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娱乐化发展成为异化力量的成因及阻挡措施

2016-03-01 07:39李梦雨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9期
关键词:拟态大众文化异化

李梦雨

(重庆大学,重庆 401331)



媒介娱乐化发展成为异化力量的成因及阻挡措施

李梦雨

(重庆大学,重庆401331)

随着读图时代的进一步发展,媒介娱乐化的需求逐步提高,隐藏在背后的阴影也愈发显著。赫胥黎在《美丽新世界》中预言人类将毁于他们所热爱的东西,波兹曼也在《娱乐至死》和《童年的消逝》中强调媒介娱乐化会使人丧失基本能力,最终在娱乐营造的拟态环境下惶惶不可终日。

媒介娱乐化;异化力量;成因;措施

一、异化力量的演变成因

(一)环境成因

媒介娱乐化的外因中,外部环境因素是一个很大的范围性因素,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三大方面,下面笔者将从官方立场、市场现状、文化教唆三方面来分析对于娱乐化的表达和传播上呈现出的客观要求趋势。

(二)官方立场

赵鼎新的《社会与政治运动讲义》中提到,现代社会有三大构成要素,即民主政治、市场经济、大众媒体。在此处,民主政治则紧密地和新兴媒介进行了联系,政治要素强制性地在新兴媒介上添加各种娱乐化成分,努力为民众呈现出简单化的娱乐性政治谈资,做到将政治深入人民。对于美国的总统选举来说,绝大多数内容都会在电视或者社交媒体、网站等地进行图片、视频等的传播,人民对于总统的要求已经从单一的演讲和政策宣传扩大到了个人方面,总统选举逐渐变味,对内容和政策的思考转变成相貌英俊、服饰得体的考量。

(三)市场现状

在市场方面的深层次动因就是媒介的产业化。媒介可以直接产生经济效益,刺激商品销售,但是随着高度商业化的发展,媒介娱乐的理念发生了改变。

信息的冗杂、认知能力的承受限度造成人们不可能同时对多条消息产生思考,只能走马观花地应对,因此越是简洁、娱乐、浮于表面的东西,越能引发人们只接受娱乐化内容的需求。这种需求直接导致媒介生产的商业化、内容同质化,媒介成为产业链条上至关重要的一环,发展的理论、方向也越来越明确。这一点从已经走向产业化的各大选秀节目以及大热的真人秀节目可以明显看出来。当韩国的《Running Man》走红后,浙江卫视引进并改编成《奔跑吧,兄弟》,随后江苏卫视、湖南卫视也将这一类明星游戏真人秀节目纷纷引进,并且改编成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综艺节目。

(四)文化教唆

在这里文化教唆主要指的是在社会文化方面,大众文化取代精英文化并且随着消费主义发展,逐渐使得娱乐化形成一种机制。

新兴媒体带来了新时代的文化繁荣,这种文化繁荣却是大众文化层面的繁荣发展,对于精英文化虽有所帮助但实际上却收效甚微。大众文化在普及的基础上,作为一种低阶文化形式,因为人数的增多与声势的浩大取代了精英文化在文化潮流中的主要影响地位。而大众文化的兴盛也是消费主义的习性导致的,因为媒介娱乐化的普及,在大众文化中促进了消费主义地位的上升。作为回馈,消费主义也对媒介娱乐化起到了推动作用,使得大众文化在娱乐化背景中促发娱乐化成为一种新的机制。换言之,娱乐化主导全民思想的时代来临了。

二、阻挡异化力量的措施

(一)重建拟态环境抑制现状

过度娱乐化的虚拟镜像在一定程度上被敲碎,拟态环境遭到一定破坏,重新制定了娱乐化的大规则。这些举措最终都只能通过对拟态环境的重新塑造来抑制异化力量的发展,但不能粉碎异化力量。不断它的根本,未来它肯定会恢复过来,再从某个角度重新出发,引起比现在更为激烈的异化效应。

(二)重建个人精神阻挡异化

人类历史进步的原因不在于正确创造出某种精神或物体,而在于对自己创造的东西的控制。从主观出发,重建个人精神才是能够真正阻挡异化力量发展的方式。

1.个人精神是源头。麦克卢汉提出:媒介即人的延伸,这并不是一个经过严密考察的科学言论,而是一种“洞察”的观念,但是应用在信息时代的现代人身上却不失为合理的解释。新兴媒介不再像原先的单一媒介一样,如文字和印刷媒介是人的视觉的延伸、广播是人的听觉能力的延伸,而是一种全方位、多层次的感官延伸。而各路媒介恰好也是运用这一点,尽力利用技术、内容、形式等来吸引受众,从而达到占领市场、获得经济利益的目的。

所以,无论是从上述几点还是从人的休闲天性出发,个人精神毫无疑问可以称为媒介娱乐化的源头。

2.主我与客我的互动。米德提出这一观点:自我意识对人的行为决策有着重要的影响。并且这种个体的自我反省机制还具有一定的社会性意义,与社会不断促进双向互动,促成新的自我。

针对自省这一点,在整个媒介娱乐化虚拟镜像中生存的人类,在生活中面对任何内容、形式上的娱乐化一般都不会产生需要自省的观点,异化力量已经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虽然在某种程度上,自省从而促成的新自我与社会息息相关,但是在主我与客我的互相促成分化中,个人要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意愿,即对过度娱乐化反思而非追捧。主我与客我的互动是一种“服从社会环境”的表现,但是如果个体开始对整个娱乐化镜像进行思考和逃离主我人格占据上风,那么他也会在客我人格上明确地表达出来,并且反映在整体人格中。社会的基本单位是个体,从个体出发进行精神上的反省促成新的人格,让社会发生改变。

3.表层上的“沉默的螺旋”。拟态环境中一个单独的个体进行的“主我、客我互动”有可能会被归纳为“反社会型人格”,但是如果扩展到一个群体影响大多数人,那么就会演变为社会合意。在这个群体中,处于中心和较中心地位的人会对媒介娱乐化变成异化力量拥有较强烈的认知,进而形成一种有意识控制异化力量发展的态度去影响接下来的行为,形成一种认知和行为的强链接模式。而相较于群体周边和非群体部分(对异化力量观点表示赞同的人)对于异化力量的认知则较弱,主要依托情感来实现弱链接,相应地对控制异化力量的态度主导的行为也会呈现在表层意义上。

[1]尹嫚娜.基于媒介文化视野的电视节目娱乐化研究[D].广西大学,2012:21-30.

[2]李金梅.关于当下媒介娱乐化风潮的思考[J].新闻知识,2005(01):19-21.

[3]李漫.浅析美国媒介娱乐化的社会根源[D].中国传媒大学,2007:11-15.

[4]吴世文.多重视角中的媒介娱乐化现象[J].东南传播,2008(05):76-77.

[5]张娜.消费社会语境下的媒介娱乐幻象及其生成[D].陕西师范大学,2008:34-35.

G206

A

1674-8883(2016)09-0122-01

李梦雨(1996—),女,陕西西安人,重庆大学2013级新闻学专业本科生。

猜你喜欢
拟态大众文化异化
农村聘礼的异化与治理——基于微治理的视角
商品交换中的所有权正义及其异化
章鱼大师的拟态课堂
洋场·小报·《红楼梦》——媒介建构下的大众文化(1912—1949)
中国当代大众文化的观察与反思
中国社会现代转型与大众文化的内在逻辑
异化图像的人文回归
模仿大师——拟态章鱼
关于拟声拟态词的考察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