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自由情感美学视角下电影《老炮儿》的美学追求

2016-03-01 07:39崔晓涵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9期
关键词:老炮儿六爷炮儿

崔晓涵

(山东师范大学 传媒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



论自由情感美学视角下电影《老炮儿》的美学追求

崔晓涵

(山东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山东济南250014)

在自由情感美学体系下审视电影《老炮儿》,能够深入地剖析现阶段国产电影在情节设置、人物塑造等方面在美学立意与追求上的不足,从而使整个电影产业得到更好的发展。

自由情感;美学;情节;人物

2015年12月24日圣诞节前夕,由管虎执导,冯小刚、李易峰、张涵予等人主演的电影《老炮儿》上映。影片以老北京胡同里的“老炮儿”与新一代年轻人之间的冲突展开。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撞到一些人、发生很多事,导演在“不要遗忘这些人”的情怀感染下拍摄了这部电影,这种情怀引起了观众的共鸣,创下了破9亿的优秀票房成绩。

作为一部原创国产电影,影片本身展现出的每一个亮点,都可能对以后中国电影的走向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鉴于此,本文从自由情感美学的角度对电影《老炮儿》在情节设置、人物塑造两个方面的美学立意与追求进行尝试性的分析与评判。

马立新教授认为,美的本质在于自由情感。依据自由情感的激发机制和心理效应,我们将其分为感官型自由情感、沉浸型自由情感和陶冶型自由情感。感官型自由情感就是审美客体主要以外在形式刺激审美主体生理感官而产生的浅表性的精神愉悦,适量接触有助于主体缓解精神压力,但对心灵的滋养价值较小;沉浸型自由情感是审美客体以特殊的内在形式刺激主体的生理和心理官能而产生的具有致瘾性质的较强精神愉悦,对主体的身心健康具有不同程度的损害作用;陶冶型自由情感是审美客体以特定的内容价值刺激主体的心灵官能所产生的自由情感,这种自由情感对主体心灵和情感具有陶冶和净化作用。基于此,我们把感官型自由情感称之为快餐美,把沉浸型自由情感称之为高碳美,把陶冶型自由情感称之为低碳美。[1]

一、情节设置的美学追求

电影《老炮儿》淡化了六爷与儿子之间矛盾冲突的转化过程,这样的确有利于情节的快速推进和影片轻重缓急的节奏把握,但在情节设置的美学追求上,不免过于粗糙和荒诞。举例来说,晓波回到家后,与父亲一起吃饭喝酒,六爷先是按自己的规矩训斥儿子,但当提到母亲的时候,儿子直接拍案而起,质问父亲有没有尽到父亲的责任,紧接着六爷流泪,并向儿子认错。这样的情节设置不免让观众感到匪夷所思,人物矛盾冲突的解决过程太过于简洁,不符合实际生活中事件发展和情感表达的需要,所以此情节自然虚假而生硬。但在修车厂对峙那一情节中,儿子晓波从二楼上方出现,六爷此时抬头望向儿子,晓波一身黑衣隐藏在帽子中,看向父亲的眼神透露出仇恨,而六爷的眼神冷酷中带着情感,此场景再配上迷离隐晦的音乐,紧张的气氛呼之欲出。接下来的两人对话,更是涵义丰富,六爷先是踹一脚,然后又拍拍儿子身上的土。这一段表现出了中国父亲与儿子之间隐忍对抗又饱含深情的关系,也是一种大多数中国家庭伦理关系的真实写照。此情节设计符合可能律原则,也符合生活逻辑和,是导演和编剧根据实际生活和情感体验创作出来的。

由此看来,电影《老炮儿》在情节设置上的美学追求存在粗浅,也存在真实。根据马立新教授的观点,艺术真实是一切艺术共同遵循的最重要的美学尺度,也是低碳艺术文本构成的充要条件。用这个美学标准来检验当下影视作品,真正合格或达标的作品微乎其微。[2]电影《老炮儿》在其情节设置的美学追求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二、人物塑造的美学追求

电影《老炮儿》中六爷的形象带着当代男权主义的没落色彩,他被描述为有着“面对情人亲昵时身体的尴尬”、“在横冲直撞的赛车中呕吐不止”、“与年轻一代人无法沟通”等中年危机的形象。面对世界的极速变化,老一辈显然无法适应这种极速所带来的“眩晕感”。世界变了,年轻人不再认老理儿,在新的规则里,“老炮儿们”显得无所适从,充满了迷茫和困惑,因为他们发现自己多年来信奉的规则和信念,忽然间变得不值一提,这种精神上的打击是摧毁性的。但从六爷在晓波被囚禁时东奔西跑想办法救儿子、因感恩于情人话匣子的无私帮助而卖掉房子、生活不富裕却帮助更加贫困的兄弟度日等细节,可以看出一位做事“按规矩”、侠肝义胆、不屈服、亦庄亦谐的“真性情”的立体形象。

鉴于此,创作者对六爷这一艺术形象的包装是十分值得肯定的。然而,纵观全片,我们发现编剧只注重了六爷这一形象现阶段呈现出的“果”的塑造,而对“因”的阐释和由“因”到“果”的过程描绘有些想当然的理想化。也就是说,六爷所有的侠义性格和那种“事事讲理儿”原则的来源故事,电影中是缺少的。由此可见,本片在人物塑造的美学追求上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行为动机并不能充分立得住,这就印证了马立新教授对于影视剧创作中的流行病之人物性格虚假的说法。所以,从创作者的角度而言,电影中的六爷是一个层次仍可以更加鲜明的人物形象。

另一方面,从表演者的角度来讲,六爷的扮演者冯小刚无疑用自己精湛的演技撑起了这个人物形象,六爷在胡同里遛鸟、喝茶和教训小偷甚至在自己划定的范围内“管闲事”等一系列行为,精确地刻画出了一位迟暮“老炮儿”的日常生活。在电影中,六爷是一个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生活处境也不太好,可以说是“没有尊严”地活着。冯小刚正是将这个自我感觉到与时代格格不入而堵着一口气的角色释放出魅力来,这种魅力在面对儿子被富二代绑架的事情时更加绚丽夺目,比如六爷四处找人打听儿子的下落,东奔西跑借钱赎儿子的疲惫,与富二代对峙时的强硬,与自己兄弟对话时候的仗义之言等。

三、结语

电影《老炮儿》作为以老北京胡同为故事背景创作的一部作品,将小说与电影最大限度地结合,在创新的道路上无论怎样取舍都应当是值得鼓励的。但在电影的美学追求上,还应该秉持自由情感美学和低碳美学的理念,让情节、人物、主题都更符合、更有益于当下人们的观影心态。

[1]马立新.自由情感美学与低碳美学论要[J].理论学刊,2014(1):1-2.

[2]马立新.论当下影视剧创作中的三大流行病象[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5(5):2-3.

J905

A

1674-8883(2016)09-0188-01

崔晓涵(1992—),女,山东滕州人,山东师范大学广播电视专业研究生。

猜你喜欢
老炮儿六爷炮儿
六爷的天书
六爷的天书
六爷的天书
石魂
冯小刚:老炮儿伏枥,志在千里
《老炮儿》:在时代裂隙中扬弃焦虑
电竞“老炮儿”
《老炮儿》,迟暮英雄的挽歌
《老炮儿》:北京人的情,中国人的理
《老炮儿》曝光首款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