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天阁
浅析《资本论》解读下劳动价值理论及其前沿研究
霍天阁
摘要:劳动价值理论是马克思关于商品经济中商品价值的起源理论学说,是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理论的产生基础。马克思通过对资本的源头商品的生产方式进行分析,进而总结出劳动是价值的产生途径。为我们提供了在价值规律指导下所遵循的交换规律。马克思劳动理论不仅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所蕴含的经济规律,同时对指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也起到积极作用。
关键词:劳动价值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劳动二因素;劳动二重性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的理论来源来自于大量古典政治经济学派的科学成份,其中最重要的是马克思继承了大卫.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关于价值的理论观点。马克思在大卫李嘉图的理论基础上区分了使用价值与价值、阐述了商品二因素与劳动二重性、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等几个重要的理论学说,最终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
21世纪,是现代化工业社会,随着工业化的发展,科技生产力的飞速进步,使大量的人口劳动力得到极大的解放,人们脱离了当初人口密集型劳动输出,取而代之的是技术集约型的工业模式及电子信息产业。商业系统的发达使得生产与消费之间的链条逐渐复杂与加大,大量虚拟经济的出现使得剩余价值的瓜分多元化。看似人的主体劳动成份在经济结构中逐渐被机器取代,被大量电子化所剔除。但是,这不代表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就逐渐失去了它的原理性,我们通过层层推移,层层剪剥依然能清晰的看到价值的本质还是人的活体劳动。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不仅是资本主义经济环境下的科学理论体系,它同样也适用于社会主义环境下的经济结构。同样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起到指导作用。
一、劳动价值理论
1.商品二因素
马克思在《资本论》的开篇提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统治地位的社会财富,表现为‘庞大的商品堆积’,单个的商品表现为这种财富的元素形式。因此,我们的研究就从分析商品开始。”①马克思从资本的源头商品切入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进行分析。阐述出商品是同时具有价值与使用价值的集合体。创造出了劳动价值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商品二因素学说。
马克思指出“商品首先是一个外界的对象,一个靠自己的属性来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物。”②首次提出的商品的使用价值的阐述。指出了商品的其中一个因素,使用价值。其后,马克思将商品中使用价值的属性剥离开,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阐述“如果把商品体的使用价值撇开,商品体就只剩下一个属性,即劳动产品这个属性,可是劳动产品在我们手里也已经起了变化。如果我们把劳动产品的使用价值抽去,那么也就是把那些使劳动产品成为使用价值的物质组成部分和形式抽去。他们不再是桌子、房屋、纱或别的什么有用物。它们的一切可以感觉到的属性都消失了。”③产生出抽象人类劳动概念,随后阐述出人类无差别的劳动与价值量的关系—人类无差别的社会劳动时间决定价值量的大小。
马克思在劳动价值论中阐述了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提出了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商品就不具备交换的意义,因此,称之为商品。而价值是商品在交换中量的承担者,是反映出商品在生产中所用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因此就产生了价值的产生来源。
2.劳动二重性
马克思在劳动价值理论中,首次提出劳动二重性理论,他说:“起初我们看到,商品是一种二重的东西,即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后来表明,劳动就它表现为价值而论,也不再具有它作为使用价值的创造者所具有的那些特性。商品中包含的劳动的这种二重性,是首先由我批判地证明了的。”④马克思把劳动分为两种,一种是反应在人的生理上的作为人类社会相同消耗的或抽象的人类劳动,另一种马克思把劳动具有特殊的一定目的消耗能够产生使用价值的消耗劳动作为具体劳动。在整个推理过程中马克思用了大量的篇幅推倒出这一理论。首先马克思用具有不同质的实体劳动产生出使用价值来阐述具体劳动的本质。他说“上衣和麻布是不同质的使用价值,同样,决定它们存在的劳动即缝和织,也是不同质的。如果这些物不是不同质的使用价值,从而不是不同质的有用劳动的产品,它们就根本不能作为商品来互相对立。上衣不会与上衣交换,一种使用价值不会与同种的使用价值交换。”⑤而后马克思又阐述了具体劳动产生的使用价值对商品存在的意义。他认为“各种使用价值或商品的总和,表现了同样多种的、按照属种、科、亚种、变种分类的有用劳动的总和,即表现了社会分工。这种分工是商品生产存在的条件,”⑥同时也反应了不同质的劳动是商品能够成为商品的决定性因素,即具体劳动本质。马克思导出抽象劳动时,首先将商品所凝结的产生出不同质的具体劳动先剖除,所剩的就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单一消耗人的生理体能的劳动,即是抽象劳动,并指出抽象劳动的社会共同性这一属性,而不同性只是个体之间量的差别不同。马克思在著作中这样论述“如果把生产劳动的特定性质撇开,从而把劳动的有用性质撇开,生产活动就只剩下一点:它是人类劳动力的耗费。缝和织是不同质的生产活动,但二者都是人的脑、肌肉、神经、手等等的生产耗费,从这个意义上说,二者都是人类劳动。这只是耗费人类劳动力的两种不同形式。”⑦马克思通过从具体劳动的本质入手分析出具体劳动是创造出不同质的商品使用价值,进而结合劳动的现象与本质,将具体劳动剥离,沉淀出抽象劳动的概念与本质。形成完整的劳动二重性理论。
3.价值规律
