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萍
(四川师范大学 影视与传媒学院,四川 成都 610000)
中国大陆新媒体节目主持的经验与教训
李丹萍
(四川师范大学影视与传媒学院,四川成都610000)
在新媒体时代,不少全新的节目主持样式出现在广大受众面前。有嬉笑怒骂地播报新闻的、有一本正经地讲段子的、也有无厘头地演绎故事的……这些新媒体节目不乏优秀的主持人,他们善于与受众互动、贴近民生,主持风格也鲜明独特。但同时,这些诞生于相对缺乏监管的环境下的主持人们,有时言论过分尖锐、表演低俗雷人,在专业素养、综合能力上有待提高。本文分析并总结在中国大陆范围内新媒体节目主持从诞生至今的经验与教训,相信能为主持行业的从业人员提供借鉴和帮助。
新媒体;节目主持;经验;教训
数字化技术的浪潮已经把人们带入一个全新的传播时代——新媒体时代。在这里,每一个曾经只能被动接受的人开始拥有传播的资源和权利,最庞大群体的“草根”民众们终于可以代表自己发声,新媒体的节目主持由此诞生,并快速发展。有专家称,新媒体节目的兴起意味着更多主持岗位的诞生,为拥有主持梦的年轻人提供了更多机会。抓住这一机会,把握时代的浪潮,需要我们对这15年间的新媒体节目主持进行梳理与研究,这便是本文的意义所在。
2000年5月30日,51GO网站推出了由计算机图形图像技术制作出来的虚拟主持人——Go girl。可以说,她是新媒体节目主持的先驱,具有不可磨灭的进步意义。但从实际考虑,虚拟主持人的制作成本高,且难以拉近与受众的心理距离,所以并未延续太久。此后,各类草根主持人涌现于博客、论坛等新媒体平台,专业的视频网站也推出专职的节目主持人。本文选择以下三类新媒体主持做经验分析:一是视频网站培养出的专职于新媒体的主持人,他们代表了新媒体节目主持的中坚力量;二是数量最为庞大的自媒体“草根”主持人,因为他们的出现是新媒体较传统媒体最明显的区别所在;三是涉足新媒体主持的传统媒体人,他们的“转战”证明了新媒体的话语权与生命力。
(一)专业视频网站的新媒体节目主持经验
早在2004年,各类视频网站就开始自制网络节目。这其中不乏优秀的作品,如搜狐网的《大鹏嘚吧嘚》、腾讯网《娱乐名人坊》等。这类自制节目捧出的网络主持人也基本符合主持人的要求,字音清晰、形象得体。但在主持风格方面却有了明显不同,如《山寨新闻》的主持人“西葫芦”,他惯用插科打诨的方式来播报新闻,夸张地演绎其中的情节。让大家在获取信息的同时又能捧腹大笑。
笔者总结了以下三点新媒体主持经验:第一,更自然的口语表达能力。如何拉近与网友的距离是新媒体主持人首先要考虑的。他们大多摒弃了传统的播音腔和主持范儿,以更加平易近人甚至是嘻哈调侃的语气来主持节目;第二,更强大的互动能力。快速的反馈和高频的互动可以说是新媒体最大的优势之一。主持人不仅要掌控节目的进程,更需要借助网络平台,及时对网友们的回应作出反馈。第三,更强烈的个性表达。新媒体的节目主持人善于给自己贴上个性的标签,或诙谐幽默,或尖锐大胆……他们张扬个性的同时,也在挑战受众对“主持人”这一职业的传统认知。总的来说,新媒体大环境下的节目主持,不仅从技术上给予广大受众新颖的感官体验,在主持风格方面也作出了积极有效的变革。
(二)传统媒体人涉足新媒体主持的经验
2005年,电视节目主持人李静联手新浪网打造了网络访谈互动节目《静距离》。《静距离》在普通的名人访谈的基础上,增加了与网友互动的环节。节目赋予受众强烈的“参与感”,聊天的话题大多也来自网友。这在国内是首开先河的,李静成为第一个试水新媒体节目的传统媒体主持人,她的成功让很多有想法的传统媒体人跃跃欲试。2013年,原央视主持人马东“下嫁”爱奇艺,打造出备受年轻人欢迎的辩论节目《奇葩说》;2015年,湖南卫视主持人谢娜联手爱奇艺创办了音乐类综艺节目《偶滴个神啊》。
在传统媒体节目中,主持人的形象受到节目制作等因素的影响,并不完全是个人的体现。而在新媒体这样一个相对自由的环境中,我们看到了不一样的他们。这一点上就不得不提马东,马东主持过《挑战主持人》、《文化访谈录》,导演过春晚,可谓是“形象正派”。而在《奇葩说》中的马东,敲着木鱼、穿着苏格兰短裙主持,他随性但不随意的调侃总能引起观众的哄笑。在马东的口中,就连播广告都充满了新意。每一次以为他能说出几句深刻感人的话时,却见缝插针地播三个广告,这招“花式打广告”在业内广受好评。
不难看出,新媒体节目主持的革新不是浮于表面的,主持人在改变说话方式、穿衣风格的同时,更在积极地展现真实的自我。他们在新媒体时代下轻装简行,不再拘泥于传统媒体的框框条条。这股新的传播力量不容小觑,若是故步自封很难说不会被时代淘汰。我们有理由相信,会有更多的传统媒体人跨界新媒体。
(三)自媒体节目主持的经验
近年来,互联网传播技术的革新与突破,为数量不断增多的网民提供了表达个人观点的平台,很多“草根”开始自制节目,并出镜主持。可以说自媒体的诞生更加体现了新媒体的包容性与兼并性。因为它平民化、普泛化的特点,对主持人的要求不那么严格,只要你有想法、爱说会说,就有机会成为自媒体主持人。
