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
(商洛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陕西 商洛 726000)
高校普及延安精神教育的可行性初探※
张文
(商洛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陕西商洛726000)
延安精神具有丰富、实在的精神内涵。利用延安精神,要在高校普及理想信念教育,使其具有针对性与实效性,就应当创新教育手段、丰富教育内容,使延安精神与学生工作紧密结合,为理想信念教育创造可操作性、可实践性的平台与路径,不仅使延安精神得到升华也使理想信念教育工作具有可量化性。
高校;延安精神;教育
延安精神是我党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长期艰苦卓绝的战略环境中,运筹帷幄、高瞻远瞩,通过创造性的革命思维,为全党全军夺取全民族的解放与全国革命的胜利所孕育出的思想,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上的一朵奇葩,是共产党人继长征精神之后的又一思想结晶。延安精神的主要内容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利用延安精神这一红色文化为载体,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是理想信念教育工作的重要手段。目前,以延安精神为主导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在国内已取得一些学术成果。延安精神作为一种文化信念范畴,是一种基于物质遗留与精神遗留视阈下的被广大群体所认可的积极的社会意识。张爱芹等《弘扬“红色文化”促进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中强调:“文化是一个民族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内在根基和重要标志。”雷小霞《浅析延安精神与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①雷小霞.浅析延安精神与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J].吉林教育学院学报,2014,(11).中指出:“理想信念教育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王凤伟等《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是弘扬延安精神根本所在》②王凤伟,陶秀军.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是弘扬延安精神根本所在[J].论坛,2010,(12).中认为:“开展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必须紧紧抓住理想信念教育这个核心。”石儒标《社会转型期的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缺失与重构》③石儒标.社会转型期的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缺失与重构[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中认为:“就当前而言,中国的理想信念教育最根本的是坚持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因此,吴宇《弘扬延安精神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④吴宇.弘扬延安精神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J].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2014,(1).中提出:“将延安精神和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结合起来,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一)内涵及教育作用
延安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形成的革命精神,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和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是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的全面体现,是我国的主流价值观,在当代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具有教人向善的导向作用、具有启人心智的教育意义。理想信念教育作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青年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向上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这不仅是时代精神的召唤,在当代更具有不可替代的教育作用。因此,利用延安精神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其重要意义在于:一是切实贯彻中省精神,在广大学生中全面开展理想信念教育;二是着力借鉴有效的教育手段,充分加强学生工作的针对性;三是不断优化教育资源的利用率,利用主流引导加强学生工作的时效性;四是充分结合学生喜闻乐见、参与率高的文体活动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提高理想信念教育工作的可持续性。
(二)应用价值
理想信念是古代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追求。通过调查研究,进一步掌握延安精神的深刻内涵,与习近平来陕视察重要讲话精神、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安徽代表团参加审议时强调的“三严三实”要求,认真贯彻赵正永书记“三个不动摇”要求,面向广大学生,全面普及延安精神的精神内涵,从严治学、科学从教,在学生中全面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落实在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方方面面、将理想信念教育普及在学生工作的时时处处。
大学生作为广大青年人中的优秀代表,具有超前的社会意识、扎实的专业素养、过硬的知识功底、良好的道德品质,能够广泛的接触到社会发展的新事物、新产物,对于社会问题有其独特的视角与眼光,因而成为时代发展的代言人、社会进步的“领头羊”、国家建设的接班人。目前,我国大学生理想信念状况的主流是好的。他们政治立场坚定、政治方向明确,人生态度积极进取、乐观向上,对求知成才有着强烈渴望,对理想信念有比较深刻地认识。然而,随着社会思潮的功利化、随俗化,在不良的社会风气的影响下,广大大学生的价值取向随之出现了盲目化、多元化,随意懒散与无所作为侵染着许多大学生的心灵,使得大学生群体的成长与发展出现了整体向下的沦落态势。
学生工作作为高校工作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方面,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成长成才,关系到学生“为谁学习、如何学习”的学习态度与学习方法,关系到学生“学了什么?为什么学?”的学习疑惑。因此,大张旗鼓、理直气壮的普及延安精神,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心态,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在经济发展全球化、价值取向多元化条件下,如何将延安精神与学生工作紧密结合,走出一条学生工作新路子,探索多维一体教育方式,提升大学生对理想信念教育的信度、效度、广度、深度。
通过宣传和弘扬延安精神,使学生养成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克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等不良生活习惯,养成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需要在学生工作中,坚持“12345”的工作原则与工作方式,即:坚持一个理念、围绕二大核心、搭建三个平台、形成四支合力、通过五种方式,全面构建“12345”的教育新模式,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
(一)基本方式
一个理念:充分结合延安精神中“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的根本宗旨,围绕“以生为本”的学生工作理念,开展理想信念教育;
二大核心:以延安精神为教育主旨,以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为教育手段;
