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微信昵称匿名性的原因

2016-03-01 18:37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7期
关键词:昵称姓名社交

李 聪

(电子科技大学,四川 成都 611731)

探析微信昵称匿名性的原因

李 聪

(电子科技大学,四川 成都 611731)

微信的崛起,受其运营方式的特性以及用户对自我信息私密性的关注,打破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信息缺乏私密性的现象。但即使作为一种私密社交工具,许多用户仍然选择使用昵称代替实名认证。该文从网络隐私安全、微信用户偏年轻化、微信功能“摇一摇”、全网通用一个昵称、微信用户性格原因等五个方面来探析造成微信昵称匿名现象的原因。

微信昵称;匿名性

作为一款社交网络工具,微信能够以手机通讯录、QQ好友为基础,构建具有私密性的个人社交网络,从源头排除信息传播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干扰,增强使用者与家人、朋友间的联系。它区别于QQ、微博的人多散杂,反映出用户与联系人之间小范围互动的“强关系链”特点。但在这种“熟人网络”所营造的“强关系链”中,仍有多数用户坚持使用昵称代替实名认证。

一、网络昵称的来源

网络昵称是人们在虚拟网络上进行交往活动时给自己命名的身份说明物。最初来源于BBS,它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逐渐为我国所认识并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起来。

1995年,建立在中国教育与科研计算机上的水木清华站正式开通,成为中国大陆第一个国际互联网上的BBS,第一批网络昵称应时而生。[1]此后,QQ、微博、微信都秉承了昵称的传统,在网络交往、信息传播的平台上,各种昵称层出不穷、个性非凡。

二、微信昵称的内容分类

网络昵称具有随意性和丰富性的特点,笔者对微信用户昵称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情感表达类

以情感为主题的昵称在网络中占有较大比例。在网络上展示自我、传情达意已成为许多微信用户向恋人表达心迹的形式之一。当然内心苦闷、心情低落时,用户也会选择此类昵称来倾诉心绪,如“妮是唯一”、“冷暖自知”等。

(二)励志自省类

此类昵称中包含大量的自我警示和激励类内容,它们被微信用户用来作为自我警示的一种标示物,发挥自我监督和激励的作用,所涉及的方面包括学习、工作、生活等,如“追梦赤子心”、“永不言败”等。

(三)名人效应类

出于喜欢或跟风的原因,许多人会将偶像的名字或时下流行的事物内容融入自己的微信昵称中,这类昵称一般是思想前卫的80后、90后以及00后在用,他们追求前卫和新潮,对新鲜流行的事物毫不掩饰自己的喜爱和迷恋。例如,“都叫兽”、“我是小苹果”等。

(四)异想天开类

此类昵称大多是年轻人在用,往往带有恶搞的意味,他们绞尽脑汁地思考如何赋予自己的昵称独一无二的个性色彩。例如,“开着奔驰卖白菜”、“会飞的鱼”等。

(五)姓名相关类

一些用户选择自己的真实姓名或与姓名相关的字词作为微信昵称。坚持实名认证的用户将微信圈看作自己的“熟人网络”,在这个圈子中,他们多半与自己的客户、家人、朋友等联络,线上交流与线下谈话一样。有些用户则为摒除选择网络昵称的烦恼,直接以真实姓名代为昵称。此外,还有一些用户将自己姓名的相关字词作为昵称,一方面出于隐私保护,不希望将真实姓名公之于众,另一方面又希望这种网络上的身份说明于己有意义。

三、微信昵称匿名性原因探析

(一)网络隐私安全,微信仍是一个虚拟的社交圈子

如今,微信已覆盖90%以上的智能手机,据CuriosityChina2015年第一季度微信用户数据报告显示,微信每月活跃用户已达5.49亿,用户覆盖200多个国家、超过20种语言。[2]

微信社交的迅速普及在方便我们日常沟通交流的同时,也引发了微信社交信任危机。例如,利用微信诈骗的现象屡屡发生,微信渐渐成为商家营销、推广产品的最佳平台等。

微信作为一种私密社交工具,任何用户都不愿意让自己的个人隐私公布天下,而注册微信账号却非常简单快捷。部分微信用户认为自己填写真实姓名后,不法分子较易由此盗取自己的手机号,进而设下陷阱圈套不断骚扰乃至招致个人生命财产受损。

网络是一个虚拟的世界,微信社交圈子看似朋友圈,但并没有完全避免QQ、微博等社交工具所带来的个人隐私泄露的风险,其实这个圈子中有许多陌生人,并非用户现实中的朋友,微信仍然是一个虚拟的社交圈子。

(二)微信用户偏年轻化,微信昵称求新求异

CuriosityChina2015年微信用户数据报告显示,微信用户平均年龄只有26岁,97.7%的用户在50岁以下,86.2%的用户在18~36岁之间。[2]

