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新媒体时代下的网络舆情新现象

2016-02-28 22:35张妍妍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16期
关键词:塔西女司机刻板

张妍妍

(江西师范大学 传播学院,江西 南昌 330022)

探析新媒体时代下的网络舆情新现象

张妍妍

(江西师范大学 传播学院,江西 南昌 330022)

随着新媒体越来越深入地应用到社会生活中,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网络色彩日益浓重。新媒体信息传播具有草根性,折射出的复杂多元、变动不居的网络舆情是社会舆情的映射。本文选取2015~2016年的若干舆论热点为研究对象,结合新闻传播心理学加以解析,进而探析网络舆情的新现象。

网络舆情;政民对话;破窗效应

网络具有虚拟性、匿名性,在新媒体上交流还具有地位的平等性与去中心性、交流的自主性等特征。因此,笔者结合新闻传播心理学来分析网络舆情的新现象。

一、利用网络舆情中的刻板印象制造虚假新闻

刻板印象与性别、职业、地区、年龄等方面有关。刻板印象的形成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个人的亲身经验;二是社会学习。在各种媒体异常发达的今天,大众传媒既是个体了解外在世界的主要窗口,也是刻板印象形成的重要途径。而一些别有用心的网友就利用人们的刻板印象来制造假新闻,加大了网络治理难度。

2016年春节前后,一条“上海女孩逃离江西农村”的帖子成为网络热点,江西无辜“躺枪”。帖文讲述了一个上海女孩在男友的要求下和他一起去江西老家过年,但到男友家吃第一顿晚饭时就萌生了退意,决定分手回家的故事。2月10日,其“江西男友”跳出来,希望网友不要苛责“上海女子”。网帖一出,一下子就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各大微博、微信公众号纷纷转发,各方讨论激烈。

2月20日,记者从网络部门获悉,“上海女孩逃离江西农村”事件从头至尾均为虚假内容。自称“上海女孩”的发帖者不是上海人,她春节前压根没去过江西;而其后发帖回应的“江西男友”与发帖者素不相识。原本子虚乌有的新闻竟引发出合情合理、有模有样的网络舆情,不得不说是情感上的刻板印象使得许多网友对江西贫穷落后的网络印象根深蒂固。加之网络信息的快速传播,三人成虎,影响波及全国各地。

二、网络舆情频现群体极化翻转效应

在网络论坛里,有关某个主题的激烈讨论经常会出现意见一边倒、口水流成河的现象。然而,当更多的真实证据浮出水面后,舆论往往又会出现戏剧性的翻转。

2015年最大的反转新闻当数“四川男子暴打女司机”事件。5月3日,一段成都男子暴打女司机的视频在网上疯传,舆论一片愤怒,网友对男司机“丧心病狂”“变态”等差评黑压压一片。

然而,随着打人男司机公开道歉并公布行车记录仪录像之后,网上舆论便开始出现反转。行车记录仪显示,女司机多次违章变道,违反了《道路交通安全法》,还威胁到其他行人的生命安全。于是,网上大量声音咒骂这名女司机“该打”,并掀起了一波对女司机隐私的狂欢式人肉,使女司机卢某不得不公开发表致歉信,表示自己已经因人肉搜索等网络暴力“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从片面的真实到全面的真实,从一种极端反应到另一种极端反应,网民总是对网络上放大的是非问题群情激愤,难以自控。类似的翻转新闻还有“‘僵尸肉’是假新闻?”“安徽大学生称扶老人被讹”“中国老人日本碰瓷”“派出所民警无人办公让群众等候”等焦点新闻。群体极化的原因一方面是信息的匮乏和不透明,另一方面则反映出大部分网友依旧缺乏新闻素养。

三、负面网络舆情中的“破窗效应”

“破窗效应”主要在于紊乱的环境对人们有强烈的暗示性和诱导性。因此,发现“破窗”必须及时修好“第一扇被打碎玻璃的窗户”,不然就会纵容更多的人“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玻璃”,极有可能演变成“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恶果。在大众传播中,“破窗效应”的影响十分明显,主要表现在制度上的缺陷和管理上的漏洞,致使同类负面新闻泛滥。

例如,众所周知的彭宇案判决后引发轩然大波,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一审判决没有正确理解和运用生活经验推理,混淆了日常生活经验、司法推理和公序良俗之间的关系,在正确认定事实的同时,却在价值倡导、教育引导方面起到了消极的作用,也因此引发出一系列的“破窗效应”。

一系列老人讹人事件令人质疑老人良知不守,与“彭宇案”造成的“破窗效应”脱不了干系。在新媒体时代,一个典型网络热点事件的解决具有放大效应,会引起同类热点事件的跟风。

四、政府网络舆情中的“塔西佗陷阱”

2014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兰考县委常委扩大会上讲话,提起了著名的“塔西佗陷阱”:“当公权力失去公信力时,无论发表什么言论、无论做什么事,社会都会给以负面评价。如果真的到了那一天,就会危及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

2016年,基层换届疑似陷入了“塔西佗陷阱”。少数村民质疑民意调查的真实性——“以前进行测评时,我们说的真话、实话很快就传到村干部的耳朵里了”。这显然反映了一个严重问题:换届纪律与政治规矩出现了漏洞。如果不拧紧纪律这个“阀门”,那换届工作不仅不会得到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反而会引起父老乡亲的反感与抵触。长此以往,基层换届就会陷入“塔西佗陷阱”,必须高度警惕。

新媒体时代,一旦陷入“塔西佗效应”,就会在诸多事情上引发激烈的官民对抗,不利于政民对话。长此以往,政府必须拿出大量时间和精力应对网上的各种舆论,这对各地的政府而言都是一种挑战。

五、结语

在网络社会飞速发展的进程中,若要民众参与社会治理,出现网络舆论新常态是必经之路。希望像中青报评论家曹林说的那样:“媒体、法官、意见领袖这些关键少数保持理性,社会就不会坏到哪里去。”

[1]刘小燕,秦汉.政府回应民意的理性选择[J].新闻大学,2015(1):119-125.

[2]凯文·凯利(美).失控[M].北京:新星出版社,2014:673-675.

[3]黄文文.新媒体事件中网民认知偏差现象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4:78-79.

[4]周敏.阐释·流动·想象——风险社会下的信息流动与传播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69-70.

[5]简·梵·迪克(荷).网络社会——新媒体的社会层面[M].蔡静,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105-110.

[6]谢耘耕.2015中国社会舆情与危机管理报告[M].社会科学文献,2015:23-25.

G206

A

1674-8883(2016)16-0089-01

张妍妍,江西师范大学传播学院2014级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生。

猜你喜欢
塔西女司机刻板
十宣放血疗法在自闭症刻板行为治疗的临床观察
罗马帝国里的君子之争
民众服务区“蝶变”新生:颠覆传统服务区刻板印象
牧羊人买买提(二题)
跟女司机打赌
刻板印象提升与刻板印象促进*
珍爱生命,远离女司机?
温馨提醒
新疆大学2015年教师节贺词 校党委书记 李中耀 校长 塔西甫拉提·特依拜(2015年9月10日)
就剩一百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