三个平台: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积极搭建“三个结合”平台,创新理想信念教育方式方法。将理想信念教育与意识形态教育相结合,深入推进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效预防学生中存在的随意懒散与无所作为的消极思想状态,切实提高了理想信念教育的针对性;将理想信念教育与特殊学生群体帮扶相结合,全面加强对特殊群体学生的危机干预与疏导工作,有效的引导学生形成了积极的生活观与学习观;将理想信念教育与网络舆情监控相结合,全面形成了立体化的网络舆情保障、搜集、研判、预警、处理机制,有效应对和化解了学生中存在的不良思潮;
四支合力:一是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与课外文化活动,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有机结合,确保了教育工作的连贯性;二是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师的专业素养与学工队伍的人文关怀,使学生政治素养与道德情操全面提升,确保了教育工作的协同性;三是充分依靠校内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协作与配合,使全校的育人合力得到全面体现,确保了教育工作的一致性;四是充分借助家庭与学校间的沟通联系,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全面结合,确保了教育工作的可持续性;
五种方式:作为专门从事学生工作的管理干部、专职教师、辅导员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显而易见。应当始终坚持教育、咨询、引导、服务、管理多位一体的工作方式,努力成为大学生“青春岁月的陪伴者、校园生活的引导者、学业进步的推动者、职业发展的咨询者”,带领广大青年大学生养成知行合一、格物致知的良好品质,用吃苦劳累“浪漫”一次、用勇气豪迈“激情”一番,用实际行动实现自己的青春梦想、兑现自己的人生诺言。
(二)具体途径
首先,以延安精神为教育主旨,通过全校学工系统形成层级分明、上下协同,确立“校院双管,以院为主”的工作机制。全面形成了以校党委为主导、学工部为主管、学院为总揽、党团学组织为依托、辅导员为主力、班主任为重要补充的学生工作体系,以“研究、讨论、提高”为教育主题、以“清新进取、高雅祥和”为学生活动目标、以学生文体活动为重要载体,在全体学生中广泛开展主旨特色鲜明、学生参与面广的文体活动与创新创业活动。其次,将课堂教育与创新实践相结合,以学生党建为龙头,利用评优树模、纪律处分两大杠杆,将正面引导与负面警示相结合、理论学习与认知实践相结合、思想引领与行为指导相结合,使大学生在各项主题活动与专项教育中,形成“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完善”的良好态势,确保理想信念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最后,学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感召下,踊跃报名参军、献身国防,积极参加西部计划、从医从教、特岗教师的选拔与招聘、远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艰苦边远地区就业,报考率连年提升。他们胸怀理想,以实际行动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建功立业,展现出了良好的思想品德。
(一)存在问题
利用延安精神在高校中普及理想信念教育,能够有效整合教育资源,利用教学院部、学工人员、行政部门的育人合力,通过信息化、网络化建设进程,加快理想信念教育的模块化、集约化管理。然而,在教育过程中,依然存在不可避免的问题,具体表现在:
一是全员育人格局有待进一步完善。全员育人作为该校坚持贯彻“以生为本”的学生工作理念的根本手段,近年来通过打造三大“平台”、构建四支“合力”,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受老旧工作理念的影响与制约,以及服务意识不足、服务观念不强、服务渠道不畅,全员育人理念的执行力度与执行标准还未达到理想效果,还未形成具有可量化性的硬指标;
二是为生服务格局有待进一步强化。随着学生思想多元化、需求多样化,对学生的个性化指导和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但由于该校青年教师较多,自身的指导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服务意识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且承担着繁重的教学科研任务,导致指导服务学生精力有限,指导服务的方式方法和有效载体还不能完全适应形势发展与学生需要。
(二)原因分析
一是受传统观念的影响,部分教职员工尤其是专职教师只认为自己的首要任务是教学工作,对自身所要承担对学生的教育、引导、服务、咨询、管理工作缺乏全面的认识。此外,部门之间、教学院部与行政部门之间在合力育人方面还存在一定的沟通不足,认识、方法不一致,目标不系统的问题,致使全员育人工作开展效果配合不够得当;二是部分学工人员依然以“管”代“教”,用批评代替教育、用命令代替服务、用“纸上谈兵”代替“量身设计”的现象依然存在,致使学生工作的教育标准被人为降低,教育水平和效果总有折扣,为生爱生的宗旨势必得不到正确的贯彻、坚决的执行。
(三)解决途径
一是主动适应新常态。充分探索大数据、信息化、网络化条件下的理想信念教育新方式、新方法,探索学风建设长效机制,构建良好的育人局面。围绕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创新学风建设的方法路径,集教学、科研、管理、后勤的育人合力,构建齐抓共管的育人氛围,实现教育手段可操作化、可量化、可制度化、可长效化。
二是积极探索新目标。加强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完善辅导员培养、管理与激励机制,通过岗前培训、在职培训、中省培训相结合,引导整个学工队伍自觉充电、主动充电。通过强化自身业务素质,加强对学生工作新形势新情况的调查研究,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生特点,完善学生工作制度与措施,通过培养培训、交流学习、实践研讨等,全面提高学生工作队伍的职业素养和能力水平。
理想信念教育就是基于学生利益,以教育为本、以生为本、以学生的成长成才为中心。当代大学生代表着民族的希望,其思想道德素质水平的提高,不仅仅关系到其自身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正确树立,同时也关系到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胜利实现。利用延安精神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也是一所学校办学理念与育人目标的生动体现。大学通过校训这种特殊载体与学校实际工作相结合,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实现了辩证式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须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通过理想信念教育,牢牢占领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才能打好意识形态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持久战。
[1] 戴晓洁.试论对大学生加强延安精神教育的意义和有效途径[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4,(2).
[2] 张文.马克思道德观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3.
[3] 张爱芹,王以第,潘庆忠.弘扬“红色文化”促进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9,(3).
[4] 姜益.重视和加强理想信念教育——论理想信念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钙”[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4,(12).
[5] 田小莉.试述长征精神与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建设[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
[6] 张文.商洛学院校训精神初探[J].商洛学院学报,2015,(3).
责任编辑:苏一星
文字校对:荣国
G641
A
1008-8539-(2016)04-0065-04
中共陕西省委高教工委2015年延安精神教育研究课题重点项目(项目编号:YAJS15008)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