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媒体环境下编辑的突破与转型

2016-03-01 07:39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9期
关键词:社会效益选题策划

钟 菱

(广东人民出版社,广东 广州 510102)



在全媒体环境下编辑的突破与转型

钟菱

(广东人民出版社,广东广州510102)

本文试从转变观念策划选题、对选题进行深度开发和整合、利用全媒体组织内容生产、在新媒体环境下怎么做好宣传营销四个方面,阐述编辑如何在全媒体环境下实现自我突破与转型。

全媒体;编辑;突破;转型;策划;开发;整合;内容组织;营销

“全媒体”一词2008年开始在业界出现。近年来,在各类报纸、期刊、广播和电视中出现频率越来越高的词有“全媒体时代”、“全媒体报道”、“全媒体发展”、“全媒体人才”、“全媒体出版”、“全媒体战略”等。2009年,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彭兰在《媒介融合方向下的四个关键变革》中首次提出:全媒体是一种业务运作的整体模式与策略,即运用所有媒体手段和平台来构建大的报道体系。

我们的出版,先是发展了很长一段时间的传统出版,继而进入新媒体出版,现又进入全媒体出版。很多出版社的编辑还没来得及适应新媒体的发展,进行转型,又开始要快速转变,适应全媒体时代的出版。

作为一个资深出版人,笔者亲身经历了从传统出版到新媒体出版再到全媒体出版的这一历史进程。在这个进程中,笔者也经历了从迷惘困惑到寻求突破并成功转型的过程。

2007年以前,出版强调的是由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转变。传统媒体是相对于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型媒体而言的,它包括图书、报刊和其他印刷类出版物,以及广播、电视、唱片、碟片和磁带等。而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产生的,是指继图书、报纸、杂志、电台、电视台之后,在新的高新技术发展状况下出现的如数字图书、数字杂志、数字报纸、移动电视、网络、数字电影、手机短信、手机媒体、博客等。新媒体的特点是能同时且快速地对大众提供多种个性化内容服务,方便传播者和接受者互动以及交流。美国《连线》杂志对新媒体的定义是“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

在新媒体出现后,又出现了自媒体、微媒体,这是多种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混合交织,也就是现在人们所说的全媒体。我们当下的交流已经不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而是人与各种媒体之间的交流。除了工作,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管聚餐、坐车、坐飞机,每人都手拿一部手机,沉醉在与全媒体的交流中,并且这个趋势还在深入发展。全媒体控制了我们的思想、时间,控制了我们的工作、学习,也控制了我们的生活、娱乐。这就是全媒体时代的到来。

2008年年底,由冯小刚执导,葛优、舒淇、范伟、方中信等人主演的《非诚勿扰》作为贺岁电影在中国内地上映。与此同时,首部同名长篇小说也被长江文艺出版社以图书、互联网、阅读器和手机阅读为“全媒体”同步出版,中国内地从此掀起了一股“全媒体”的出版热潮。

2010年,武汉大学新闻系罗鑫指出,“全媒体”是在具备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和视频等各种媒体表现手段基础之上进行不同媒介形态即纸媒、电视媒体、广播媒体、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等的融合,产生质变后形成的一种新的传播形态。全媒体通过提供多种方式和多种层次的传播形态来满足受众的细分需求,使得受众获得更及时、更多角度和视觉满足的媒体体验。[1]

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好的时代,挑战与机遇并存。全媒体以其多媒体化、交互性、集成性、超链接性的信息传播特点,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和运用,对出版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作为传统出版人的我们,在新媒体、全媒体到来之后,工作方式也产生了必然的变革。编辑应该深度思考如何实现从新媒体到全媒体的转变。唯有做到突破和转型,我们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来。

全媒体对我们出版社来说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出版技术的进步、选题策划在地域及领域上的突破、图书内容生产方式的转变、出版传播方式的改变、出版话语权的解构等。

2013年,国家广电总局开始提出“以多媒体和全媒体为发展方向,加速传统媒体升级和战略转型”。但如何突破和转型,是摆在传统媒体以及编辑们面前的一个大难题。下面笔者仅从四个方面做阐述:

一、利用全媒体,开阔思路与视野,策划紧贴时代主旋律的选题

在全媒体时代下,编辑要改变传统媒体时代等着作者送稿件上门的观念,利用接受信息容易、快捷、海量的优势,主动出击,策划好选题。

选题是图书出版的第一要素,而图书销售成败的关键也主要取决于选题的优劣。在全媒体环境下,传统出版遭受了重大挑战,选题的创新尤为重要。选题创新是对编辑思维的突破,是对文化的创造和引导,也是编辑生产力和创造力的体现。

在全媒体环境下,我们可以通过门户网站、移动客户端、微博、QQ、微信等对选题进行收集,然后再去筛选、判断、取舍,得出有价值的精准信息,从而对选题作出全面、准确且客观的判断。

一是多关注中央、省、市和地方政府提出的宣传主旋律的报道,坚持从弘扬社会主义正能量,宣传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的角度出发,以建设和实现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为目标,响应习总书记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提高文化软实力的号召,策划出版选题。在阅读浏览各类新闻报道时,要培养对信息的敏感度,善于挖掘有价值却未被开发或未被深度挖掘的内容。文化部部长雒树刚表示,“十三五”时期将重点实施文化精品创作工程,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编辑在出版工作中,要坚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结合生活实际,策划出版一批能启迪民众思维、提高民众文化素养的精品图书。

二是积极参加一些全国性的学术会议和活动,多听取业界权威专家、学者的声音,并从这些活动中获取选题的最新资讯,为今后的选题规划做好准备工作。

代表案例:《世界客家文库》(总策划:钟菱)

《世界客家文库》是有史以来第一次在全球范围内全面系统地收集、整理、出版海内外客家文献资料和研究成果,全力发掘和抢救客家优秀文化,集图书音像数字出版、影视制作、文化活动、文化产业、海内外传播等项目于一体的跨行业、跨地区的大型综合性文化工程,旨在全面展示客家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成果,提升新时代客家人文精神风貌,营建客家人的精神家园,打造客家人自己的《四库全书》。该项目计划在15年时间内出版1000种著作。第一阶段,10年时间(2016~2026年)内出版600种著作;第二阶段,5年时间(2026~2031年)内出版400种著作,并建设大数据库,打造客家文化创意园。目前,《客家山歌大典》、《客家学经典论著》、《客家文艺经典》等子项目已经启动,并将在2016年年底推出第一批精品著作。

《世界客家文库》的学术委员会由我国著名历史学家、中山大学党委书记陈春声教授担任主任,赣南师范大学客家研究院院长罗勇教授和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主任、博士生导师王东教授担任执行主任,由以中山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嘉应学院、赣南师范大学、厦门大学等为代表的海内外几十所高校和学术机构的一大批知名专家、学者组成,并将不断完善。

《世界客家文库》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世界性重大文化工程,将集中世界各地高校、客家文化研究机构、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局、文化馆(或艺术馆、群艺馆)、客家联谊组织、客家商会、客家媒体、客家博物馆等机构,以及海内外有志于弘扬、发展客家文化发展的组织和个人,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二、利用全媒体,进行选题的深度开发和整合,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一个选题如能得到深度开发,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必将最大化。在全媒体环境下,编辑要充分利用全媒体时代资讯传播快并且辐射世界各地的优势,用创新思维对选题进行深度开发和整合,实现选题策划跨地域、跨领域的联合融通,从而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例如,2007年9月出版的《杜拉拉升职记》(小说),开始是滞销的。后来,出版方用多媒体互动的营销方式,在当当网、卓越网展开强势宣传,利用互联网受众广、传播快的优势,《杜拉拉升职记》很快成为畅销书。2007年12月,《杜拉拉升职记》被改编成电视剧,2008年又被改编成话剧和电影,接着出版了《杜拉拉升职记2》和《杜拉拉升职记3》。除此之外,《杜拉拉升职记》还在电子收费阅读等方面进行深度开发。随着这一系列的深度开发和资源整合,也伴随着各种媒体铺天盖地的宣传,“杜拉拉”各类相关产品横跨图书、电影、电视、话剧各个领域,并在海内外广为传播,销量节节攀升,真正实现了跨领域和跨地域的融通,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大化。[2]

