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融合环境下,“把关人”角色的重要性
——以“奥马巴”事件为例

2016-03-01 07:39刘婉露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9期
关键词:把关人传统媒体媒介

陈 波 刘婉露

(贵州民族大学,贵州 贵阳 550025)



媒介融合环境下,“把关人”角色的重要性
——以“奥马巴”事件为例

陈波刘婉露

(贵州民族大学,贵州贵阳550025)

在新媒体环境下,传播载体的多元化让信息的传播变得更加方便快捷,网络成为许多传统媒体获取新闻的消息源。在海量的消息源中,传统媒体的报道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事件的影响与可信度,引起了更大范围的传播。媒介环境中,传统媒体具有的公信力令其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较高的地位。媒介在传播信息的过程中只有充分发挥“把关人”的作用,才能更好地发挥解释与舆论导向功能,同时更加适应新媒体环境下的生存与发展。

传统媒体;新媒体;“把关人”;公信力;权威性

新媒体环境下,网络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加上传播方式的多元化让信息的传播更加方便快捷。而由于一味地相信网络信息来源,传统媒体对信息的来源不加以求证便直接采用的模式也暴露出传统媒体在新媒体环境下的一些弊端。2015年11月30日19点38分,新华社通过官方网络平台播发了一条通告,新闻中错将标题里的“奥巴马”写成“奥马巴”。尽管随后的20:52分新华社发了改稿通知,对错误进行了更正,但这条新闻仍然出现在中国网、中国政府网、财新网等多家门户网站的页面,并且第二天多家报纸的版面内容上仍有“奥马巴”出现。如果将这一事件的影响升华,可以说其暴露出新媒体环境下,传统媒体在如何有效履行“把关人”这一角色当中的弊端。

一、媒介融合时代,急需强化“把关人”角色

“把关人”理论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传播学四大先驱之一的卢因率先提出的。他在《群体生活的渠道》(1947)一文中,首先提出“把关”(gate keeping)一词。他指出:“信息总是沿着含有门区的某些渠道流动,在那里,或是根据公正无私的规定,或是根据‘守门人’的个人意见,对信息或商品是否被允许进入渠道或继续在渠道里流动做出决定,信息传播网络中布满了把关人。”[1]他认为在群体传播过程中,存在着一些把关人,只有符合群体规范或把关人价值标准的信息内容才能进入传播的渠道。1950年,传播学者怀特将社会学中的这个概念引入新闻传播,发现在大众传播的新闻报道中,传媒组织成为实际中的“把关人”,由他们对新闻信息进行取舍,决定哪些内容最后与受众见面。从此,新闻选择的“把关人”理论从人们的不自觉行为成为大众传媒组织的有意操作,在更大范围和程度上或明或暗地影响新闻实践。[2]

媒介大融合环境下,每一种新生的传播方式都会促使传统媒体在原有传播方式上进行改进,以适应新的传播技术、方式的转变。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原有“职业把关”的难度有所增加,其把关的方式方法也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强化。这时的“把关人”不仅需要判断新闻的价值、报什么和不报什么,而且还需要了解各个媒体的不同特点。

同时,各大新媒体的出现,媒体之间激烈的竞争格局也给“把关人”的把关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网络作为最大的信息源头,各大媒体都希望在这样的信息源争夺战中获取独家的、受众乐于接受的新闻素材,这就对媒体的“把关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其在获取新闻素材的同时不是一味地为了迎合大众的口味而报道。在报道时,发挥好媒体该有的解释功能与舆论导向功能,维护自身的权威性与公信力。

“奥马巴”事件折射出的就是传统媒体在新媒体的冲击中,为了更快地获取第一手新闻素材,获取独家的信息源,为了迎合受众的口味,传统媒体失去了该有的判断能力与把关能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媒体的权威性与公信力。

二、新媒体环境下,传统媒体“把关人”角色遭遇新挑战

和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的出现使得传播主体变得更加多元化,依靠传播载体,每一个传播者都可以开拓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传播者可以直接通过微博、微信、各大门户网站等在第一时间获取信息,信息传播不再是一对一的方式,受众既可以是受者,同时也可以是传者。在这种情况下,传播载体进一步私人化、自由化,新媒体环境下的受众在一定程度上充当了“把关人”这一角色,导致本应属于传统媒体的“把关人”角色的外延发生了变化,更多的组织或者个人介入“把关人”的角色。随着这种关系的变化,昔日的传统媒体不再拥有传播话语的权利,“把关人”的角色在这样的环境中不断被弱化。

在多元化的传播方式下,传播内容的复杂多样导致新媒体环境中把关的可行性降低。新媒体自身的开放性,受众与受众之间的互动性赋予了传播者极大的传播权利。任何公众都可以在第一时间,通过不同的渠道将接收到的信息以及反馈的信息传播出去,这使得专业的把关人员不可能对所有的信息进行把关。信息传播的复杂化、传播手段的多样化,加之日益剧增的公众对信息的需求,这样的新媒体传播环境大大降低了传统媒体“把关人”把关的可行性。

三、新媒体环境下需要新的“把关人”

