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丽娜
(青岛日报社,山东 青岛 266001)
电视真人秀节目的问题与反思
刘丽娜
(青岛日报社,山东青岛266001)
随着媒体竞争日益激烈、节目创新后劲不足,国内真人秀节目出现了一系列问题,主要表现在:真实不足、作秀有余、忽视人文、忽视互联网。面对这四大问题,媒体必须进行反思,并作出适当的改进,以保证节目具备“真”材实料、目中有“人”、“秀”外慧中、“互联网+”。
真人秀;电视节目;真人秀;问题与反思
近年来,真人秀节目发展得如火如荼,形式多样、竞争激烈。主办媒体,从当年的湖南卫视一家称霸,到如今的各大卫视遍地开花;节目形态,从起初《超级女声》开创的歌唱选秀,发展到如今歌唱、相亲、游戏、亲子、职场各种节目,五花八门、形态各异。真人秀以娱乐性、观赏性、互动性等优点深受观众喜爱,深受媒体欢迎,它们为电视台既提高了收视率,又赚足了广告费,一时间成了各电视台的“宠儿”。
但是,随着媒体竞争日益激烈、节目创新后劲不足,国内真人秀节目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值得对其进行关注和反思。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真实不足、作秀有余、忽视人文。
(一)真实不足
真人秀节目的特点首先体现在“真”上,节目应当如实地表现主持人和来宾的真情实感,将原汁原味的节目效果呈现给观众。可是,国内一些真人秀节目却违背了真实性的原则,刻意造假、编造故事、歪曲事实,企图达到耸人听闻、吸引眼球的目的。
例如,在某卫视的一档职场招聘真人秀节目中,应聘者为了博取评委的好感和同情,编造身世、造假学历、煽动情绪,在节目中声泪俱下地“表演”。虽然这种行为使他博得了一时的关注和同情,获得了工作机会,但是他的这种欺骗行为最终还是被用人单位识破,并最终予以辞退。
在真人秀节目中,这样的案例屡见不鲜,且难以被人发现。有些是来宾个人刻意造假,有些则是媒体跟着一起造假,糊弄观众。这不仅沉重打击了真人秀节目的形象,同时也使节目效果和吸引力大打折扣。
(二)作秀有余
节目为了好看,必须有“秀”的成分,有才艺展示以增加节目的观赏性,或进行游戏以提高节目的互动性,但不论何种形式,都是为了满足观众的兴趣,将节目做得引人入胜、易于观赏。随着真人秀节目的数量越来越多,媒体之间的竞争变得愈发激烈,为了争夺更多的观众,媒体不得不做出改进,以迎合观众越来越“刁钻”的口味,节目也“秀”得越来越夸张,有些甚至已经达到令人瞠目结舌的地步。
例如,在某相亲真人秀节目中,为了使节目“更好看”、“更一波三折”,节目组居然让男女嘉宾在节目中一再上演分分合合、泪洒现场的戏码。这种夸张耸动的情况,在如今的选秀节目中更是发挥到了极致。例如,某知名歌唱选秀节目为了提高节目效果,大肆煽情,节目组要求选手把身患重病的亲人请到节目现场,一边哭一边唱,甚至在镜头前直接下跪磕头,真是赚足了眼球、作足了秀。
这样夸张耸动的做法,已经严重背离了真人秀节目的初衷,观赏性、互动性大为降低,节目充满了煽动性、欺骗性和庸俗感。虽然在短期内,观众会被“跌宕起伏”的节目内容所吸引,收视率有所提升,但长此以往,将会严重削弱节目的公信力和可信度,并最终被观众抛弃。
(三)忽视人文
电视作为重要的大众媒体,应当具备社会责任感,播出真人秀节目时,不能只关注经济效益,还要注重社会效果,充满人文关怀。可是,残酷的媒介竞争环境和对收视率的争夺,已经让一些媒体忽视了这一点,一味地追求经济利益而丧失道德标准。
例如,在游戏节目中,一些来宾为了赢得胜利,居然在镜头前大打出手、破口大骂,甚至“不择手段”地用欺骗、设套的方式排挤其他对手,给青少年观众带来了不良的示范作用。又如,某相亲节目,总是邀请几位颇受争议的“拜金女”、“物质男”频频露脸,在节目中大放厥词,宣扬着其所谓的“金钱观”、“爱情观”……这样的真人秀节目不但降低了媒体的品格,更污染了社会风气,造成了不良的舆论影响。
(四)忽视互联网
当下,“互联网+”已成为时代特色,但电视真人秀节目大多停留在单一传播的传统传播方式中。随着观众和受众结构的迅速变化,单一传播方式已不适应互联网这一时代特征。单一的传播方式,意味着节目的形式和内容要不断出新,这一出新的压力使得造假、作秀、忽视人文成为吸引观众眼球的首选手段。
因此,面对国内电视真人秀节目真实不足、作秀有余、忽视人文的三大问题,媒体必须进行反思,并作出适当的改进,以保证节目具备“真”材实料、目中有“人”、“秀”外慧中、“互联网+”。
(一)“真”材实料
观众选择收看真人秀的标准,是节目否有“干货”,是否真实、可信、有趣。倘若一档真人秀节目,靠的都是渲染夸张和后期制作,没有真故事、真本事,那就犹如空中楼阁,根本无法长久存活。