马克思根据商品价值的来源,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总结出了劳动价值理论。马克思在用劳动价值理论把价值和生产价格做了区分。他认为价值的来源是人的活劳动,并指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了价值量的大小,从中阐述了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两个概念,马克思指出商品的价值量是由整个社会在同等的生产环境、劳动熟练度、同等的劳动强度下产出该件产品所需要的时间。是社会生产该产品的平均时间。马克思通过区分价值与交换价值的不同,并通过价值形式的发展过程的论述,揭示了货币的起源和本质,进而形成价格的定义。形成了劳动价值规律。马克思指出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表现围绕价值上下波动。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提出为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进行等价交换提供了依据;同样也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交换提供有力保障。
二、劳动价值理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启示
1.科技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
(1)提高企业效能的培养机制
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向我们展示了商品中价值源泉人的活劳动,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作为指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们首先也要从资本的源头商品入手,从价值的产生形式入手,加大对人类活劳动的关注。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通过建立完善的劳动培养机制,加大对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技能培养,提高劳动者对科学信息技术的掌握,鼓励创新型劳动方式。改善劳动环境、倡导绿色工作环境,最终达到单个个体劳动熟练度的提高,降低生产该产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形成同行业的高效能生产。建立高效环保的生产企业。
(2)加强科技投入,开发商品的使用价值
使用价值和价值构成了商品的二因素,每个商品都包含着价值与使用价值,使用价值作为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决定了商品在流通过程中的需求程度。作为当代全球化市场经济大潮中的商品,该商品的使用价值多元化及独特性,是市场胜出的核心因素。因此,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指导我们加大对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动化投入,发展科技自主型产业,使凝结在商品的使用价值具有多元性与独创性,进而提升该商品在市场中的需求程度,占据市场的更多份额。
2.完善金融体系,合理有效深化金融市场
货币作为价值的表现形式,它的存在起到对价值的量化作用。运用马克思主义价值规律,我们应控制好货币在市场中的投入,使其真正反映出社会商品总产值的情况。协调好社会总产值与社会货币总投入的量化关系,防止通货膨胀及通货紧缩现象的出现。处理好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防止垄断及投机行为出现,
3.强化生产劳动主导性指导分配
运用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健全社会主义分配制度,形成以按劳及生产要素分配为主的价值分配形式,使货币的量真正反映出劳动的真实回报,强化劳动的主体性,强化生产在资本循环中的主导作用,放开资本市场,实现生产资料社会化共享,为劳动力动能的提升做好一切前提保证。在分配制度中,注重真实回报率的提升,真视人的活劳动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形成损耗有偿的高效型补偿机制。
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为人类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商品价值的源泉,并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分析创造性的建立商品二因素及劳动二重性理论学说,为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产生打下了坚实基础,马克思通过对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区别,阐述了货币的起源,及其意义,形成了价值规律。为我们进行等价交换的实现创造了依托。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在当代也被广泛的运用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当中,更多的指导社会主义现代化生产,并为资本的有效利用及社会主义经济的宏观调控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作为马克思主义原理的研究者,我们应秉承马克思主义追求真理的态度、发扬毛泽东思想实事求是、邓小平理论解放思想的精神,结合当前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质阶段,创造出马克思主义原理更广源的使用价值。(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学院)
注解:
①马克思.《资本论》第47页,人民出版社
②马克思.《资本论》第47页.人民出版社
③马克思.《资本论》第50页.人民出版社
④马克思.《资本论》第54页.人民出版社
⑤马克思.《资本论》第56页.人民出版社
⑥马克思.《资本论》第55页.人民出版社
⑦马克思.《资本论》第57页.人民出版社
作者简介:霍天阁(1984-),男,汉族,辽宁人,研究生学历,广西师范学院在读研究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