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美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2016-03-01 08:08:56刘小伟韩城教师进修学校陕西韩城715400
关键词:美学语文教学

刘小伟(韩城教师进修学校 陕西韩城 715400)



浅谈美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刘小伟
(韩城教师进修学校 陕西韩城 715400)

摘 要:成功的语文教学,一方面要遵循教学规律,另一方面也必须合乎美学的规律。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基础、心理素质,凭借教材,挖掘美学的因素,营造宽松和谐的气氛,创造美的意境,这是当前语文界教学改革中的一个新课题,是时下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主要从研读课文,挖掘美的因素等几方面论述美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体现。

关键词:美学 语文 教学

新课程改革提出:语文教学要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发展。在《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也明确提出,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的感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的情趣。”语文教学的过程不再单纯是智育的过程,更是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的过程。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也认为,审美需要是人生的高层要求。因此教会学生审美,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那么,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美育呢?[1]

一、以教材为载体,发掘课文中的美学因素。

蔡元培也曾经说过:“美育的任务之一,就是正确认识美的各种形态。而语文课文,可以说是集各种形态之大成,是一个相对完整的美的系统。”因此,我们就需充分利用这一美育资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中小学语文教材中关于然育的素材是非常广泛的,很多经典名作记载了山川大河的壮丽景象,无不体现了自然之美。如《桂林山水》描写的桂林的山奇、水秀;《春》写了春草、春花、春风、春雨等自然景物,表现出春到江南的艳丽、柔和、温馨、生机勃发的美。《荷塘月色》则为我们描绘了明净清亮的月下荷塘、轻盈多姿的荷花、沁人心脾的缕缕荷香,充满着优美的诗情画意的自然之美。《听潮》尽情地描绘了海睡、海醒、海怒的画面,真切地揭示了大海刚柔相济的美。《苏州园林》则使读者感知到园林的图画美。[2]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的中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是文质兼美、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蕴藏着丰富的语言美的资源。借助语言所表现出来的美是独特的,不同体裁的文章各具独特的美。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小说中环境描写的精致美;《岳阳楼记》骈散交错、语言节奏富于变化,读起来声调铿锵,意趣无穷的意境美。

“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大雕塑家罗丹道出了这一亘古不变的真理。所以,我们语文教师应深入钻研教材,在这一“美的富矿”里挖掘美,为引导学生感知美、鉴赏美、创造美奠定基础。

二、以课堂为基础,创造美学的意境。

如何才能使学生有效地感受到课文之美,达到审美教育的预期效果呢?笔者认为,关键在课堂。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实施素质教育,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主战场均在课堂。教师引导学生感知、鉴赏课文之美,进而培养他们创造美,都离不开课堂。美育的最大特点是以情感为中介,潜移默化的,因此,没有良好的课堂氛围,缺少课堂教学之美,学生这一主体就很难进行能动的审美,少了良好的审美态度和审美心境,就难于产生教学的美感效应。这样一来,审美教育就仍是一句空话。鉴于此,我们就必须以课堂为依托,创造课堂教学的美。

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除了考虑内容的丰富美、条理美等外,必须竭力创造美的意境。精心设计美学因素, 教师在改变观念的前提下,便要进行精心的教学设计,深入钻研教材,尽可能多地发现和创设几个“景点”以“飨”学生。各种体裁的诗文都有其美的因素,即使是应用文,那短短的电文也有它言简意丰的凝炼之美。因此,我们可以从教材的内容、语言、结构等多方面挖掘,把富于典型意义的美作为美育的重要内容。根据教学目的及不同材料的特点,合理安排课堂思维活动内容的先后与主次、方法和步骤,估计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准备好启发点拨的具体方法与材料,预期其效果。

为了使学生能够以积极、热情的态度来学习、掌握语文知识或技巧,有效地接受美的教育,创设一个良好的欣赏、研究的氛围是很关键的。这时教师的语言显得十分重要,必须充满热情,富于鼓动性,切忌平谈和冷漠。比如教学《雨中登泰山》前倘若这样说:“同学们,你们去过五岳之首的泰山吗?领略过雨中登泰山的无穷妙趣吗?欣赏过雨中泰山奇特的景致吗?今天就让我们欣赏一番雨中泰山的丰姿吧!”这样或许就能使学生的精神为之一振,表现出某种兴趣而跃跃欲试,这便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在教学过程中,再经过启发、示范、讨论、发言、总结等一系列师生活动,形成一个个高潮,使气氛更为浓烈,如此则可望收到较好的效果。[3]

三、以活动为媒介,在体验中感受美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活动,通过富有思想感情和艺术性作品的阅读,培养学生充分感受现实美和艺术美的能力。由于文学作品是人对美的追求的产物,是人们审美的集中表现,是现实美和艺术美的积极反映,它比现实美更集中更典型。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生动的描述了洞庭湖景色的对比变化,霪雨时节是“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春和景明时节是“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入夜,则是“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在教学中,我们不应该把一篇美文拆解得支离破碎,而应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朗读原文,在阅读中感悟语言美。教师还可以通过标准流利的普通话进行诵读,通过教师字正腔圆,抑扬顿挫,或浑厚雄亮,或圆润婉转的语言;从中体会教师滔如江海、润如温玉般的语言所带来的美感。

学习这篇文章,学生最早记住的就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样的对比句子。这样一高一低,一明一暗,一强一弱,给学生的震动太大了,印象太深了。学生不仅理解了他们,更重要的是学习了他们的精神。而且把洞庭湖的秋天之色与洞庭湖的春天之景对比起来写,阴与晴,昼与夜,动与静,使人产生美的感受。

我们平时在欣赏文学作品时,既感受美,也接触丑。这是因为作者笔下有鲜花,也有荆棘;既描绘明媚的春天,也描绘严酷的冬天;既塑造各具特征和风采的美的形象,也塑造形形色色的其他形象的缘故。换句话说,在通过文学作品所获得的审美感受中,包括美与丑、善与恶、黑与白这样一对对的对比的美学范畴。

美是人类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只有对人类、对自然、对生活怀有一种真诚、广博而又高尚的爱,我们才能感受这个世界的美好。我们教师要善于扑捉教学中的美,提炼教材中的美,引导学生向美向善,而且潜移默化地引入学生心田,激荡着学生的心灵,让美和爱伴随着一生。

参考文献:

[1]许定国.文学鉴赏概论.湖南: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陆久富.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美学教育.贵州教育科研,2008(5)

[3]萧涤非等.唐诗宋词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美学语文教学
仝仺美学馆
杭州(2023年3期)2023-04-03 07:22:36
盘中的意式美学
美食(2022年2期)2022-04-19 12:56:08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快乐语文(2021年35期)2022-01-18 06:05:52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甘肃教育(2020年14期)2020-09-11 07:57:50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东方教育(2017年19期)2017-12-05 15:14:48
纯白美学
Coco薇(2017年8期)2017-08-03 02:01:37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唐山文学(2016年2期)2017-01-15 14:03:59
“妆”饰美学
Coco薇(2015年5期)2016-03-29 23:16:36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
体育师友(2013年6期)2013-03-11 18:52:18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