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客从何处来》的人文精神与手法创新

2016-03-01 19:42陈青源
新闻采编 2016年6期
关键词:真人秀纪录片家族

◇ 陈青源

纪录片《客从何处来》的人文精神与手法创新

◇ 陈青源

《客从何处来》是中央电视台打造的国内首档明星真人寻根、追溯家族历史的纪录片。笔者对这部被主创者称为“严肃而流行”的纪录片的策划及制作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人文情怀 手法创新

一、《客从何处来》的人文情怀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1】——《客从何处来》在不断地诘问和探寻中找到主人公基因的密码。

“他们奔波万里百年,去认领尚未启封的血脉遗产”——诗意而略带沉郁的题记给观众一个导引,这会是敲击心灵的真实故事,观众将在跌宕起伏的人物命运中感同身受。

“在历史的倒影中看清自己”——探知家族秘密,同曾经失落的祖先对话,寻找“我之为我”的必然性。

1、寻找遗落的家族密码

著名国学大师钱穆先生曾经说过:“家族是中国文化一个主要的柱石”。我们甚至可以说,中国文化几乎全部从家族观念上筑起。家族历史以其具体可感的呈现方式,带动人们对于家国历史的兴趣和热情,同时由对家族历史的关注上升到对于国家历史的关注和重视【2】。

家族文化如此重要,而现实中我们有多少人可以细述三代以内的家族历史,正如片中易中天面对父母的生平茫然不知,喟然道:“对那些(历史)我们避之唯恐不及!”我们不知道家族的历史、对自己生命的来龙去脉不知所以,这里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时代的原因。现在的年轻人,自认为是网络时代“原住民”的八〇、九〇后,有多少人有兴致了解祖辈甚至父母的生活经历?所以有人说:中国近现代家族文化是断裂的文化。而填补家族历史文化的空缺,让被信息、物质裹挟的人驻足思考,静听内心的声音,正是推动《客从何处来》诞生和发展的动因。

第一季易中天在调查1939年易家灭门案的过程中,找到曾祖父易翰鼎著述《太平草木萌芽录》,当看到其中“自叙平生至愿,荣华富贵皆在所后,惟愿子孙留心正学,他年蔚为名儒,则真使吾酒泉含笑矣!群孙勉乎哉!”的遗训时,易中天惊讶地“完全傻掉”。他说自己是完成《中华史》第一部之后才明白,他所做的正是祖先所希望的。如此神秘奇妙的家族遗传密码,让他隔着百年的历史时空与自己的祖先完成了一次心灵的对话和深情的对视。

在第二季中,萧敬腾这样一个从小叛逆的台北歌手来到厦门乡间寻找爷爷生活的痕迹,在荒野的破庙里辨识曾祖父的尸骨时,这个漂泊不羁的少年动情落泪。这眼泪中有对祖先艰辛生活的痛惜,有对自己茫然不知来处的怅悔,也有一个少年经历成长磨砺的自我抚慰。在新修葺的祖先坟前萧敬腾双手合十:“让他们入土为安了,这样我们就再也不会失去祖先”。对中国人来说,找到祖先也就能找到精神原乡,少年成名的萧敬腾对平凡祖辈多了理解、敬重和感恩。“我找回了这些痕迹,最普通的,却也努力生活过的痕迹,这就是属于我的历史——萧敬腾”。

从这个意义上说《客从何处来》不仅是一部纪录片,更是一部由个人史和家族史汇聚而成的、真实具体的、无法改写的国家史和民族史。《客从何处来》的出现,一方面满足了观众对嘉宾的家事渊源的好奇心,另一方面为现代人寻求身份定位和文化归属找到了情感路径。

2、家族兴衰和民族忧患交织

冲突和悬念向来是影视艺术的不二法宝。《客从何处来》精心设计把每位嘉宾放到寻找家族脉络、破解家族疑团的行程中,渐次揭开历史的迷局和人物的神秘面纱。而不俗之处在于,把握每一个祖先的故事时,编导都力图置之于一个更大的时代背景下去描述。于是在跌宕起伏的故事叙述中,我们看到的是个人在重要历史关头的价值选择,以及由此改变的家族整体命运,进而产生了超越家族哀荣的感叹,走向家国同构的源头。

部队大院长大的马未都一直对父亲当年投笔从戎的原因不甚了解。父亲去世后,这便成为家庭、乃至自己的一个身世之谜。在一层层的追访中,马未都看到1944年9月发生在山东荣城镆铘岛日军水雷炸死百姓的记载,死者中就有父亲的弟弟。亲人夭亡、国仇家恨让教书的父亲愤而出走。一个19岁青年的命运在这个人生拐点和国运交织,从而也改变了这一脉的家族命运。

