要一个和平的大环境。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史实与史识相结合,从历史中汲取经验和教训,尊重人民群众主体性地位,认清和平与发展的主题,立足在当下的建设与发展,立志于长远和平的未来。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群众路线我党的生命线,坚持群众路线就是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在党十八届三中全会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重大若干问题决定》中指出:“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以促进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群众路线是通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始终要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应突出在发展中人的主体性地位与主要作用,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更要把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尊重人的全面发展需求,满足人的全面发展要求。我们就是要让人民共享改革的成果,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为了造福广大人民,促进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在社会财富增长的同时,将更多的财富注入每个个体之中,让人民共享人生出彩的机会。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包括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让人民更加清晰和具体看到的发展成果。2014年,习近平同志接受俄罗斯电台专访时,再次提到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未来的和平发展。一个国家要想不断前行,就要善于总结,善于汲取历史的智慧,立足国内要坚持人民群众是人类发展决定性力量,纵观世界历史的潮流,和平发展才是正途。

(二)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中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同样离不开世界历史的舞台,和平发展的道路才是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确道路。中国的发展是和平的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更需要和平的大环境,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更不能改变。中国发展强大了,我们就更有责任和义务为世界的安全、和平、发展、繁荣做出自己的贡献。安全是普遍的安全,中国不会牺牲别国安全区谋求自身安全,习近平认为:发展是安全的基础,安全是发展的条件,应该积极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亚洲安全观,创新安全理念。面对当今世界众多不和平因素,发展才能强大,强大才能更好的实现和平,和平是发展的实现的前提条件。只有发展才是最大的安全。中国人民不忘近代以来的战争史,但这些战争史并不是我们的包袱,是我们的对经验教训的总结,中华民族爱好和平,这是民族成分中薪火传承的基因。

在世界历史前进的过程中,难免发生一些局部矛盾与冲动对抗,中国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要顺应历史潮流,掌握世界发展趋势,国家才能繁荣昌盛。马克思认为历史是世界的历史,他指出:“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因为它消灭了各国以自然形成的闭关自守状态。”①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14.近代以来,世界历史的进程加快,各国在生产、文化、经济等领域的交流和依存加深,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世界逐渐形成有机的整体,各国都无法离开世界历史而独立生存发展,“历史也就越是世界的历史”②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人民出版社,1995:88.。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发展是安全的基础,安全是发展的条件,应该积极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亚洲安全观,创新安全理念。和平发展道路利于中国、利于世界、利于全人类。历史为我们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最好的教科书,指引我们走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指引着我们开启未来和平,和平发展之路就是我们通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责任编辑:刘海燕

文字校对:中伟

G

A

1008-8539-(2016)04-0094-04

猜你喜欢
中国梦和平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是怎样起步和前行的
我们,与改革开放同行
改革开放四十年颂
改革开放 如沐春风
博弈·和平
期盼和平
美媒:非洲人欲在华追求“中国梦”
Five Hundred Times五百遍
“遥远的和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