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新闻道德失范及对策

2016-03-01 17:20:45
西部广播电视 2016年22期
关键词:道德

马 宁

(作者单位:固原市广播电视台)

关于我国新闻道德失范及对策

马 宁

(作者单位:固原市广播电视台)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道德问题逐渐成为热门话题,新闻领域也不例外。当前,很多无良媒体将新闻噱头作为新闻播报重点,丝毫不考虑真实性及新闻的人文性,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本文以当前我国新闻道德失范为研究对象,通过一些道德失范表现,提出对这种问题出现原因,同时提出一些改善措施,希望能够为构建和谐新闻氛围做出贡献。

新闻;道德失范;对策

1 新闻道德失范的表现与危害

当前,我国新闻领域的道德失范主要表现为有偿新闻、虚假新闻、缺乏人文关怀、报道低俗化和新闻炒作等,这些道德失范事件的存在,不仅仅影响了新闻媒体的良性发展,更将舆论导向引向错误的一面,对于构建和谐社会主义是一种巨大的隐患。

例如,新闻道德失范中的虚假新闻,新闻传播者报道虚假新闻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取竞争优势,追求“显著性”和“轰动效应”,从而获得不正当利益,如长春老人菜市场晕倒178人无视跨过,仅有1人施救的案例,这条新闻在后来的调查中证实是自编自演的虚假新闻,如果此类虚假新闻频繁出现,一方面会使大众对于社会环境产生怀疑,另一方面使媒体公信力下降,给整个新闻行业带来沉重打击。再如,新闻报道过程中的恶意炒作,这些被炒作的新闻大多是建立在信息不对等的基础之上,只注重犯罪、丑闻等问题,强调灾害和奇闻异事的报道。例如,2012年5月,嫩模杨紫璐突然在微博上声称,她的干爹花888万元包机带她直飞伦敦看奥运。大家纷纷猜测杨紫璐的干爹是何方神圣,最终发现这种新闻仅仅是立二拆四(微博名字)的一场炒作,为了只是引起大家的关注度,这样的恶意炒作新闻,不仅侵害了无辜人的名誉,还给社会带来积极恶劣的影响。

总之,新闻道德失范的例子还有很多,这里不一一叙述,谈论这个话题的目的就是让读者明白,新闻道德失范所带来的社会影响是有多么恶劣,这也说明了对当前新闻道德改善是十分必要的。

2 新闻道德失范的原因

新闻道德失范对社会舆论与发展带来了严重的不良,但是什么样的原因造成了现如今的这种局面呢?只有找到根本原因才能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策略。

2.1 新闻立法和监督机制不健全

我国新闻立法工作起步较晚,且不健全,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新闻法律体系。我国新闻立法工作中有许多不足之处,对新闻领域的道德问题,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无法可依。另外,新闻法的缺失导致新闻从业者的权益得不到很好的保护。当新闻记者在采访中受到伤害,没有说理的地方;哪些应当采访,哪些不应当采访,也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因此,导致很多新闻道德失范现象的发生。

新闻立法的滞后性还表现在对可能发生的事情没有很好的预见性,不能在违反新闻道德的事情发生前,依法进行约束,不能从源头上制止。因此,对新闻媒体就不能够起到很好法律约束的作用。

另外,监督机制的不健全也是我国新闻道德失范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部分新闻从业人员为了追求金钱,丢掉自己的良心和应当遵守的职业道德,新闻报道走马观花。社会群众对新闻从业人员的行为没有监督的渠道。导致人们对社会缺德行为也习以为常。新闻机构内部职责划分不清,部分新闻机构采编发行与广告经营不分,记者介入经营活动,滋生新闻腐败。新闻报道过程缺乏有力的把关人,一些简单的错误时常出现,见诸报端,这些错误的出现,既与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有关,也与缺乏有效监督机制有关。

2.2 新闻从业人员对道德教育不重视

新闻道德教育是新闻道德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能够培养新闻从业者健全人格,从内在转变新闻从业者的道德品质。如果没有新闻道德教育,那么提高新闻道德素养只能是一句空谈而已。因此,应当主动对新闻工作者进行道德教育,从思想上提高新闻工作者的认识,从而使大家自觉承担起一个新闻人的责任和义务。而新闻从业者的道德教育程度不高,是促使当今新闻道德失范的一个重要原因。

根据笔者调查,目前,在很多高校的新闻专业教育中,对于道德教育普遍不太重视,师生对新闻伦理学科没有进行足够的学习,甚至在一些高校新闻传播学科的设置中,新闻伦理都作为一门可有可无的边缘科目,作为选修课来修,这自然使学生不太重视新闻道德。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高校新闻专业自然就缺乏对学生进行定期的思想伦理教育,使学生缺乏新闻职业道德的概念,这就从根源上阻碍了新闻伦理道德建设的发展。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李希光教授指出:“新闻的基本价值观、伦理道德观,应该列为新闻传播院校的核心课程,这些核心价值是新闻工作者从业的基础,应该列入大学新闻院校的核心课程中去,培养学生一种开放的、无偏见的头脑和寻求真理的精神。”