在阿丘外公外婆曾经生活,也是亡命之地的马来西亚小镇吉利流,长镜头对准一条铁轨,它通往新加坡圣约翰岛码头。解说告诉观众:清末民初的华人劳工就是从那里登岸,开始下南洋的血泪史。在大量图片史料面前,我们关注的目光由阿丘的外公外婆转向众多没有留下姓名的“华工猪仔”。他们中有多少人是像“外公外婆”一样的为了生计来到马来西亚,在异国他乡的战乱里,只求克勤克俭而不得。命运起伏、家国悲欢是如此具体可感和耐人品咂,我们的情感也由对个体悲剧的感叹上升到对整个中华民族勤劳、坚强、隐忍的精神世界的敬意和礼赞。

3、真人秀的流行元素

《客从何处来》在选择拍摄对象时充分考虑了观众的多样性和审美趣味。创作者把时下受追捧的明星真人秀元素引入纪录片,为节目增添了流行色彩,使得这部立意深刻的纪录片不因话题沉重而曲高和寡,名人明星的号召力也让那些家族故事不因平淡而孤芳自赏。严肃的主题、诚意的记录还有名人的娱乐效应,使得《客从何处来》的人文精神得以最大限度的彰显,也成就了“严肃而流行”的新型节目样式。

开拍之前,总导演郑波带领一班编导,一边接洽名人、明星,一边寻找国内外各种历史学家。“直接把节目规则告诉嘉宾,你同意,你提供家族联系人,我们去查。去哪找谁拍什么,完全不能告诉你,拍完之后能不能用,会尊重嘉宾的意见。”郑波说。嘉宾、家属同意寻根问祖还不够,他们还必须有足够丰厚的家族故事。总制片人李伦说:“我们只能边寻找边拍,规避档案资料缺失的短处,加大纪实纪录片的使用。”从创作的初心到拍摄对象的选取,从节目流程设计到各种电视手法的运用,创作团队态度严谨、尊重历史,使得《客从何处来》闪耀着哲理和诗意的光芒。

那么这两种不同的电视专题形式是如何跨界联手的呢?比较真人秀和纪录片,不难发现他们之间有许多天然相通的特质。有人把真人秀的特征总结为:纪实性、冲突性、游戏性。而纪录片是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纪录片的核心为真实。真人秀和纪录片在纪实性上是完全一致的。冲突性则是一切艺术作品的生命力、感召力,即便是视真实性为生命的纪录片也一样需要冲突悬念等艺术手段提升作品的感染力和可视性。唯一不同的是游戏性。真人秀的“秀”本身带有虚构和游戏的意味,而《客从何处来》的纪录片血统决定它的立意和叙事本身就是严肃而严谨的。它摒弃了“秀”的成分,却又借力真人秀在中国的繁荣之势,使得这部纪录片拥有了更为广阔的创作和表现空间。

二、《客从何处来》纪实手法的创新

一部好的纪录片,并不是对现实生活机械式的精确记录,而是自带格调的再创造。优秀的纪录片所成就的艺术品格是由叙述者主体用眼睛去发现、用心去触摸、通过艺术形式去构建的。对于《客从何处来》这样一个有深刻哲学内涵的纪录片,要实现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艺术再造,手法上的创新必不可少。

1、编导设计的仪式感线索。

英国人类学家拉德克利夫·布朗发现,祖先崇拜在许多社会和文化当中都是普遍存在的。祖先崇拜的仪式向人们传达出一种敬畏之情和集体精神,仪式重申并强调了这些社会团体赖以存在的情感【2】。对于一个家族来说,围绕某些重要事件、重要问题进行具有仪式感的寻根回访,不仅能够巩固家族情感,同时也是重估家族精神遗产的重要方式。

片中对于每一个重要证据的出现,节目编导都别出心裁地设计了颇具仪式感的独特的出场方式,试图通过场景复原、氛围营造将嘉宾和观众带入历史的情景中,感受祖先当时的处境。

当易中天收到一份家族的死亡名单而开始寻找答案,当陈冲行走在祖父学习过的教学楼里去感知那个年轻人,当曾宝仪在谭家旧址前遥想外公告别家乡的样子……这些都是子孙向先祖膜拜的仪式。虽然隔着时空,却是主人公与自己祖先的最深情的致敬。

