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莉萍
(河南理工大学城乡发展与社会治理研究中心,河南焦作454000)
经济研究
中部地区“低碳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刍议
耿莉萍
(河南理工大学城乡发展与社会治理研究中心,河南焦作454000)
探讨了“低碳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分析了“低碳工业化”道路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研究了中部地区“低碳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的建议。
低碳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中部地区
“低碳工业化”是指国民经济的基本生产函数,也称为生产要素的组织方式经过连续的突破性变化,高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和高碳产业逐步被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和低碳产业所取代的过程。伴随着中部地区的快速发展,在发展经济及一些商业利益驱动下,高度人工控制的工业生产导致经济增长的高碳依赖。对于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国家来说,依赖高碳经济注定被淘汰,因为有限的资源和环境无法满足绝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高碳经济的需求,“低碳工业化”这条道路是必然的选择[1]。
“新型城镇化”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注重统筹兼顾,以现代化、集群化、生态化作为目标,同时推动农村的城镇化,提升城镇化的水平和质量,坚持走集约高效、环境友好、城乡一体、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建设路子。
未来“低碳工业化”和“低碳城镇化”是“新型城镇化”建设与发展的首要考虑内容,另外市场机制与非市场机制共同博弈的结果使得低碳经济的培育是今后“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必经之路,要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作为引领思想,做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各项工作,特别是人的工作,因为“新型城镇化”的实质是坚持以人为本,以改善民生、增进人们的幸福与促进人的发展为目的的[2]。
当前的世界经济格局复杂,形势多变,发达国家用越来越隐蔽的手段对发展中国家进行经济制裁,西方发达国家将低碳经济和新能源战略作为占领国际市场、主导全球经济链的新王牌。对于我国而言,传统的出口产品大部分是高能耗类,“碳关税”的实施将严重影响中国的出口业。因此,我们必须认真对待出口产品的转型,避免“碳关税”及“碳排放权交易”带来的不利影响,通过调整产品结构实现产业升级。
此外,中西部地区内部经济结构调整,也可以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目前我国中部地区仍存在较多的高能耗产业,经济增长对高能耗资源的依赖度依然很高[3]。近几年来,我国政府将经济发展的重点转向结构调整,借助发展低碳经济来助推高能耗的产业升级,积极寻找新的、有别于传统高能耗产业的经济增长点,“低碳工业化”的推进将有力助推中部地区产业升级。
4.1 将生态文明理念全面融入“低碳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进程
目前,无论是中国经济还是全球经济,面临的共同难题是: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哪里?经济增长的动力从哪里来?其中的一个答案是,生态科技或许是比互联网经济更有生命力和影响力的一条途径,由于中国目前处于工业化的中后期,同时城镇化正加速发展,坚持生态文明的理念,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是实施“低碳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的道路。
4.2 以节能降耗型产业体系支撑城镇化进程及社会就业
我国的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指出,到2020年中国的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将上升到60%,大量的农民要转变身份,这就必然依赖我国产业结构的进一步升级发展。应率先重点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
1)以低能耗为标准,在工业内部调整行业机构和产品结构,已有工业部门应持续不懈推进此工作。中部地区的市场竞争已愈发完善,落后产能已不再被保护,越来越多的工业企业在不断降低能耗和调整产品结构,伴随着位于中部地区的航空港的建设,中部地区已存在的重化工业及专用设备制造业正向高端化、精细化、集约化转型发展,蓬勃发展的行业态势带动了相关产业就业。2)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提高其在中部地区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5年我国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为50.5%,而中部地区的比重比这个指标值略低,中部地区应制定进一步的政策措施来推动服务业的发展,充分发挥服务业对于资金的引导作用,从政策集合、投入等方面采取有力措施。
4.3 积极打造低碳、智能、共享的工业体系
2016年做为“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中部地区多数省份低碳制造产业态势进一步增强,提出将围绕绿色食品加工、生物医药、汽车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机电化工机械制造、轻纺装备制造、电力、有色金属等八大重点发展领域打造产业集群。
