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华峰
(黑龙江大学 新闻传播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解析中外历史题材纪录片
——以《周恩来外交风云》和《细细的蓝线》为例
王华峰
(黑龙江大学 新闻传播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傅红星的《周恩来外交风云》和埃罗尔·莫里斯的《细细的蓝线》都属于历史题材纪录片。本文通过对两部影片的比较,从主题、叙事结构、表现手法等方面展开论述,解析中外历史题材纪录片。
历史纪录片;表现手法;真实
用相对客观的镜头记录人类文明社会的事件,从而揭示人类当时或未来可能的生存状态及原始形态,就是历史题材纪录片。影片《周恩来外交风云》浓墨重彩地记录了周总理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雄才大志,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周总理在世界外交舞台上的勃勃英姿,让中国人民倍感自豪。《细细的蓝线》则采用一种重现事实的半纪录片手法来追踪一件杀警冤案,成功地挖掘出事件的真相,使蒙受冤屈的疑凶坐牢11年后讨回清白。
(一)叙事结构
《周恩来外交风云》总体上以事件的历史脉络为线索,从20世纪三四十年代周总理开始主持外交工作,并成功地赢得很多西方国家的记者和外交官对中共的理解与支持说起,一直讲到世纪之交中国的外交活动;从起初建国只有9个国家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一直讲到1997年与中国建交的国家已达到167个。
《细细的蓝线》叙事脉络清晰,最初影片由亚当斯和哈里森在监狱里讲述案件的发生,随着两个人的回忆性表述,导演运用各种影视技巧还原十几年前的枪杀事件。接着,影片内容围绕疑点重重的亚当斯的所谓招供讲述了蹊跷离奇的审判,根据不同证人列举了三种不同案发现场。最后,哈里森在采访中招供,承认自己是真正的凶手结束。尽管一开始是以人物回忆的形式讲述,但就整个凶杀事件及其调查过程而言,是遵循时间先后顺序的。
(二)关于主题
《周恩来外交风云》运用大量历史文献镜头和娴熟流畅的声画剪辑,充分展示了周恩来在新中国外交史上的丰碑,详细刻画了周恩来的外交形象,深刻地展现了周恩来的人格魅力。
《细细的蓝线》这部纪录片的主题并不确定,不同的观众可以找到不同的主题,如司法的脆弱。这是一部活生生的美国司法黑色讽刺剧,如果不是莫里斯把这起已经搁置十多年的案件重新翻找出来,片中的亚当斯所面临的只有死亡。其次,在这部影片中,我们可以通过导演对不同人物的采访接收到不同的信息,看到人人为己,即人性的阴暗面。最后,当我们看到法律畸形的形态,看到司法机构可怕暴力的一面,当我们接触到人性的弱点,正义似乎并不存在。
(三)细节处理
《周恩来外交风云》中,柬埔寨总统西哈努克在周恩来逝世后再次来到中国,来到其故居后,画面上是开得茂盛的海棠花以及啁啾鸟鸣,不仅使人仿佛看到了往日主人的生活情景,同时也贴切地表达了对一代伟人的追忆和怀想。周总理不仅是一位和善机智的总理,还是一位风趣幽默的总理。本片抓住了这样一个细节,当谈判举步维艰时,周恩来提议休会请大家吃烤鸭,吃烤鸭便成了调解会议紧张氛围的手段,他诙谐地对各国领导人调侃说:“你们要小心,我们的茅台酒会醉人的,你们喝醉了是不是回去要受处分。”
在《细细的蓝线》中,特别要注意的一个细节是片尾的录音机,这个录音机记录了哈里森的坦白。当我们听着哈里森心里的话,看着外形小巧的录音机时,心理会产生激烈的分裂感,会发觉这个冷冰冰的机器顿时有了生机,感觉心里一惊,十几年的关于一个人性命的案件就这么解决了。
(四)声音设计
《周恩来外交风云》运用同期声,使整部影片充满了历史真实感,如战争场面的效果声以及和平时期的歌舞声等。在影片中穿插了周恩来本人讲话的同期声,观众看到会闻其声如见其人。
《细细的蓝线》有力而施催眠术般的音乐为故事叙事构成了扑朔迷离的效果,而且这个音乐具有辅助剪辑的功能,增强了节奏感。用导演莫里斯自己的话说:从每部影片来讲,他所使用的音乐与叙事功能息息相关,因为音乐还是引领观众从外在的现实世界进入到某种幻想世界的另一个途径。
关于纪录片的真实性,这个问题自始至终是人们争论的焦点。维尔托夫在1922年提出了“电影眼”的理论,接着,在20世纪60年代初的美国,以德鲁、利科克为首的一批纪录片人提出摄影机永远是旁观者,无需采访,拒绝重演,弃用灯光,没有解说,排斥一切可能对生活原生态造成破坏的主观介入。在法国,以让·鲁什、德鲁小组、梅索斯兄弟为代表的真实电影也强调要直接拍摄真实生活,排斥虚构。与上述观点截然相反,《细细的蓝线》导演莫里斯完全否定了传统的纪录片理念,在他看来,真实电影很难捕捉到眼前正在发生的行为。何况世界上不会存在绝对的客观,任何时期、任何流派的纪录片都是带着主观色彩的,毕竟在选题、拍摄、剪辑方面,制作者是避免不了带入个人因素的。
在《细细的蓝线》中,莫里斯并没有盲目地追求所谓的事实真相,而是通过对案件相关人物的采访,间接迂回地向事实真相靠拢。受访者在镜头前回忆他们经历的事件细节,展现出不同的个性特征:有趣、古怪、悲伤。这些采访不仅推动了故事的发展,而且对社会层面的剖析也进行了一番调查和审视。《周恩来外交风云》凸显了真实再现,全片保持了客观纪实的特点,再融合文献资料镜头,生动自然的原景重现,使得观众产生了身临其境的感觉。
无论是站在影片制作的角度,还是站在市场营销的角度,亦或受众观看习惯的角度,历史题材纪录片都有着重要的位置,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永远是人们最爱看的节目题材之一。无论观众的口味发生了多大的变化,眼光多么挑剔,历史题材纪录片犹如大自然中的常青藤,始终有着自己最忠实的“粉丝”。我国的历史题材纪录片相比国际知名历史题材纪录片,还有不小的差距。中国纪录片任重而道远。
[1]单万里.记录电影文献[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1-707.
[2]蔡尚伟.电视专题[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1-300.
J952
A
1674-8883(2016)16-019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