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宇琪
(东北师范大学 文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4)
自媒体语境下的舆论格局
贾宇琪
(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吉林长春130024)
近年来,自媒体逐渐崛起,成为网络传播技术发展中的一个新节点,它为渴望自由表达的人们带来了福利:人人都拥有了麦克风,发表评论的门槛越来越低。自媒体的发展引发了舆论格局的变化。本文首先讨论了自媒体的传播特点,其次结合近期的网络公共事件,总结了自媒体语境下所形成的舆论格局所呈现出的特点:公众在舆论中的主体地位凸显,传播过程中易形成强大的舆论波,舆论发酵的速度远快于事实的调查进程,舆论所关注的主题内容变化快。
自媒体;传播;舆论格局
在探究有关自媒体的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要清楚自媒体的概念,概念如果不清晰,研究就不会有意义。“自媒体”(We Media)的定义由谢因波曼与克里斯威理斯两位美国学者提出,他们将其定义为:“We Media是普通大众经由数字科技强化、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之后,一种开始理解普通大众如何提供与分享他们本身的事实、他们本身的新闻的途径。”[1]可以看出,在自媒体语境下,传者与受众之间自上而下的信息传播模式,变成了基于普通大众对信息的自主提供与分享。
从早期的手机短信群发、论坛、博客,到现在的贴吧、微博、微信,自媒体平台层出不穷,每一个普通大众都可以成为传播者,通过这些平台自由地表达意愿,用文字、图像、音频或视频在互联网上传播信息。基于自媒体产生的舆论正在深刻且广泛地影响着当下的社会舆论格局。
自媒体的传播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言论相对自由,把关较松
中青在线的记者李芳表达过一个观点:“网络的价值并不在于与传统媒体拼新闻,甚至不在于传统媒体吞吐量更大或者更快捷,而根本在于无障碍地表达民意。”这句话中所说的网络的价值同样适用于自媒体,因为网络中的舆论场是平等的、没有强权的,大众可以自由地表达看法。所以,在自媒体中大众所表达的舆论是未经任何过滤的公众舆论,是来自草根阶层的真实想法。自媒体平台中的舆论场成为了真正的“观点市场”,各种思想观点在这里喷发,其中有真知灼见,也有随大流的起哄。
每个人都拥有了表达自我的麦克风,这让舆论源头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相对于传统媒体信息传播过程中的多重把关,自媒体中的信息发布和转载都缺少严格的“把关人”,除了使用技术手段设定某些过滤词来限定非法内容的传播外,还有就是网民的自我把关,政府的直接控制力相对减弱。
(二)信息共享,即时交互
信息共享的即时交互平台——这是自媒体的本质。以微博传播为例,只需用个人邮箱或手机号码便可以注册微博享用数字媒介,几乎是零门槛。通过即时通讯工具、手机终端、电脑网页等方式都可以不受时间、地点限制地发送和接收微博消息,用户之间的相互转发、评论又会增添新的信息。而且所有这些信息都是全面开放共享的,每一个用户无论是自媒体信息的提供者还是索取者,都会以自己为中心形成规模各异的“节点共享”的信息传播网络。[2]
正是由于在自媒体中可以自由发表言论、即时共享信息,所以大众在自媒体信息传播过程中十分活跃。网民的需求是他们在网络活动中的主要动因表现为环境认知需求凸显。公众日益深刻地受到社会变革带来的影响,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公众要求更全面地了解生存环境的变化,了解看似孤立的新闻事件与自身利益的关系及其对自身命运的影响。[3]而且网络中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促进了人们的表达愿望,也使个体表达可能汇聚为集体表达,显示出强大的力量。
(一)公众在舆论中的主体地位凸显
在当今网络高速发展的情况下,传统媒体不再是唯一的信息源和舆论引导者。人民网舆情监测室2015年1月1日~2015年10月31日500件社会热点事件的统计表明,其中44.4%的事件由互联网披露而引发公众关注;可以明确源发于“两微一端”(微博、微信、新闻客户端)的有64件,占12.8%。自媒体成为了大众收发信息的重要载体。它打破了只有少数人可以使用媒介资源的局面,发表言论的门槛变得极低,只要拥有一个微博、博客账号或者是微信公众号,就可以对天下大事评头论足。而且自媒体成为了民意的扩音器,舆论热点往往是与公众利益切实相关的事件。
(二)易形成强大的舆论波