歌唱节目,选手就该具备唱功、认真唱歌;职场节目,选手应当严肃对待、诚信求职;婚恋节目,来宾需要认真交友、诚心相待。当然,这既是对节目参与者的要求,更是对媒体人的要求。媒体应该事先对节目中出现的来宾和选手进行审核,对他们的经历、故事和所要表现的内容进行把关,防止出现恶意篡改、渲染夸张、负面引导、混淆视听等情况。除了在内容和细节上进行把关,制作团队还应当认真构思、严格审核,挖掘节目亮点,展现真材实料。
(二)目中有“人”
真人秀的一大特点,就是展现节目中鲜活生动的人物,将他们剥去层层包装,反映真实的自我。因此,节目不能仅仅聚焦于游戏、唱歌等流程,而是要认真关注每一个有血有肉有个性的人物。
关注人物成长,探究人物内心,是真人秀节目以人为本、目中有“人”的宗旨。真人秀中的每个人物都是一个鲜活生动的个体,他可能是明星,在真人秀中展示平时观众看不到的、生活化的一面;也可能是普通人,在节目中展现深藏不露的才艺,或个性化的特质。观众看真人秀,看的并不是某个人身上背负的标签与光环,也不是被形象公关严重包装的虚假的人,而是真实存在、可感可知的现实人,只有这样的人才能打动观众,触动人心,赢得共鸣。
(三)“秀”外慧中
真人秀,应将外在的“秀”和内在的“慧”统一结合,既生动好看又富有寓意。这里的慧,是指智慧、寓意、启发和影响。观众收看真人秀,不能一笑而过、毫无所得,而是应当有所收获、有所感悟。
亲子类节目,除了展现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温馨故事,更应传播科学的教育方式;探险类节目,除了让观众手心冒汗、大呼过瘾,还应鼓励培养积极的探索精神;婚恋类节目,除了看俊男美女互诉衷肠,更应宣扬正确的交友观念;求职类节目,除了搭建一个求职竞聘的平台,还应倡导合理的职业规划。因此,真人秀节目只有“秀”外慧中、充满意义,才能履行媒体的社会责任,并获得观众的持久关注。
(四)“互联网+”
随着整个社会步入“互联网+”的时代,电视真人秀节目也要在“互联网+”的探索上更进一步。只有按照互联网的属性,才能打造出适合广大受众部落群体的高品质的栏目。
要适应互联网长传播、广效应的特点,要注意节目整个过程的交互、节目受众的社群化和平台效应。
交互是互联网的本质特征,在视频网站上出现的弹幕等技术手段,无非是实现实时交互。电视媒体要在技术手段和节目设置上寻求突破,一味录播的方式已不适应当下的时代需求。将参与感还给观众,打破电视媒体的传播瓶颈,使得节目本身是互联网的双向交互传播的一部分,不断满足互联网时代的受众体验需求,才能黏住更多的用户。
社群化是“互联网+”的发展趋势。电视真人秀节目要挖掘社群化群体的心理本质特征,以多元的表现方式,呈现这一社群内心深层的需求,把亲民的价值特征真正发挥出来。当节目不是靠哗众取宠的浮夸和虚假,而是尊重观众真实、内在体验时,电视真人秀节目的传播品牌张力将持续加大,社会影响将更加广泛。
总之,真人秀节目丰富了电视节目形态,迎合了时代的发展和观众的口味。媒体应正视真人秀节目存在的问题,并作出反思与改进,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媒介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1]张玲.当求职沦为一场相亲秀——反思当下中国电视职场类真人秀节目[J].当代电视,2012(01):73-74.
[2]韩炜,李利辉.后娱乐时代的电视相亲节目反思——从国内相亲节目看真人秀节目的发展趋势[J].艺海,2012(02):75-76.
[3]龚婷.对娱乐时代里中国电视真人秀的一些反思——以婚恋交友节目和心理访谈节目为例[J].大众文艺,2012(03):155-156.
[4]杨诗祺.真人秀类节目热播解析与反思[J].新闻研究导刊,2016(01):60-61.
[5]周伟.奥运年背景下的电视体育真人秀节目反思[J].当代电视,2016(03):104-105.
[6]邓建勋.对当下我国电视真人秀节目热播的冷思考[J].东南传播,2015(08):125-127.
[7]李民.我国真人秀电视节目刍议与反思[J].中国电视,2015(11):102-105.
[8]唐毅.中国电视真人秀节目的媒体话语权建构——基于批判话语分析的方法[J].新闻界,2015(18):51-55.
[9]甄雪芸.消费主义视阈下对我国真人秀节目的反思——以《极限挑战》为例[J].现代视听,2015(10):75-77.
[10]张玲.对当下国内儿童真人秀节目的反思[J].新闻世界,2014(03):68-69.
[11]邓静,廖浩霖.对国内明星真人秀节目形态的分析与反思[J].艺术品鉴,2015(05):113-120.
G222.3
A
1674-8883(2016)09-016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