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消费主义文化对人思维方式的异化

2016-03-01 18:37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7期
关键词:消费主义注意力媒介

左 妮

(暨南大学,广东 广州 510000)

论消费主义文化对人思维方式的异化

左 妮

(暨南大学,广东 广州 510000)

随着互联网的日益发展,随之而来的是消费主义思潮的进一步发展、异化,其不仅改变了社会的主流价值观,甚至改变了民众观察、思考问题的方式。具体来说,新闻消费主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新闻产品商品化;第二,新闻软化,软新闻娱乐化;第三,新闻叙事碎片化。它对受众的思维方式有以下影响:其一,转移了对政治的注意力,进而导致公共领域的消失;其二,浅阅读,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其三,丧失了批判思考的能力。消费主义文化对人的影响是长期的、深刻的,也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

消费主义;思维方式;表现;影响

随着互联网的日益发展,随之而来的是消费主义思潮的进一步发展、异化,其不仅改变了社会的主流价值观,甚至改变了民众观察、思考问题的方式,转移了他们对于政治及其他重大事件的注意力,成为马尔库塞书中所说的“单向度的人”。不可否认,消费主义文化对社会发展有不可磨灭的贡献,它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也滋长了人们“一切向钱看”的思想观念,并将其作为衡量一切的标杆、准则,这势必极不利于社会的和谐。消费主义文化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甚至使人丧失了批判能力。而本文就将着重论述消费主义文化对人思维方式的异化。

伴随新闻媒介的发展,以及互联网的信息大爆炸,当今社会的信息传播已经进入到了注意力经济的时代。我国电视新闻媒体虽然是国有的属性也不能幸免,其在运作和生产上受市场的影响。为了销售量、点击量和收视率,媒介必须根据受众的喜好制作新闻,以求赢得消费者青睐,达到较好的传播效果,在此基础上才能把受众转化成商品售卖给广告商或赞助商,从而实现盈利的需要。当新闻成为商品,媒介从业人员所关注的也不再是如何挖掘新闻的意义,而是如何使新闻受到受众的欢迎,这种行事逻辑使消费主义完全渗透到新闻生产制作的过程当中。而受众作为被传播者,在阅读新闻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其中所包含的消费主义思潮的影响。这本来是无可厚非的,毕竟任何事物都有利有弊,消费主义文化的存在也有其合理性,它也是经过了受众、市场以及新闻组织和记者的相互协调博弈之后形成的。它从受众的角度出发,脱离高高在上的精英意识,为让新闻适应新形势所做的更加实际的调整与改善,这些都是有益的。但是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消费主义思潮也发生了异化,开始演变成为拜金主义,这是绝不可取的。它腐蚀了受众的意志,带来的不良影响不可估量,具体来说,新闻消费主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新闻产品商品化

这是新闻消费主义最主要的原因,也是新闻媒体市场化的重要表现。在媒体市场化的进程中,新闻产品由原来的社会公共产品转化成新闻生产机构的商品,受众由原来的要获得知情权的社会公众转化成电视新闻商品的消费者,因而对媒介的内容生产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施拉姆对大众传媒的受众的作用作了形象的比喻:受众参与传播犹如在自助餐厅就餐,每个人都根据自己的口味以及当天的食欲来挑选所需要食品的品种和数量,而自助餐厅供应的大量的、五花八门的饭菜就相当于媒介提供的琳琅满目的信息。[1]新闻媒介迫于生存的压力,开始了受众注意力争夺大战。《经济日报》社发展部曹鹏博士在《影响力经济与媒体赢利模式》一文中谈道:“网络普及一个新名词:注意力经济。网络企业大多是在这一理论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因此格外迷信注意力。所以,网站在圈来钱后烧钱时就格外的大方,造神运动、炒作,无所不用其极,可以说,刷新了宣传广告的纪录。网站甚至在两年前成为电视、报纸等媒介广告额剧增的主要驱动力。”炒作、恶搞、事件影响、网络推手都是媒体争夺注意力的产物。媒介变得一味迎合受众需要,表现在实际行动上就是逐渐减少政治新闻的数量,增加社会新闻、娱乐新闻的数量。我们经常发现,某个热点新闻迅速进入大众视野,又迅速被遗忘,消失于无形。新闻被娱乐化地生产,产生一定的社会影响但又迅速地被新的新闻所覆盖并被大众所遗忘。这也从某种程度上说明了新闻消费主义理念下生产出来的新闻产品的快餐化消费的特征。在这种理念下生产出来的新闻富含娱乐化的气息,因而也逐渐转移了人们对于政治事件的注意力,使民众整日沉浸在一些家长里短、明星八卦的氛围中。受众对事件的关注点发生了偏移,沉浸在物质世界的包裹之中,耽于享乐,缺乏对政治事件的注意力与分析解读能力,也就意味着丧失了政治方面的话语权,舆论监督也终将沦为一句空话。