“奥马巴”事件,从网络媒体的转载到传统纸媒的介入,错标题的登报如果说是个别媒体的错误尚可理解,然而多家传统媒体的跟风出错则体现出在新媒体环境下,传统媒体在自身职责上的缺失,同时也体现出媒体人面对新媒体环境的焦虑。编辑过于相信,甚至迷信国家通讯社的权威性,再加上相关责任人责任感的缺失,导致出现这一系列的低级错误。而传统媒体在新的传播形态下本来就处于劣势,如果任由这种错误频繁出现,报纸的公信力与权威性将受到更大的伤害。

在当前的媒介生态环境下,传统媒体频繁出错,折射出媒体人在报业等传统媒体转型过程中的集体焦虑感。在新媒介形态下,报业等传统媒体主要的经济支柱——广告业务持续下滑,报社生存压力加大,纸媒骨干人才也在不断流失,多种原因造成了在职媒体人的焦虑与迷茫,导致处理问题不够冷静。在这样的媒介新常态下,传统媒体原有的制度体系变得可有可无,似摆设一般。

通过这一事件,不得不谈谈三审制度对传统报业生存的重要性。媒体编辑的三审制度是我国通行的媒体编辑行业制度。《出版管理条例》也明确规定,报刊出版实行编辑责任制度,保证报刊刊载内容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落实编辑责任制度,必须健全和完善“三审三校制”。其中的“三审制”指的是一篇稿件要经过编辑初审加工、责任编辑或部门负责人复审把关、到总编(主编)终审签发三个环节。“三审三校”制度是我国出版工作的基本制度,对于确保报刊正确导向,提高报刊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但从近年来的新媒介环境来看,“三审制”基本名存实亡。一是由于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各类新兴媒体的大量出现,加剧了媒体之间的竞争,媒体从发行量或点击率等“出名”效益考虑,放松了对“三审制”的重视;二是少数媒体为减少开支,对“三审制”不够重视,甚至简化“三审”工作,搞所谓的“采编合一”;三是媒体自身的“三审制”制度不完善,或落实不到位,忽视了稿件审核把关工作。造成的后果就是稿件的质量或导向有问题,有的甚至酿成政治性事故。

四、“把关人”角色在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当中存在的合理性

无论是在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兴起和发展的历程中,我们每时每刻都处于一个信息爆炸的环境中。在海量的信息中,充斥着无数低级趣味甚至毫无意义的信息。对于受众来说,媒体并不一定会将所有的信息全部传播给受众。所以媒体作为“把关人”,应该从海量的信息中选择向受众传递能引导正确舆论导向的信息。例如,在报社每天召开的早会上,记者会将自己掌握的新闻素材在会上进行交流,新闻素材涉及各个领域。早会作为记者与编辑之间,甚至是领导层之间的交流会,通过大家的共同脑力交流,最终确定对可采编的新闻素材进行采写,并着重讨论可以进行深度挖掘采写的新闻素材,对于不适宜采写的新闻素材则选择放弃采写或者等待事件的进一步发展,通过观察事件的发展情况,最终确定是否进行采写。这样的信息筛选有利于挖掘新闻价值及避免采写可能引起不正确舆论导向的新闻素材,极大地提高了新闻价值。

同时,不同的传播媒介在传播目的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如《毕节日报》与《乌蒙新报》,两者虽然隶属同一传播机构,但两者的传播目的却不同,前者作为党报,主要传播一些时政性较强的新闻,而后者的信息传播完全定位于都市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把关人”角色的存在就是为了根据不用的传播目的对媒介所传播的信息进行把关,总不能让受众在时政板块看娱乐性的新闻吧。

与此同时,受众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差异,需要把关人针对不同的受众群体对信息进行把关。针对不同的受众群体准确无误地提供其欲了解的信息。受众在知识结构、生活环境、个人喜好、职业分工、收入水平高低等因素上的差异,直接决定了传播者需要分别去了解、去满足不同群体的信息需求,受众的差异性也决定了“把关人”角色存在的合理性。

五、新媒介环境下“把关人”怎样强化把关角色

新媒体环境下,传统媒体工作者不仅需要掌握传统的工作制度,履行相应的工作职责,同时也应该加强自身能力的建设。随着媒介环境的变化,传统意义上的“把关人”职责也应与环境相适应,才能跟上新媒体环境下媒介融合的发展趋势。

[1]王国庆.加强制度建设杜绝虚假新闻报道[J].新闻记者,2011(3):10.

[2]陈祖平.全媒体时代媒体“把关人”的制度重构[J].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7(7):58.

G206

A

1674-8883(2016)09-0082-01

陈波(1988—),男,贵州贵阳人,贵州民族大学民族地区新闻与传播研究研究生。

刘婉露(1992—),女,贵州贵阳人,贵州民族大学民族地区新闻与传播研究研究生。

猜你喜欢
把关人传统媒体媒介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书,最优雅的媒介
关于传统媒体能否打造“名公号”的思考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新媒体时代更需要“把关人”
新媒体时代报媒“把关人”的角色定位
“互联网+”时代传媒对媒介域“私有化”的应对
传统媒体在新形势下如何实现突围
五问传统媒体:你以为熬过寒冬就是春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