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孟阳
(河南大学,河南 开封 475001)
藏族文化的传承与新变
——以《静静的嘛呢石》为例
李孟阳
(河南大学,河南开封475001)
本文以藏族本地电影《静静的嘛呢石》为例,分析当下藏族社会所存在的三种文化状态:“前喻文化”、“后喻文化”和“并喻文化”,从而在现代文化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碰撞的大背景之下,正确认识藏族文化的传承与新变。
“前喻文化”;“后喻文化”;“并喻文化”
电影《静静的嘛呢石》是藏族本地电影的开山之作。影片讲述的是发生在藏地的故事,它的导演、编剧、音美、演员等主创人员也全部都是藏族人。这部影片中,少数民族风情和文化不再是叙事的背景和陪衬,影片蕴含了藏族的历史、宗教、哲学和人性等丰富内涵。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拥有悠久历史和文化传统的藏族,也在经历着某些变化。这部电影在近乎纪录片的平静叙事状态下,以宽容和理解的态度来展现藏族文化的传承和新变。
玛格丽特·米德在20世纪70年代就提出了“前喻文化”、“后喻文化”和“并喻文化”的三种文化模式。[1]这部电影中所展现出的藏族文化的传承与新变,主要就是围绕着这三种文化模式之间的存在状态来进行的。
“前喻文化”是所谓的“老年文化”,指的是晚辈向前辈学习,这是一切传统社会的基本特征。在电影《静静的嘛呢石》中可以看出来“前喻文化”在传统藏族社会里还是占有主要地位的。例如,时至今日,各宗派的“活佛”依然是藏传佛教中最重要的宗教神职人员,扮演着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在广大信教群众中享有至高无上的宗教地位,这是千百年来藏族社会所形成的历史文化和宗教传统。藏族社会的“前喻文化”还表现在藏民之间的相互尊重上。过年时,小喇嘛的爷爷和刻石老人互相赠送新年礼物;小喇嘛的师傅主动邀请其他喇嘛去家里看《西游记》;藏族僧人之间的相互礼让等。电影中《智美更登》的多次出现是有其特殊意义的,这部戏主要表现了智美更登王子不断施舍,从开仓济贫到把子女和眼珠都捐献给别人,并最终成仙的过程。教育人不要自私和贪婪、要施舍行善。作为一出宣传佛教宗旨的藏戏,《智美更登》在藏族人民的生活中的地位非常崇高,几乎无人不晓。它特别受到老年观众的欢迎,小喇嘛的爷爷一边摇着转经筒,一边感叹着智美更登的菩提心;上了年纪的妇女们不断抹眼泪。对于他们来说,这不单是世界上最好的戏,而且他们也真的按照戏中的教诲去做。这都是在“前喻文化”的影响下,藏族人民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生活态度,同样也是民族文化的传承。
“后喻文化”是和“前喻文化”相反的一种文化,它指的是晚辈的文化状态超越了前辈。小喇嘛就是“后喻文化”的象征。现代文明的冲击,远在青藏高原上的藏族也不可避免,一些现代化的东西开始逐渐融入藏民的日常生活当中。影片中的年轻人就和传统的藏族老年人不同,由于看的遍数太多,小活佛对于看《智美更登》的光盘已提不起兴趣,牧羊人也并不以没看它的演出为憾。影片中,现代文明最鲜明的代表就是电视机和VCD。这些新鲜事物推进着整个叙事的发展。影片中“后喻文化”对于传统藏民的影响还有很多。例如,小喇嘛的哥哥在城市里赚钱后,买了摩托车、电视机和VCD;刻石老人的儿子没有继承刻石老人的刻石手艺,反而去大城市闯荡,几年都不回家一次;小喇嘛的小弟弟在学校里学习普通话,想要去大城市看看;年轻人在看完《智美更登》后,马上拿出录音机,开始一起跳迪斯科。这些都是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之下产生的结果。影片在表现当今社会物质进步的同时,也反映出一些精神退步的现象。[2]
“并喻文化”指的就是“前喻文化”与“后喻文化”的并行存在状态。在“并喻文化”的存在状态下,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发生着碰撞与融合,共同推进整个社会的前进与发展。影片不动声色地展现了藏族群众生活中的种种事物,这些事物往往带有新与旧、传统与现代的两种含义,它们混杂在一起,默默地表现着藏族群众的传统生活方式及其变化,表现着藏族群众今天的生活。例如,寺院生活与乡村生活、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旧事物与新事物、老年人与青年人等。它们有些处于比较混杂的状态,有些处于相对对立的状态。例如,在代步工具上,爸爸拉着的马是传统的,哥哥骑的摩托车是现代的;在取火方式上,煨桑用的炉火是传统的,烧水用的太阳能是现代的;在获取知识的方式上,经书、嘛呢石是传统的,学校的课本是现代的。在“前喻文化”存在的同时,“后喻文化”也在不断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在“并喻文化”的状态之下,“前喻文化”和“后喻文化”都是有所得失的。刻经老人与儿子的关系表现的就是“前喻文化”传统的断裂。老喇嘛和小喇嘛的关系表现的就是“前喻文化”传统的传承。与此同时,年轻人酗酒和对于老年人的不尊重则是“后喻文化”带来的遗憾,而传统藏传佛教僧人对于电视机和DVD等新鲜事物的宽容接受,则是“后喻文化”的真正指向。这所体现出来的就是民族文化的传承和新变。电影《静静的嘛呢石》在一个近乎直白地叙事方式中,将藏族社会这种文化并行的状态展现得淋漓尽致,小喇嘛在世俗生活和宗教生活、现实和神话传说的世界里既感到新奇又觉得迷惑。[3]
在藏族也面对着现代文明化对传统文化强烈冲击的背景下,影片所表现的不再是一种担忧和排斥的情绪,而是一种宽容与理解的态度,少数民族地域和文化变成一种开放的、流动的、与现代性关联的意义空间。这体现了藏族人民的包容与自信,有强大传统文化和信仰支撑的西藏人应该会找到一条平衡发展的道路。事实上,任何社会与民族都不能阻止时代的发展与进步,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碰撞之下,必须做好的就是民族文化的传承与新变,这对少数民族来说尤为重要。
[1]潘永守,雷亮中.人类学经典导读[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59-68.
[2]陈宝光.徘徊与坚守——读静静的嘛呢石[J].电影新作,2006(02):6-7.
[3]康丽雯,李瑞琼.透过藏族题材电影解析真实的藏文化——以《静静的嘛呢石》为例[J].剑南文学,2013(07):222-223.
J905
A
1674-8883(2016)09-0187-01
李孟阳(1992—),男,河南沁阳人,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广播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