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锡良
江苏无锡市锡山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无锡 214011
阿托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影响
邹锡良
江苏无锡市锡山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无锡214011
【摘要】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carotidarterosclerosis,CAS)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1,TGF-β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 9,MMP-9)的影响,分析阿托伐他汀影响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carotidartery sclerosis plaqu,CASP)斑块稳定性的机制。方法观察对象为无症状性CAS患者,应用彩色超声多普勒进行检查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值,并且对于CASP数量和稳定性进行记录。所有患者抽取空腹静脉血进行MMP-9和TGF-β1检测。结果(1)2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前各项观察指标无明显差别,A组在治疗6个月后MMP-9明显下降,TGF-β1明显升高,但此后无明显改变;B组在治疗6个月后MMP-9明显下降,TGF-β1明显升高,到12个月有进一步改善,此后无明显改善;(2)A组在治疗前和治疗18个月的CASP稳定性比例无明显改变,B组治疗18个月后CASP稳定性明显好转,优于A组。结论(1)CAS患者TGF-β1水平降低,MMP-9水平升高,且与CASP的易损性有关;(2)阿托伐他汀治疗CAS的机制之一是提高TGF-β1水平和降低MMP-9水平。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颈动脉粥样硬化;转化生长因子β1;基质金属蛋白酶9
颈动脉粥样硬化(carotidarterosclerosis,CAS)是常见病,在CAS导致脑梗死的发病机制中,CASP的稳定性至关重要,研究证实,易损斑块和脑梗死的相关性非常密切,如果能够把易损斑块转变成稳定斑块,则脑梗死的发病率和复发率可以明显减少[1]。阿托伐他汀是临床上治疗CAS的常用药物,主要是通过干预炎症反应来改善斑块的稳定性,但其作用机制不太清楚。TGF-β1是具有抗炎作用的细胞因子,有研究证实TGF-β1与冠心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程度负相关[2],但在CAS患者中研究很少。我们观察了阿托伐他汀对CAS患者TGF-β1和MMP-9的影响,由此探讨阿托伐他汀影响CASP稳定性的机制,现介绍如下。
1研究对象
2010-02—2014-01在我院就诊的无症状性CAS患者为研究对象,就诊原因是体检发现CAS或因有高血压或者糖尿病就诊而发现CAS。入选标准:年龄45~65岁,依从性好,能够按时进行随访体检。排除标准:有卒中史、慢性心衰、严重的肝肾功能不全、结缔组织病、过敏体质者,平时服用他汀和非甾体抗炎药者。分组标准:共有310例CAS患者纳入观察,随机分为2组:A组155例,男94例,女61例,年龄(56.38±12.73)岁,高血压128例,糖尿病37例,进行生活方式调整、体育运动等基础治疗,并且按照全身情况适当控制血压、血糖;B组155例,男88例,女67例,年龄(58.04±13.12)岁,高血压116例,糖尿病41例,在此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片(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商品名立普妥,规格20 mg/片)20 mg/d口服。观察随访18个月。
2实验方法
抽取空腹静脉血3 mL进行MMP-9(参考值2.5~3.8 μg/L)和TGF-β1(上海彩佑实业有限公司,参考值220~350 μg/L)检测,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CAS采用彩色超声多普勒仪检查,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l.1 mm为CAS,IMT≥1.5 mm并且突入管腔为CASP。高回声斑块为稳定型斑块,低回声斑块为易损型斑块。
3观察指标
(1)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6个月、12个月、18个月的MMP-9和TGF-β1的水平变化;(2)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8个月CASP的稳定性变化。
4统计学方法
5结果
5.12组治疗前后不同时期TGF-β1和MMP-9水平改变A组患者在治疗6个月后MMP-9明显下降,TGF-β1明显升高,但此后无明显改变;B组患者在治疗6个月后MMP-9明显下降,TGF-β1明显升高,到12个月有进一步改善,此后无明显改善。组间比较,除了治疗前外,B组各个随访时期的TGF-β1水平均高于A组,MMP-9水平均低于A组。见表1、2。
表1 2组治疗前后不同时期TGF-β1水平改变 (μg/L)
注:A组内比较:△与其他各个时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他三个时期之间互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内比较:☆和★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和★与其他时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2 2组治疗前后不同时期MMP-9水平改变 (μg/L)