二、硬新闻软化,软新闻娱乐化

所谓硬新闻即以经济时政和国际新闻为主要报道内容,以理性见长;而软新闻是富有人情味、纯知识、纯趣味的新闻,一般靠情感取胜。具体来说,硬新闻软化,软新闻娱乐化表现在:首先,新闻的形式发生了变化,开始用受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报道新闻;其次,竭力用娱乐化的方式来生产硬新闻,切入点缩小,体验式报道等描述性报道开始增多;再次,加大对受众的议程设置,表现在加强对新闻的炒作和策划上;最后,减少国际新闻的报道数量,即使报道国际新闻也努力寻找其中有趣味性的点。

新闻五要素中,重要性、显著性一直是相对更重要的要素,这也体现了媒介监测环境、沟通协调的功能。但是显然,对于部分受众来说,趣味性、接近性、时效性才是吸引他们的重要因素,特别是网络的飞速发展,使得新闻娱乐化以一种流行的趋势在发展,同时娱讯已经成为电视节目中非常重要的一种类型。这种现象越发明显,为了博眼球,某些媒体无所不用其极,各种炒作、恶搞充斥电脑屏幕,甚至发展到线下。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受到网络媒体的冲击,为了生存,也开始消费主义至上,放下严肃的面容,努力将新闻向趣味性靠近,自觉不自觉地以新闻营销的理念经营新闻,使新闻生产符合消费者的消费需要。以致有专家学者大呼:“这是个娱乐至死的年代。”

三、新闻叙事碎片化

所谓“碎片化”,原意为完整的东西破成诸多零块。新闻叙事碎片化是新媒体报道新闻的重要特征。平板电脑、手机等移动媒体信息化时代信息大爆炸,各种资讯泛滥,为了追求时效性,这些媒体呈现的内容比较碎片化;它们能随身携带的优点,使得随时随地进行阅读成为可能,同时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人们能用来阅读的时间越来越少,也失去了阅读长篇大论的耐心,只能利用休息的间隙阅读一些碎片化的内容。阅读变得走马观花、不求甚解,人们没有精力对书籍进行仔细阅读与深入思考,对知识与事件的了解仅仅止于表面。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各种网络阅读平台、电子书、手机报等新媒体的出现深刻地改变了大众的阅读方式,引起了阅读习惯的根本性变化,造成的后果是浅阅读盛行。

以微博为例,它的每条信息字数限制在140个字以内,缺乏对事件的完整描述,信息存在于各种零散的事件中,因而受众对事件的了解大多停留在表面,不利于公众全面深入地认识某个事件或问题。同时,微博的进入门槛较低,只要注册一个或者若干个微博账户,就可以在这个平台上随时随地生产任何的微内容。但问题是微博作者既没有经过专业的新闻业务培训,对新闻生产流程也并不熟悉,其发布的信息也没有经过传统媒体那样的审查,甚至可能存在虚假信息。最典型的是关于某事件、比赛的直播,因为在其进程中,微博会进行简短的实时播报,这些碎片会不断累积成一个庞大的数字,导致微博上存在大量重复的信息。受众如果想通过微博了解比赛相关进程,必须要对其中的大量碎片信息进行阅读筛选,才能得到想要的信息。同时,由于微博报道的信息比较简短,受众只能对事件有个简要的了解,很难通过微博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思考,这对人的思维方式也是极为不利的,它无法使我们在阅读中形成深度的、系统且具批判性的思维意识,更在于这种阅读忽视了阅读的细致入微的情感品味和深刻思想的领悟。

综上所述,这种新闻消费主义渗入了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对受众思维方式也产生了潜在的、长期的、深刻的影响。具体如下:

第一,转移了受众对政治的注意力,进而导致公共领域的消失。当今中国正处于改革的阵痛期,国际纷争、官员贪污受贿、环境污染等问题层出不穷,但是由于中国特殊的舆论环境,对此类问题的报道都比较中规中矩,甚至某些媒体因为害怕犯错,刻意避开此类问题,转而去报道风险较小的社会新闻、娱乐新闻,即使必须报道某些国际新闻、会议新闻,其报道方式也是千篇一律,读来显得有些枯燥。媒介迫于市场的压力,不得不开始了受众争夺战,“把关人”们更倾向于选择受众较为感兴趣的轻松或者刺激性的话题,争夺受众的注意力。在信息丰裕的互联网时代,注意力成为一种媒介争夺的重要资源,也是传媒经济的意义所在。由于媒体报道方向的转向,以及受众生长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受众感兴趣的点已经发生了改变,比较偏爱基调轻松的新闻。消费主义影响着媒介的价值观念、报道偏向、精神面貌,这些传者的变化都会间接体现在受众身上,间接影响受众的思想观和价值观,改变了受众的兴趣点,他们已经将目光从政治事件转向娱乐话题。