求新、求奇、求异是当代青年人的特性,也是时尚的表现。这种时尚体现在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同时也包括上网时对自己和他人的称谓。网络昵称无亲疏、长幼、男女乃至地位等级之差,[3]它区别于现实中传统姓名的墨守成规,在形式上千姿百态。设置微信昵称给年轻人提供了一次为自己二次命名的机会,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在这个虚拟的天地里拟定区别于他人的标志符号,相较于实名认证,这种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追求新奇、强调专属的昵称才是微信主要使用群体的共同心态。

(三)微信“摇一摇”、“漂流瓶”,使用昵称便于结交朋友

现在80后、90后年轻人生活压力大,他们需要一种生活激情来缓解学习工作上的苦闷,而微信曾被公认为是“勾搭妹子”的神器。根据CuriosityChina2015年微信用户数据报告,微信用户的男女比例为1.8∶1,男性用户约占了64.3%,而女性用户则只有35.7%,用户整体以男性为主。[2]

微信使用初期,“摇一摇”与“漂流瓶”两大功能吸引不少用户选择下载微信,以排遣寂寞,寻求各种诱惑与刺激。据调查,数量众多的“屌丝男”比较喜欢玩微信,“摇一摇”和“漂流瓶”可以帮助他们寻找到所谓的有缘人,而此时使用昵称代替实名认证既可以避免尴尬,也可以满足双方的幻想。

此外,还有部分用户出于好奇与跟风,使用“摇一摇”和“漂流瓶”添加了众多好友。在他们眼中,这类好友与他们通过QQ漫天撒网添加的好友一样,形同陌生人,由此一来,一方面他们认为实名认证并无必要;另一方面潜意识的个人隐私保护使得他们选择使用微信昵称。

(四)网络昵称,全网通用

网络为交际双方提供了一个能够淡化性别差异、年龄差异并且忽略亲疏远近的平台,在这样的平台上,人与人之间交流起来更轻松、也更具有不确定性。但是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现行网络昵称制度规则的不断完善,人们更换昵称的频率正在逐步降低,在许多论坛、博客或个人空间上,一旦注册了一个网络昵称,往后便无法更改,于是人们为了表明统一身份以及保证交流的顺畅和朋友联络的便捷,常常是一个昵称全网通用。[3]

还有部分用户或碍于麻烦,或出于习惯,会选择QQ、微博、微信等使用同一个昵称。

这种全网通用的昵称甚至会慢慢成为该类用户现实社会交往场合真实姓名的取代者,被生活中的朋友们习惯性的随口喊出,此类昵称俨然已成为他们身份的一种标志。

(五)性格原因,微信昵称是用户个人意识的外在表现

我们一般可以通过一个人的微信昵称来窥见他的性格秘密,微信昵称是微信用户个人意识的外在表现,为了解和研究这类群体个性心理提供了新的视角。

戈夫曼曾提出自我表现论的理论模式,他把个人在任何一种场合的展示都看作是一种表演,目的是给他人留下深刻印象,并强调个人自身的某些方面并隐藏其他方面。作为不同于现实环境的网络社区,微信为人们提供了自我表现的新场所。微信昵称是微信用户在网络上进行交往活动的互动符号之一,是他们自我形象展示的重要途径。因此,通过微信昵称,对自我形象的确立和肯定、对建立和维护与自我概念相一致的理想的自我形象的追求,都鲜明地表现出来。[4]

四、结语

微信已成为私密环境中用户抒发情感的平台,使用户信息私密性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障,但如今,关于微信是否完全实行实名制依然存在着不同的声音。支持者认为实行实名制能够有效净化网络空间,消除谣言和污言秽语;反对者则认为自己的隐私受到了干扰,同时存在很大的信息泄露风险。要想让微信圈真正成为人们所认为的朋友圈,或许还需要制定更完善的微信管理制度,让这个圈子少点欺骗,多点真实,这样微信才能更好地生存下去。

[1] 姚鹏.高校网络评论员队伍建设[J].文教资料,2007(1):38-39.

[2] 2015微信用户数据报告:男性为主 平均年龄26岁[DB/OL].搜狐媒体平台,http://mt.sohu.com/20150601/n414206431. shtml,2015-06-01/2015-06-18.

[3] 吕珊莉.昵称词语概说[D].天津:天津大学,2007.

[4] 张瑜,洪波.多角度看大学生BBS昵称[J].思想教育研究,2004(3):33-34.

G206.2

A

1674-8883(2016)07-0266-02

李聪,女,河南鹤壁人,电子科技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新闻传播学应用传播学方向2014级硕士研究生,曾在《湖南师范大学学报》、电子科技大学2015公共管理国际会议(2015ICPA)论文集发表论文,作品多次在《电子科大报》、《中州文艺》、《洛阳日报》、《鹤壁日报》等媒体发表。

猜你喜欢
昵称姓名社交
社交牛人症该怎么治
聪明人 往往很少社交
十二星座专属现代昵称和古代姓名
梁潮印笺·姓名章戢孴
梁潮篆痕·姓名类集
社交距离
你回避社交,真不是因为内向
姓名的『姓』字为什么是『女』旁?
你爸妈的QQ昵称是什么?
其他昵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