注:A组内比较:△与其他各个时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他三个时期之间互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内比较:☆和★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和★与其他时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5.22组治疗前后不同时期CASP稳定性改变A组治疗前稳定斑块57例,易损斑块188例,治疗18个月后稳定斑块65例,不稳定斑块180例;B组治疗前稳定斑块68例,易损斑块178例,治疗18个月后稳定斑块121例,不稳定斑块54例。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18个月的CASP稳定性比例无明显改变,B组治疗18个月后CASP稳定性明显好转,优于A组。
6讨论
CAS的发病机制至今仍不是十分明确,主流看法是,在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影响下,导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流中的胆固醇通过损伤的血管内皮进入内皮下,引起局部的炎症反应,同时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也进入内皮下吞噬胆固醇成为泡沫细胞,后者构成了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基础。当脂质核心较小而纤维帽较大时,斑块不容易破损,反之则为稳定斑块[3]。MMP-9是反映斑块稳定性的重要细胞因子,研究表明,MMP-9增高可以破坏CASP表面的纤维帽,导致斑块的稳定性下降,使得稳定斑块成为易损斑块,增加了血栓时间的风险[4]。动态观察MMP-9水平可以反映病情变化和药物治疗效果。
TGF-β1是血管内皮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等多种炎症细胞产生的免疫活性分子,在肿瘤发生、创伤愈合、纤维瘢痕形成、器官移植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5]。近些年的研究认为,它对于中枢神经系统发挥保护作用[6],在冠心病患者的观察研究中发现,TGF-β1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负相关[2],在应用他汀治疗的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中,发现他汀可以升高TGF-β1水平而发挥血管保护作用[7]。但是TGF-β1在CAS患者中的作用以及他汀的治疗作用还不得而知。研究发现,在CAS患者TGF-β1明显降低,MMP-9的水平明显升高,同时颈动脉易损斑块比例高,提示对于CAS患者,TGF-β1水平低下可能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的危险因素之一;在控制血压、血糖等危险因素并积极的生活方式调节后,患者的TGF-β1水平有所提升,MMP-9水平有所下降,提示动脉粥样硬化有所好转,但是这种好转的效果十分有效,因为在治疗6个月后患者上述指标基本上无进一步改善,在经过18个月的治疗后,CASP的稳定性基本无改观。而经过阿托伐他汀治疗后,上述指标的好转可以持续到治疗后12个月,且在第18个月查彩超发现CASP的稳定性明显好转,这提示阿托伐他汀治疗CAS并且稳定斑块的作用机制之一是提升TGF-β1水平同时降低MMP-9水平。TGF-β1对于CAS的保护作用机制主要有以下几点[7]:降低血管内皮细胞间隙的通透性,减少脂质浸润到内皮下,阻止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启动;抑制巨噬细胞表达清道夫受体,抑制氧化修饰的低密度脂蛋白的吸收,延缓CASP的形成;抑制单核细胞的趋化并且抑制T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减轻炎症因子的释放;减少MMP系统的表达,保护CASP的稳定性;增加血管内皮表达生长因子,促进CASP内新生血管形成。
总之,本研究为临床应用阿托伐他汀抗CAS提供了更进一步的研究支持,推荐对于CAS患者早期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
7参考文献
[1]肖本利,骆高明,吴境.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18(12):78-79.
[2]梁政,李波,王怀龙,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转化生长因子-β1与冠状动脉侧枝循环的关系[J].广东医学,2014,35(9):1 382-1 384.
[3]庞振阳.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于他汀药物治疗的进展综述[J].医学信息,2014,27(3):581.
[4]宋月平,孙菊平,高娟,等.基质金属蛋白酶-9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系[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5):1 283-1 284.
[5]孙磊.转化生长因子β1的生物学作用及应用进展[J].医学综述,2014,20(20):3 684-3 686.
[6]潘艳明,胡熙桐,刘朋飞,等.转化生长因子家族神经保护机制研究进展[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5,29(2):108-110.
[7]黄江伟,刘厂辉.转化生长因子β在动脉粥样硬化中作用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6):58.
(收稿2015-02-26)
【中图分类号】R5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5110(2016)01-003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