不可否认,舆论的力量不容忽视,“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民众通过各种渠道表达心声愿望,对重大事件表达自己的意愿,从而起到影响其进程的作用。受众转移了对政治事件的注意力,其后果不容小觑。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就把媒介作为民众参政议政、表达意愿的重要阵地。所谓公共领域,是指一种介于市民社会中日常社会的私人利益与国家权利领域之间的机构空间和时间,其中个体公民聚集在一起,共同讨论他们所关注的公共事务,形成某种接近于公众舆论的一致意见,并组织对抗武断的、压迫性的国家与公共权利形式,从而维护总体利益和公共福祉。[2]当媒介不再履行其公共领域的职责,不再关心重大的政治事件,民众也就丧失了表达意愿的重要渠道。试想,一个国家在做重大决策的时候,不能听到群众的声音,其结果究竟是好是坏?

第二,浅阅读,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浅阅读,就是简单、快速甚至跳跃式的阅读方法,对阅读内容则浅尝辄止、囫囵吞枣、一目十行、不求甚解,它追求的是实用的资讯或短暂的视觉快感。固然,手机、电子书或者平板电脑的诞生,使人们可以随时随地阅读,在乘坐公交、地铁的途中,利用短暂的时间进行断断续续地阅读。可以说,在阳光明媚的午后翻动书页的场景已经不适应现代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但是浅阅读成也便捷,败也便捷。在信息浩如烟海的时代,浅阅读让我们大多处于一种“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状态,因为很多东西我们只是看到了肤浅的表面,深层次的内涵并没有弄清楚。浅阅读的背后,传递出来的是社会大众视野越来越狭窄,心态越来越浮躁。当人们的思维习惯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浅阅读状态,就纵容了思想层面的惰性。久而久之,受众就会丧失思考的积极性、主动性,而沉溺于被动的知识积累。当人们把阅读当成单一的获取心理愉悦的方式,就不自觉弱化了思维的能力,进而变得浮躁、浅薄。众所周知,阅读决定着一个民族思维的深度和高度,对文化传承、国家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一个浅薄、浮躁的民族是无法强大和发展的。如果仅仅满足于浅阅读,或者过分热衷于浅阅读,对于国家和民族将是灾难性的。这是消费主义对大众思维方式异化的重要表现。一方面,生活的压力以及对物质的追求,导致人们花在阅读上的时间越来越少;另一方面,互联网的信息过于精简,也使得受众没有进行精读的机会,因而细水长流般地异化受众的思维方式。

第三,丧失了批判性思考的能力。批判性思考是一种独特的认知技能,是一种反思的能力。只有具备了批判性思考能力的人,才能分辨信息有无用处,才不会盲从于权威,也不会面对虚假信息毫无抵抗之力。

在今天这个信息饱和的时代,对各种信息的筛选和认识更是至关重要。我们必须看到媒介消费主义价值观对受众批判能力带来的弊端。传播学家拉扎菲尔德和默顿指出,现代大众传媒具有明显的负面功能,认为受众过度沉溺于媒介提供的表层信息和通俗娱乐中,就会不知不觉地失去社会行动力,而满足于“被动的知识积累”。[3]受众的批评能力如此重要,不难想象当受众丧失了批判能力,拒绝思考,擅长附和,最后只会沦为一群只知道附和的“乌合之众”。

总之,随着经济的发展,消费主义对民众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影响。从媒介到受众、从媒介的阅读方式到内容,消费主义已经从各方面对受众的思维方式进行了异化。这种潜移默化的改变是长期的,也意味着它难以在短时间内改变,因此也更应该引起大家的重视。

G210

A

1674-8883(2016)07-0051-02

左妮(1991—),女,硕士,暨南大学,研究方向:海外华文媒体与国际传播。

猜你喜欢
消费主义注意力媒介
让注意力“飞”回来
Film review:WALL·E
You’ve got questions? she’s got answers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书,最优雅的媒介
“扬眼”APP:让注意力“变现”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A Beautiful Way Of Looking At Things
反思媒介呈现中的弱势群体排斥现象
消费主义文化逻辑与文学的欲望叙事——论《嘉莉妹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