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伟忠
浅谈技工院校数控专业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陈伟忠
创新能力是民族进步的灵魂、经济竞争的核心。当今社会的竞争,与其说是人才的竞争,不如说是人的创造力的竞争。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我们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项重要使命。文章立足教学实践,从转变教育观念、突出以生为本、立足课堂教学、有效利用资源四个方面,阐述了在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在技工院校数控专业教学中推行创新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
技工院校;数控专业教学;学生创新能力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和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敢于创新,勇于创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也是社会发展对人才提出的最基本要求。技工院校数控专业的知识容量和教学对象具有鲜明特点。自1952年世界上第一台数控机床诞生以来,数控技术历经六十多年的飞速发展,已经成为制造业的基础和中坚力量。特别是“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概念的提出,又为制造业的未来发展注入了活力。毫无疑问,数控技术在此期间将承担重要作用。
技工院校学生中的大多数是应试教育的失败者,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并不完全适合他们。技工院校数控专业的教学工作,需要将知识技术含量很高的数控技术与传统学习能力欠缺的学生相结合,这对数控专业教师而言是一个艰巨的挑战。我们教师要认清自己肩负的重任,求新求变,积极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师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中起着重要作用,没有创新精神的教师培养不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作为技工院校的教师更是要更新教育观念,摒弃传统教育模式中不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因素,改革教法、教材和考试方法,使学生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教师的授课,不能是单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传递,而应该是师生共同的才艺表演和心灵对话的舞台。教师要充分应用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把比知识更重要的东西,即获得知识的方法、途径教给学生。教师和学生通过思想的碰撞,发掘学生的聪明才智,开拓学生的思维,共同获得新的知识。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教师必须跟上知识更新步伐。每个教师不仅要有合理的知识结构,还要树立终身教育的思想,不断学习进取、不断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拓宽视野,做到不仅“业精”而且“识博”。对于数控专业来说,虽然知识技能体系比较稳定,但教师也不能满足于已有的知识和技能,一定要不断地进行学习和提高业务素质。“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概念,为包括数控技术在内的工业技术的未来发展指引了方向,它们涵盖了“智能工厂”“智能生产”“智能物流”等前沿领域,是工业技术最大最深最广泛的一次创新。教师要紧跟新技术新概念,不但要熟悉数控技术在过去和现在的应用,更要从制造产业的全面创新中引入理论和实践经验,并对将来的变化有较全面的了解,为课堂带来新鲜气息。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学生既是课堂教学的受体,更是课堂教学的主体。突出“以生为本”就是升华传统的师生关系,将学习主体、教育主体的地位还给学生,使教师与学生在人格平等的基础上进行交流与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跃的气氛中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在构建合作教育关系和打破传统角色定位的过程中,教师要主动发挥作用,率先树立一种合作、平等、民主的新型师生观。笔者在教学中请学生上讲台当“小老师”,自己坐在学生当中听课,从学生的角度体验课堂教学,达到师生之间的平等、合作关系。教师也要倾听学生的意见,了解学生的感受,使教学成为对话、交流和知识创新的活动。在新形势下,老师和学生之间不再是过去那种命令和服从关系,而是互相尊重信任、共同探索提高的平等关系。
以学生为本是创新能力培养的核心。数控专业教学应将促进学生的发展作为出发点和归宿,不但要在理论方面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而且在技能操作上也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在教学中,笔者立足学生实际,针对教材,精心设计,紧扣环节,把知识和趣味融为一体,帮助学生分析其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帮助他们循序渐进,逐步走向成功,并让这种成功的感觉一直激励他们,实现在学习中体会快乐。
理想的课堂教学应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必须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和主渠道。在课堂中要创设尊重学生的环境,以及鼓励学生提问和陈述的课堂气氛,正面鼓励和评价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行为,形成师生之间的相互合作关系,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讨论的兴趣。
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多边活动的有效合作过程,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往往在团队的有效合作中迸发。教师要以启发式教学思想为指导,尝试运用发现法、探究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和方式。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挖掘教材中能一题多解,举一反三的教学内容,组织学生通过设问、讨论、对比、实验等途径,引导学生跳出教材局限,提出各种设想,找到多种解答,实现思维的创新和学习能力的提升。例如,在讲授数控螺纹加工这一知识点时,很多学生经过车工实习后都知道可以通过车削来加工螺纹。笔者据此引导提问:车削加工螺纹的工作原理是什么?还有没有其他方法?这些方法的原理有没有差异?经讨论对比后,学生就会得到多个答案。笔者抓紧时机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进行讲解,引导学生在钳加工、车削、铣削、专用机床加工、数控加工等众多的螺纹加工方案中,经过归纳、判断和比较,最终让学生自己得出一个最合适的结论。通过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活动,学生不但能够深刻地掌握知识,并且还能把这些知识广泛应用到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对提高创新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与Internet网络已经深入学校,成为技工院校数控专业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数控专业教学资源已不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教材,教学技术手段也在不断演化,这些都为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供了技术保障。
我校的数控专业教学都已采用网络化机房和互动式电子白板,改变了以往单一的黑板、挂图、模型等静态教学技术手段。教师精心选择制作丰富多样的音频、视频、课件、动画等教学资源,在教材难以用言语表达、学生缺少感性认识而难以领悟的地方介入,图文并茂,生动形象,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学生茅塞顿开,开拓了知识面,极大地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改善了教学效果。例如笔者在讲解数控技术课程时,播放国内外先进数控设备加工视频,展现最先进的数控加工技术。其高效的加工过程、复杂的细节处理、精密的加工质量、整洁的工作环境,给学生以极大触动。这深深地吸引了学生,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让他们对数控技术产生浓厚的兴趣。
而学生在刚开始学习数控编程时,面对一个全新的领域往往感到困难重重,每进行几步操作就会遇到新问题,从而产生抵触心理。此时教师要发挥引领者的作用,带领学生一起推开新领域的大门。笔者利用网络化机房和投影设备,借助数控编程仿真软件,通过集中讲解、教师示范、学生演示等方法,耐心指点,鼓励学生去发现新问题,大胆地引导学生尝试解决,并找出最有效可行的处理办法。在交流、试验过程中,学生们不断进行着自我评价、自我完善,最终掌握学习内容。对学生来说,最大的收获是创新了学习方式,掌握了学习一门新课程的方法和思路,为今后独立学习、掌握其他课程知识和技术奠定了基础。
总之,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教师必须转换传统角色,实现由教学活动中的“演员角色”向“导演角色”的转化,站在创新角度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整师生关系,营造出轻松多样的课堂教学环境,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的引领者,以达到创新教育的要求。
[1]林崇德.创新人才与教育创新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9.
[2]王莉.创新,就这么简单[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13.
[3]井忠维,孙颖.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2012.
(编辑:王春兰)
G712
A
1671-0568(2016)29-0089-02
陈伟忠,硕士,江宁技师学院高级讲师。研究方向:机械、数控类专业理论教学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