在自媒体传播中,一旦某个事件触动了公众的关注点形成热点,自媒体立刻闻风而动,各方声音制造的话题助推着热点变成沸点,形成强大的舆论波。刘建明在《社会舆论原理》一书中,对“舆论波”进行了系统、形象的描述:“社会舆论的传播呈现出波浪曲线,以起伏状态向四周推进,使一定范围的公众渐渐卷入舆论波。舆论波表现为舆论传播平缓与震荡的交替过程,在时空延续中展示出舆论连续高涨的状态。”在自媒体中,自发的、碎片化的个人传播随时可能聚合成一股强大的舆论波。以“和颐酒店女子遇袭”事件为例,该事件首先在新浪微博上发声。4月5日20点,一名微博ID为“弯弯_2016”的女网友在微博上发布了一条详写遇袭经历的文章,根据微博数据分析账号@社会网络与数据挖掘(使用数据分析工具“知微”)发布的报告,在短短12个小时内被转发了60余万次,截止到4月7日上午,该话题的阅读量达到了20.1亿次,讨论量达226.5万次,形成了公共事件发生后的声音爆炸,足以看出自媒体传播所形成的力量之强大。
(三)事实的调查进程远远跟不上舆论发酵的速度
自媒体的发展只是形成了扩音器效果,扩展了言论传播的空间与力度,却没有给新闻生产带来进步。生产真正的调查新闻的还是极少数人,可依据新闻进行评论的人却增加了数倍。于是形成了自媒体时代独特的舆论格局——每个人都可以对事件进行评论,而调查者却寥寥无几,新闻事件现有的信息量远远满足不了自媒体的评论胃口,带来的结果必然是舆论场内的各种声音和讨论将事实结果抛在后面。例如,“和颐酒店女子遇袭”事件,一天内就能迅速进入“十亿关注”的舆情量级。自媒体自然是要追逐这种舆情峰尖的,各种关于事件发展的讨论、猜测迅速发酵,可事件的调查速度却远远比不上舆论发酵的速度,无论是警方的调查,还是“如家”酒店自身的调查,抑或是记者的调查,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可一般自媒体评论的亢奋期,往往都发生在这段“事件刚发生后、相关部门尚在调查”的这段事实真空期。当事件有了最终的结果时,舆论的浪潮已经回落。
(四)舆论所关注的主题内容变化快
在网络中,每天都有数以万计的信息被传播、转载,导致一个热点事件所产生的舆论从潜伏期到终结期的时间大大缩短。网络传播的规律就是如此,在公共事件刚发生、事实尚未调查清楚时,大众的关注度反而最高,而且传播速度快、影响面大。但当事情真相及结果水落石出后,热点的热度已经迅速降温,自媒体发声的兴奋期已经过去,并将关注点转移到其他热点上了。
在社会公共事件发生后,自媒体语境下出现了这样的舆论格局:舆论场里充斥着各种声音,可事件调查的速度远远赶不上事件发酵的速度和自媒体讨论的速度,导致自媒体舆论场内的声音混乱。在这样的情况下,自媒体带来了虚拟社会治理的新课题,“去中心化”导致“把关人”机制的弱化,民意容易“沸腾”导致传统社会管理模式受到冲击,“广场效应”导致监管对象易趋“极端化”,“裂变式”传播导致过程控制难度大幅提高。[4]
为了调控自媒体在传播中所形成的混乱场面,除了政府、主流媒体应及时发布权威信息科学引导舆论外,加强自媒体用户、自媒体运营者的媒介素养更为重要。媒介素养是指“人们面对各种媒介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价能力、创造和制作能力,以及思辨的反应能力”。[5]这主要是强调普通受众在面对纷繁的信息时,应学会判断信息的正误,正确取舍信息。在自媒体时代,每一个用户不仅是信息接收者,也是信息传播者,所以传统的媒介素养也应增添新的内容,包括用户在自媒体平台中恰当地使用自己的话语权,以及有选择地进行内容的转发、再传播。例如,在公共事件发生后,自媒体用户、运营者应提高信息的核准能力,根据既有事实审慎地作出判断、参与讨论,并且耐心地等待事件的下一步进展。总之,只有在政府部门、主流媒体和自媒体用户本身的共同作用下,才能引导自媒体语境下的舆论格局良性发展。
[1]邓新民.自媒体:新媒体发展的最新阶段及其特点[J].浙江社会科学,2006(2):134-138.
[2]喻国明,欧亚,张佰明,王斌.微博:一种新传播形态的考察——影响力模型和社会性应用[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1:7.
[3]彭兰.网络传播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319.
[4]聂智,曾长秋.论虚拟社会治理中自媒体舆情引导[J].学术论坛,2011,34(12):190-194.
[5]张玲.媒介素养教育——一个亟待研究与发展的领域[J].现代传播,2004(4):102.
G206
A
1674-8883(2016)09-0077-01
贾宇琪,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系2013级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