2.3 商业利益和社会责任之间的失衡

媒体和记者自身道德素质的低下和社会价值观的扭曲或偏离,是造成了新闻道德失范的主要原因之一,新闻从业人员不顾新闻基本原则和要求违反新闻伦理道德,主要是受社会风气的影响和金钱的诱惑,缺乏一种应当承担起的社会责任。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有的新闻从业人员为了利益不惜制作虚假新闻;有的媒体从业人员过分的迎合社会受众的需求,报道不应该报道的东西,来获得高收视率或发行量;还有的媒体或记者,不顾当事人的利益、隐私和感受,胡乱采访,严重侵犯了当事人的隐私权等权利。因此,新闻从业人员应当加强自身职业道德素质的学习和培养,寻找自身那一份应有的社会责任,对得起国家和自身良心。

3 新闻道德失范的治理对策

当今,造成新闻道德失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所以在进行对策研究的过程中,要以客观的态度看待这一问题,寻求多方面治理,全民参与的处理原则,接下来,笔者就对改善新闻道德现状的措施进行讨论。

3.1 完善制度建设

制度约束是最有效,最节省时间的管理方法。新闻领域也需要用制度的硬约束管人、教育人。要加强新闻单位领导班子建设。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是加强新闻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加强班子建设关键是要进一步完善民主集中制。在严格执行总编台长负责制的前提下,要按照民主集中制的要求,禁止搞“一言堂”,努力形成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有效机制,做到民主科学决策,秉公用权、廉洁从政。要完善新闻单位内部管理机制。新闻单位在制定规章制度时要紧密结合实际,建立健全并进一步完善内部管理机制。

3.2 树立理性的价值观和伦理准则

从新闻从业者自身因素出发,可通过教育使新闻从业人员认识到自身的社会责任和应当遵守的职业道德规范,使媒体从业人员自觉加强对自身的要求,自觉加强自律。

我国新闻从业人员主要是从高校新闻传播专业毕业的学生,因此,高校承担着教育新闻工作者的重任。所以现如今高校对新闻传播专业学生的教育不仅要主要重视新闻史和新闻理论和实践的培养,还要加强对新闻伦理方面的教育力度。

高等院校的新闻教育课程就不能仅仅培养技术高超的新闻工作者,更要培养出文化底蕴深厚,具有社会责任感和职业荣誉感的群众代言人。要实现这一教育目标,新闻教育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3.3 充分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

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与普及,网民正成为舆论的重要生力军。要充分发挥网民的监督作用。随着微博、微信等通信工具的兴起,每个人既可以是新闻的发布者,也可以成为新闻道德失范的监督者,当新闻道德行为发生后,在网上谴责这种行为,使其新闻道德失范行为失去生存的土壤。建立公众参与的监督机制。

另外,老百姓的监督能够弥补行政与专业力量的不足。畅通群众批评与媒体自我批评的渠道,使媒体在道德规范方面的作为及时被公众知晓,接受公众的监督并给出及时的反馈与修正。将这点落实的形式有很多种,如经常的公示与通告,专门的杂志等。新闻职业的一大职能是舆论监督,让专门监督别人的人回过头来监督自己到底是否可靠,只有依靠全体受众的评判与偏好,才能迫使新闻媒体进行自我修正。同时,要充分发挥新闻行业协会作用。逐步建立起新闻行业完整的监督体系,新闻监管体系是与新闻工作者的道德自律相对应的他律措施。

4 结语

随着改革的推进,我国新闻领域的道德问题不断好转,取得一定的成绩。但在为之高兴的同时,也应当重视存在的问题,仍然有需多需要解决的问题。面临的挑战还很多,复杂的问题仍然不少,需要相关部门尽快解决,更好地促进新闻领域的良性发展,使新闻机构与媒体人从内部能够自觉遵守行业规范和新闻职业道德规范,在外部自觉遵守新闻法律法规,不越底线,达到内外和谐统一。

[1]冯若谷.从媒介素养到媒介伦理——新媒体时代公民的传播抉择[J].新闻战线,2014(12).

[2]郭镇之.公民参与时代的新闻专业主义与媒介伦理:中国的问题[J].国际新闻界,2014(6).

[3]孙锦卉,周晓航.娱乐新闻传播中媒体道德失范现象探析——以“周一见”事件为例[J].文化与传播,2014(3).

[4]贤娟.当前我国新闻记者的形象重构探析[J].新闻知识,2014(12).

猜你喜欢
道德
道德声明
电信科学(2022年12期)2023-01-09 07:23:32
道德声明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十几岁(2021年24期)2021-11-18 02:18:40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论道德的生命力
强化道德建设
红土地(2016年11期)2017-01-15 13:46:15
论道德榜样
道德理想国的构建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
新闻前哨(2015年2期)2015-03-11 19: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