当然也有人质疑这种仪式感设计对于纪录片真实性的伤害。笔者认为真实的记录并不排斥人的创作,这种创作必须基于不破坏现实真实的前提下,按照一定的主题、一定的逻辑顺序形成一个独立完整的叙事体。我们看到片中这种仪式感的设计正是这样,并且是服务于主题、升华主题,即本质的真实。

2、场景转换勾画亲情坐标

《客从何处来》是文化名人的寻根之旅——“他们奔波万里百年,去认领尚未启封的血脉遗产”【1】。“万里百年”时间空间的大跨度,给人苍茫辽阔之感。历史不能再现,但是空间可以再访。片中主人公追寻家族历史时不停转换地点,每一个地点都是“万里百年”上面的一个亲情坐标,待主人公一个个寻访完毕,把家族的疑窦,家谱的空白,家人的疑问一点点补充完整。

阿丘外公外婆是“叛徒”的事情影响了整个家族六十年,大家对此讳莫如深。阿丘带着忐忑的心情从广西南宁出发,辗转北京-吉隆坡-新加坡-吉利流寻找真相,一次次奔波一点点接近真相,时而意外出现,答案又变得扑朔迷离。当阿丘再次回到吉隆坡,见到国家档案局学者何启才得以排除外公外婆的汉奸身份。最后的亲情坐标定位在吉利流,酷热和蚊虫叮咬的橡胶园曾经是外公外婆辛苦谋生的地方,阿丘兄弟俩焚香祭祀从未谋面,却让世人误会六十多年的两位亲人,给这对客死他乡的华人劳工一个正名,一个子孙的晚到的祭拜……

纪录片首先是视觉艺术,在记述寻根之旅时场景的转换增添了叙事的层次感。不同的自然风光、院落建筑本身就是对画面的丰富,同时每一个地方的辗转都是主创设计的一个悬念,每一次新的出发都是为破解一个疑窦,而那个地方会有一个知道真相的人在等待。如此环环相扣,观众的心也随之起起伏伏。

3、“调查员”成为推动情节发展的重要线索。

“心底的疑问将要面对,家族疑团将被揭开,谁会在远处等你的到来?”【1】在第一集中我们看到了一位神秘人物在深夜为易中天发来“死亡名单”,随后易中天在老家营田见到这位发传真的人;马未都追寻当年父亲投笔从戎的原因,调查员历史学家衣林收集了大量抗战时史料在山东老家等着他;陈冲这样一个自认为对家族历史不感兴趣的洋派女子,同样由一个个调查员交接着,一点点走近自己的祖辈……

《客从何处来》别出心裁地引入了一类人物——调查员。这些调查员大多是历史学、社会学、地方志、家族研究、姓氏研究方面的学者,甚至是图书管理员。他们与当事人素不相识,但是他们在主创人员的安排下适时出现,起到了连接当事人和久远历史事件的关键作用,也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关键人物。他们掌握详尽史料、他们知道当事人的家族秘密,故事因他们得以推进,真相因他们得以解开。他们精准、客观、不带情感地参与到当事人的心灵波澜中,陪伴当事人寻找、分析、判断,更陪着当事人感叹、唏嘘、悲欢。

在节目的制作手法上,《客从何处来》不像《舌尖上的中国》用精致的拍摄让人看罢唇齿留香,也不同于真人秀《变形记》那样显见创作者的主观意图。这档节目保留着最质朴和原生态的纪录方式,以深沉内敛的格调凸显人类性情的本真与温情。

在段落感和层次感清晰的叙事中,《客从何处来》将一段段可以感知可以触摸的个人史、家族史、国家史清晰地展示在观众面前。“我是谁、我从哪里来”的哲学命题在《客从何处来》中以影像化的形式精彩展现,这是人们在疾步向前的大时代中的驻足回望、自我研判。这些真实的历史影像也提示着我们,国和家的命运相关,我们对自我的认定、对家族的信仰,最终要归于家国同构的意义中。追问“客从何处来”,是为了更好地告诉自己“我向何处去”。

注释:

【1】楷体字部分为《客从何处来》题记原话

【2】《真人秀纪录片〈客从何处来〉的文化人类学意义》内蒙古师范大学传媒学院 赵智清2015.2《当代电视》

(作者单位:山西广播电视台)

(责任编辑:建萍)

猜你喜欢
真人秀纪录片家族
HK家族崛起
一场史无前例的乐队真人秀
《小偷家族》
纪录片之页
纪录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纪录片之页
家族中的十大至尊宝
真人秀节目基本元素的呈现
调查
户外明星真人秀为何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