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介环境下地面频道民生新闻的采编之道

2016-03-01 07:39刘英杰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9期
关键词:新闻节目频道民生

刘英杰 孙 辉

(辽宁喀左广播电视台,辽宁 朝阳 122300)



新媒介环境下地面频道民生新闻的采编之道

刘英杰孙辉

(辽宁喀左广播电视台,辽宁朝阳122300)

民生新闻自诞生以来就呈现出顽强的生命力,在地方频道的沃土茁壮成长,成为地方频道主要的新闻节目类型。近年来,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压榨了地方频道民生新闻的生存空间,传统电视观众流向新媒体,民生新闻的采集和编排策略也发生了相应的转变。本文基于新媒介的传播环境,对地面频道民生新闻的采编策略进行了探讨。

新媒体;地面频道;民生新闻;采编

民生新闻这个节目概念最早被观众熟知,是在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2002年推出的《南京零距离》,这是一档以“面向南京观众、报道南京、服务南京、宣传南京”为宗旨的民生新闻节目。这类新闻节目受众群体地方化,传播范围区域化,话题贴近百姓,形式丰富多样,一经推出就取得了较高的收视率,引来其他地方频道纷纷效仿。几年之间,地方频道的民生新闻遍地开花,收获颇丰,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力。但繁荣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选题同质化,内容低俗化,报道形式单一或者抄袭其他节目的新闻,消息的真实性有待考证。新媒体诞生后,观众获取身边民生新闻的渠道更为便捷,传统地面频道的受众流失,地面频道的民生新闻发展在媒介融合趋势下面临巨大的挑战。

一、坚守电视新闻报道的深度优势

新闻深度报道最先出现在报纸的深度报道板块。随着电视媒体的崛起,新闻深度报道以一种全新的形式出现,并依靠视音频全方位展示、跟踪、报道新闻事件。纸质媒体日渐式微,脱离了主流媒体市场地位。而新媒体迅速崛起之后,电视媒体似乎成了昨日的纸媒,在新闻报道拼“快”的抗衡上已经略显疲软,只能扬长避短,在深度上做文章,以新闻专业的理性分析对抗新媒体在新闻发表速度上的优势。

地面频道较上星频道而言,优质节目资源匮乏,节目投放区域化,广告投放价格低廉。但同时,地面频道的节目制作成本较低,拥有地方性黏性受众,节目制作和投放具有针对性、细分化特点。因此,在进行本土的民生新闻节目采编时,更容易发挥深度报道的优势。这对于新媒体来说是短板,但对地面频道的记者和编辑来说是强项。地面频道的节目在时长安排上较上星频道更具灵活性,优质的深度报道对吸引观众、拉动收视率有重要作用。例如,黑龙江电视台都市频道的《新闻夜航》,在报道哈尔滨市的烧烤店食品安全方面,从记者暗访到一手新闻采编,持续两个月,报道也连续进行了一周之多,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力。

二、以非常规化采访手段获取一手资源

内容为王的时代,如何获取优质的“独家新闻”、“一手资源”,成为民生新闻节目的重中之重。在民生节目满地跑的环境下,低俗、猎奇、鸡零狗碎等诟病成为节目资源贫乏的反映。采用常规的采访手段很难获取受访者的真实想法,在涉及黑幕揭发、曝光等采访时,非常规的摄录手段更容易获取客观事实。采访手段并没有喜恶评判标准,暗访、偷拍等手段也是新闻采访的重要手段,并且对于揭露事实真相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安徽电视台公共频道《夜线60分》“寻找良心秤”的节目中,记者分别装扮成买菜和卖菜人员,从不同侧面对菜市场的“良心秤”进行了调查。在《新闻夜航》报道烧烤店食品安全的问题上,记者假扮成打工仔在后厨工作了两个月之多,偷拍了大量震撼的新闻素材,揭露了哈尔滨烧烤店火爆背后不为人知的事实。

三、视听符号多元化

在传统电视媒体和互联网新媒体激烈角逐的多媒介融合环境下,千奇百态、特色各异的电视节目让受众眼花缭乱,受众往往会根据电视节目的片头、插播花絮或者宣传广告来建立对这档节目的第一印象。因此,要在视听符号上做文章,在较短时间内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例如,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的片头设计简洁大气,音乐旋律用了几十年都没有更换过,视觉特效也只是伴随央视频道LOGO做了适当调整,没有大幅度更改过。但只要《新闻联播》的片头音乐一想起,人们马上就会意识到这是央视的《新闻联播》要开始了。这就是包装的特色发挥的作用。央视《新闻联播》16秒的背景音乐从1988年开始使用,一直到现在都没有更换,这16秒的乐曲在高频率的播放和日积月累的用户培养中,成为《新闻联播》的音频标识,是节目包装音乐创作的成功案例。

节目包装中的色彩能够体现节目的内容特性和风格理念,塑造节目的品牌。在对节目片头进行色彩设计时,要注意主色调所传达的气氛和精神。恰当的色彩搭配要保持主色调和其他颜色的整体统一,避免颜色对比过于花哨,出现脏乱的感官。浙江卫视在2012年全新改版后,新包装加入了蓝色之外的其他对比色,营造了时尚、活泼的视觉感官,更符合电视节目的受众定位。

四、整合多方资源,实现多方共享

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对传统电视媒体来说,既是机会也是挑战。新媒体的发展迎来多媒介融合的媒介环境,传统电视可以通过新媒体更便捷、高效、低廉地获取新闻信息,不用再死守新闻热线“等”新闻,而是可以通过互联网去“找”新闻。并且,互联网本身每天也在制造网络舆论,是巨大的新闻生产器。在资源共享的同时,还要学会平台共享。传统电视媒体通过微信、微博、门户网站的运营,可以宣传民生节目。在重大新闻、突发事件的发布上,可以利用电视媒体、新媒体多网直播,实现电视媒体和网络媒体的全覆盖。

新媒体环境下,传统电视媒体要明确新兴受众的消费需求,在坚守深度优势的同时,也要把握新媒体的碎片化传播和个性化内容推送。积极运营、维护微博微信,深耕新媒体宣传营销,实现平台合作和资源共享。

[1]赵健.新媒介环境下地面频道民生新闻发展新路径[J].新媒体研究,2016(01):11-12.

[2]《中国电视民生新闻发展报告》课题组.交流·合作·共赢:中国电视民生新闻发展考察——以全国省级台民生新闻协作体为考察对象[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1(09):26.

[3]李若琰.地面频道组织大型新闻直播的优势[J].记者摇篮,2011(12):15.

[4]张源.媒介融合时代电视新闻栏目的发展[J].记者摇篮,2011(06):28-29.

G222.1

A

1674-8883(2016)09-0241-01

刘英杰(1988—),女,本科,助理记者,研究方向:新闻采编。

孙辉(1979—),女,本科,助理记者,研究方向:新闻采编。

猜你喜欢
新闻节目频道民生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新闻节目中主持人的“可为”与“不可为”
4K频道开播,你准备好了吗
地方电视台如何办好新闻节目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钱随人走”饱含民生期盼
民生锐评
寒假快乐频道
如何做好电视新闻节目编排
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