三、利用全媒体打造新的内容生产组织方式

全媒体集多样化、平民化、个性化等鲜明特点于一身,不仅能够快速体现大众传播的过程,还能够通过各种新的内容组织形式,使新媒体用户亲身参与传播,并在传播的社会功能中产生利益诉求。

编辑可以将图书以文字、声音、图片、视频和数据库的形式在网站以及互动社区、微博、微信、移动阅读等平台进行打造,以多样性、多纬度的传播最大化地满足受众的个性化需求,从传统媒体成功走向全媒体。可以添加作者简介、视频和关注作者的新功能,将作者的新书上线、图书签售、社交媒体更新等信息放到阅读平台上,为读者和作者打造全方位的互动体验,从而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案例:普利策新闻特稿奖《雪崩:特纳尔溪事故》

2012年的《SnowFall》以视频、图片、动画、图示(graphics)以及文字等形式讲述了三个滑雪爱好者在雪崩中丧生的故事,在纸版报纸上是一篇全长15000字的报道。《SnowFall》发布仅仅七天就获得了350多万的点击率,用户平均页面停留时间超过12分钟。

四、利用全媒体进行融合营销

图书既是文化产品,更是精神层面的必需品,但同时也是商品。既然是商品,我们在策划出版选题的时候,就需要考虑怎样利用全媒体做好营销工作,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2015年10月,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推动国有文化企业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把坚持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作为文化改革发展的目标。而利用全媒体进行图书的营销宣传,既可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也可促进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案例:超级畅销书《藏地密码》

《藏地密码》2008年一年的销售量近300万册。出版人刘按让专门的连载人员在130个户外论坛以及与西藏有关的论坛上连载该书,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同时,和中国最著名的户外品牌三夫专卖联系,与他们达成战略合作关系,在书中夹它们的书签。他们在北京、上海最繁华地段开的13家终端专卖店里贴《藏地密码》的海报,持续一年时间。后来,刘按将书发到三夫全国的各个终端店,开辟了一条独特的推广渠道和分销渠道。刘按他们还与新浪、腾讯、搜狐、天涯以及全国100多家主流线下媒体合作,持续不断地向读者灌输《藏地密码》的一句话价值,那就是“一部关于西藏的百科全书式小说”,带来了惊人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3]

当今出版社之间的竞争,既是人才和产品的竞争,也是服务的竞争,更是营销模式之间的竞争。营销模式不但关系到图书生命力的长短,也是关系出版社兴衰成败的大事。编辑要想实现从传统媒体到全媒体的突破和转型,就必须从策划选题、组织作者和内容开始,一直到营销模式,进行全方位、各环节的突破和转型。

[1]罗鑫.什么是“全媒体”[DB/OL].人民网-传媒频道,2010-03-22.

[2]刘平.媒体时代的畅销书营销策略探析[DB/OL].http:// doc.mbalib.com/View.

[3]刘按.让营销意识贯穿编辑工作始终——记《藏地密码》编辑过程[J].出版参考,2008(24):27.

G232

A

1674-8883(2016)09-0270-02

钟菱(1973—),女,广东五华人,本科,广东人民出版社副编审。十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传统文化、地方文化、客家文化的研究和出版,有一流的创新意识和策划能力,善于组建团队和集众人智慧创造出版记录。近五年集中精力策划筹建《世界客家文库》,经过不懈努力,建起了世界级的以专家、学者和商界精英为主的作者库,拥有庞大的作者资源。擅长将文化与市场经济结合,创造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双效”图书,有20多种图书获得省级以上优秀图书奖;主持省级教材2种;策划的传统文化系列丛书《立德树人》被广东云浮、广西桂林等地当做教材列入财政计划使用,发行量过百万册。已经出版的地方文化代表项目有《海陆丰历史文化丛书》。在出版界和海内外主要客属地区有一定的影响力、凝聚力。

猜你喜欢
社会效益选题策划
本刊特别策划
本刊特别策划
本刊特别策划
乌兰牧骑社会效益研究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谈诗词的选题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好刊社会效益高
钱学森图书馆建馆四年注重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