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经济新闻报道的几点体会

2016-02-28 19:51:53吕俊奇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21期
关键词:新闻记者新闻报道受众

吕俊奇

(烟台日报传媒集团,山东 烟台 264001)

创新经济新闻报道的几点体会

吕俊奇

(烟台日报传媒集团,山东 烟台 264001)

如今,创新在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就如何创新经济新闻报道水平,从提升记者的专业素质、新闻发现力、写作技巧、日常学习和创新能力等方面简述几点体会。

创新;经济新闻;发现力

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部人类文明史就是创新发展的历史。民族经济文化的发展同样离不开创新。今天,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创新的重要性更加凸显。

近20年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已得到世界的高度关注和认可,让中国人倍感骄傲的是,今天的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而相比于一直是“热点”的政治、社会新闻来说,近十几年来,经济、产业新闻日渐成为新闻媒介报道中的重点,越来越受到读者和社会的关注。可以说,做好经济、产业新闻报道宣传,对媒体来说本身就是一件重要的“政治”任务,已上升到“政治高度”。这也足以说明,做好经济、产业新闻报道,对积极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变革、转型升级具有的重要作用。

从经济新闻报道来看,在经济转型时期,尤其是新常态形势下,对经济发展态势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对受众对媒体的经济、产业新闻报道也越来越关注,显然,受众对此的认知度和要求也越来越高。笔者经过多年的有关调查发现,受众对媒体的经济新闻报道的形势、内容、动态、时效等,有了更高、更具体的要求。当然,这对提升媒体的经济、产业新闻报道水平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大多数受众对媒体的经济、产业新闻报道最普遍的要求主要体现在:媒体对经济新闻的报道要积极创新,打破那些教条的、抽象的、空洞的报道内容和形式,增加时效性强、指导价值高、具体形象生动内容的经济报道,最好是媒体的经济报道能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也就是说,受众最希望获取与民生有直接关联的经济、产业新闻报道内容,进而更便捷、快速地掌握一些重要的经济信息,了解这些信息对自己的生活有怎样的影响。

近年来,媒体高度重视经济新闻报道的“受众意识”和“服务意识”,经济新闻报道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较大改善。然而,一些问题仍然需要得到重视,如记者自身的业务能力、政治素质、新闻写作水平等,需要记者本身及媒体单位加强学习,勇于创新,积极提升经济、产业新闻写作能力和经济报道水平,实现经济、产业报道的贴近性和亲和力,从而产生更好的经济效应和社会影响力。

一、要具备一定专业素质和新闻发现力

要做好经济、产业报道,第一要素就是记者本身,这主要指记者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和新闻发现力。专业素质首先表现为记者的综合能力,如果记者在经济报道中浮于表面,不能深入其中或者“钻”进去,做不到充分“消化”,就不能真正抓住经济工作中关键要素和本质的问题。如果记者自身都是一知半解,不知其然的话,其报道的内容就不会有什么亮点,也不会有多少价值,这样的报道,无论内行受众还是外行受众,都不会喜欢的。

有人指出,新闻发现力是记者应具备的第一基本功,也是记者能力水平的首要体现。对经济新闻记者来说,这一能力同样重要。现代市场经济和社会中,面对形形色色的新闻事件,要求记者必须具备足够的发现能力,透过新闻事件的表象,敏锐、准确地发现和抓住事件的内在本质,然后及时、准确揭示出来,给受众带来有价值的经济新闻报道。当然,这一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通过后天的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多于历练,都会有助于培养、提升这一能力水平。

此外,记者应积极提高新闻敏感度。新闻敏感首先是一种政治敏感,作为经济新闻记者,同样要具备高度的政治敏锐性,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做好经济、产业新闻报道。以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及时发现和准确揭示重大的经济商机以及趋势走向,发挥好专业“风向标”作用,成为具有影响力的优秀经济新闻报道。

二、主题上要能导虚入实、深入浅出

要做好经济新闻报道,就需要更高水平的专业能力。这就需要记者尽可能地加深对所报道行业的了解,如果能成为“专家记者”的话,将会对所报道的行业有更准确的把握。当然,不能一味地要求经济新闻记者都成为“专家记者”,但记者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水平,力求对经济新闻报道做到导虚入实、深入浅出、鲜活生动,让受众更直接、更容易了解复杂的经济学事理。

三、经济报道结构要推陈出新

要做好经济报道,就要在标题制作和丰富内容上有所立意和创新。

(一)做好标题

标题是文章最引人注目的部分,因此,做好标题就等于抓住了受众的“眼球”,当今生活节奏加快,媒体要积极顺应受众获取信息的新习惯,首先做好标题,增加吸引力。

(二)结构新颖

多年来,不少媒体的经济报道开头往往固定为一个模式,使读者产生“视觉疲劳”。“文贵在新”,因此,对于经济报道的“开头模式”应倡导创新,积极立新,写出和别人不一样的开头,从而更好地抓住受众的眼球。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经济报道中无法回避的看似枯燥的经济数字和抽象的经济学概念,媒体要学会“艺术化加工处理”,运用读者喜欢的报道形式。为此,对于枯燥的经济素材内容,媒体要积极从结构上入手,实现立意及内容表现手法的突破,给读者耳目一新的感觉。

四、要勤于积累,勇于创新

经济新常态下,作为经济新闻记者,要善于“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要多思考、勤学习,接受新事物,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提升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日积月累,使自己的专业能力及创新能力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

对高素质的经济报道记者而言,更要善于发现能够体现事物发展规律的新苗头、新动向,并准确地预测事物发展的走向及趋势。在当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时代,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发展中,经济新闻记者更要勇于创新、善于创新,紧紧围绕着这个“新”字做文章,切实创新提升经济报道水平,产生更好的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

五、结语

要做好经济新闻报道,既要记者不断提高专业素质和新闻发现力,还加强学习,积极创新,关心受众需求,不断创新和提升经济、产业新闻报道水平,真正实现报道受众所喜欢、对受众有用的信息,积极助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G212

A

1674-8883(2016)21-0232-01

猜你喜欢
新闻记者新闻报道受众
如何辨别新闻记者证真伪
如何辨别新闻记者证真伪?
2019 新版新闻记者证公示
宝藏(2020年4期)2020-11-05 06:48:12
2019新版新闻记者证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活力(2019年15期)2019-09-25 07:22:10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传媒评论(2018年6期)2018-08-29 01:14:40
用心感动受众
新闻传播(2016年11期)2016-07-10 12:04:01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新闻传播(2016年14期)2016-07-10 10:22:51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新闻传播(2016年20期)2016-07-10 09:33:31
深化“走转改”在新闻报道中践行群众路线
新闻传播(2015年21期)2015-07-18 11:1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