今后中部地区在工业体系前期规划、已有工业体系衔接融合、新工业体系建设发展方面,会更多注重低碳高效,注重与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先进技术深度融合,打造一个低碳、智能、共享的工业体系平台。在一些相关产业园区的规划建设上,积极摸索和提倡低碳和零碳屋的建设经验,注重安全生产红线,并且加快发展循环经济。
4.4 用创新驱动精神推进产业调整振兴及低碳化
中部地区在产业调整振兴过程中,创新驱动已取得了明显效果:六大高成长性的产业成为带动工业经济增长的主动力,精深加工和终端产品在传统优势产业中所占比例迅速提高,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明显提升。但从全国创新发展的整体发展态势上看中部地区的情况还是有点落后,现在中部地区创新驱动发展的步幅已明显加快。中部地区人口众多,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物流服务的需求量也不断上升,物流业的飞速发展客观造成了碳排放的不断上升,让人振奋的是多家电商平台都已开始工作,这些企业学习京东的先进经验,已开始进行物流业碳排放测算,并且已大幅度降低了物流成本,为低碳化物流作出了表率和贡献。
4.5 提前应对能源变革对经济带来的影响
必须看到世界能源结构已呈现出能源结构低碳化、能源生产利用智能化、能源格局多极化的趋势,一场以非化石能源替代化石能源为主要内容的转型变革浪潮正在全球兴起,我们应努力减少它对经济带来的硬创伤,以此保证中部地区经济利益和生态利益总和的相对平衡。可喜的是2016年4月初,中部地区惟一的一个碳交易试点——湖北碳市场终于迎来了开市,成为中国第六个开市的试点。中部地区其它省份和城市群可借鉴湖北碳市场运行经验,有条件地开展碳交易机制运行模式,切实保证中部地区“低碳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走在全国前列。
4.6 学习借鉴“低碳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试点示范区经验
最近17年,中国陆续开展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的试点,已在国内6个省和36个城市实施,这是一种积极的探索,实现“低碳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试点城市既涵盖了经济发达地区,也包含了中西部地区,试点地区背景情况的差异,有助于决策者积累丰富的经验。中部地区城市密集,发展潜力空间巨大,有着较好的区位交通优势,拥有自身广阔的腹地,产业布局较完善。中部地区应充分借鉴已有经验,积极探索,注重创新驱动发展,提高能源利用率,发展可再生能源,发展低碳建筑与交通,实施其它配套政策,控制温室气体排放[4]。
“变则通”寓意着创新和改变,中部地区的低碳工业化道路要通过低碳经济技术、产业、能源、贸易和投资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推动制度和技术创新,引导土地、资本、人口(人力资本)等生产要素向低碳技术研发和扩散领域集聚,向低碳产业集聚,向低碳能源生产和转换领域集聚,向低碳城市和地区集聚,并进一步参与新的国际分工,强化各级政府的环保绩效以促进低碳工业化和服务业发展。当前应注重在中部地区建设绿色屏障,在生态文明法治建设、生态文明大数据建设上探索新路,走出一条资源环境约束下可持续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1]杨雪峰.经济增长方式转型:范式困境与破解路径[J].学术月刊, 2013(8):92-100.
[2]黄春.新型城镇化向“以人为本”全面转型析论[J].青海社会科学, 2015(5):77-80.
[3]高彩玲,耿莉萍,高歌.河南省能源消费碳排放特点分析及政策取向[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1(10):900-902.
[4]李眺.环境规制、服务业发展与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J].经济管理,2013(8):1-10.
(编辑:王红霖)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Low Carbon Industrialization"and"New Urbanization"in Central Region
Geng Liping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 ent and Social Governance Research Center of 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Jiaozuo Henan 454000)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low carbon industrialization”and“new urbanization”,analyzes the“low carbon industrialization”is the inevitable trend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and studies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suggestions for“low carbon industrialization”and“new urbanization”in central region.
low carbon industrialization;new urbanization;central region
F299.2
A
2095-0748(2016)23-0003-02
10.16525/j.cnki.14-1362/n.2016.23.01
2016-11-06
耿莉萍(1965—),女,河南新乡人,硕士,毕业于武汉大学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企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