在这里,我们以《罗辑思维》的主持人罗振宇为例来看看自媒体的节目主持又有何特色。《罗辑思维》是一档知识性的脱口秀节目,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依靠优酷视频的线上节目,另一部分是借助微信平台的线下宣传。一档科教和娱乐融合的节目自然对主持功力有很高的要求。我们在罗振宇的主持中常能看到说书的影子,将主持语言与评书语言有机结合成就了他幽默且睿智的主持风格。节目中常常涉及对一些时事的看法,罗振宇的评论也可谓大胆直白,类似“你别扯淡了”、“你不爽”等情绪强烈的言辞也鲜明地展现出了他的个人特色。自媒体主持人与传统媒体主持人最大的区别在于,他们的背后没有媒体机构,不受权利的左右、利益的驱使。他们的“畅所欲言”真实体现了新媒体的包容性。
新媒体节目主持经历了从虚拟主持人到现实主持人的过程;从草根崛起到有一定影响力的自媒体站住脚跟;从视频网站推出专职的新媒体主持人到传统媒体主持人纷纷涉足新媒体。这期间有许多令人欣喜的成绩,亦有不少挫折值得我们引以为鉴。
(一)主持人风格过分娱乐化
大众媒体的职能在于传递信息、传承文化、引导群众的价值观,新媒体也不例外。可惜一些新媒体节目和主持人并未承担起此重任,反而进一步推动低俗文化的成长蔓延。新媒体宽松自由的网络环境的确给予了主持人更多发挥的空间,但需要注意的是,过分的娱乐化有可能弱化大众传媒的积极职能,主持人在其中也容易迷失自己的定位。
例如,一档在优酷自平台上播出的节目中,主持人戏称自己为“会长老公”,每次节目开始与受众打招呼的用语是“小老婆们大家好”,仅是这个雷人的开头已令人汗颜。节目中主持人吐槽一般地神侃毫无根据的花边新闻,过分娱乐化的表演型风格也有些模糊了主持人这一角色的定位。特别是对于某些敏感话题的报道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容易误导部分受众。主持人作为公民的意见领袖,自身形象的塑造是非常重要的。诚然,新媒体需要更平民化的主持人去贴近广大受众,但这并不意味着毫无下限的恶搞,他们过于个性化的主持风格可能对受众产生一定的误导。长此以往,最终沦落的将不仅是主持人在受众心中的地位,还有新媒体的公信力。
(二)主持人专业素养不足
时下,庸俗恶搞、颠覆性的内容充斥在部分新媒体节目中,不少主持人为了赚取噱头,故意夸大其词、断章取义地播报不实的内容,这无疑是媒体人职业素养的下滑。一些以点评娱乐事件为主的节目,如《娱乐猛回头》、《大湿兄剧能说》等,都极尽恶搞之能。节目每期选择一个时下最受关注的事件,可以是一部剧、一首歌,甚至有时只是一张明星的丑照,就此展开狂轰滥炸式地解说。内容往往离不开质疑某男星炒作、点评某女星心机重这类话题;言辞“语不惊人死不休”,不怕说胡话,只为博眼球。这样的节目看多了不免让人生厌,这样的主持人自然很难获得观众长久的喜爱。
笔者认为,一个主持人是不可能靠着小聪明和无聊闲扯在新媒体的环境下站稳脚跟的,如果肚子里没有货、知识积累不够,即便一时受到欢迎,最终也只会是昙花一现。
新媒体的出现无疑是一次伟大的具有革命意义的进步。但亦如英国作家狄更斯所言,“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人们正在直登天堂,人们正在直下地狱”。在这样一个新媒体的时代中,科技进步带给我们的不只是传播的自由,在我们满足表达欲望的同时,也应当恪守内心的底线。无限制的自由带来的只能是毁灭,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
我们也期待,有一天新媒体节目主持可以走进院校教育,更加系统化,新媒体节目主持人也更趋专业化。
[1]於春.中国电视节目研究三十年(1980-2010)[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3:262-721.
[2]姚喜双.播音主持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152-157.
[3]李桃.网络视频主持人与电视节目主持人的比较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1:2-18.
[4]梁少云.新媒体时代网络视频节目主持人的主持特色[J].新闻研究导刊,2015(1):37.
[5]王尧.新媒体传播语境中主持人的创新空间[J].传媒观察,2012(8):25-26.
[6]郭丹琢.新媒体环境下电视节目主持人的专业素养养成[J].试听,2014(4):89-90.
[7]李想.试论新媒体节目中主持人角色定位的确立[J].新闻研究导刊,2015(1):110.
G222.2
A
1674-8883(2016)09-016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