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 松
(楚雄电视台,云南 楚雄 675000)
全媒体时代方言电视栏目的转型探究
梅松
(楚雄电视台,云南楚雄675000)
摘要:近年来,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传播手段层出不穷,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日益融合互通,全媒体时代已然到来。传统电视行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冲击。其中,一些采用地方方言来主播或主演的电视新闻栏目、电视谈话类节目,在面临巨大挑战的同时,也迎来了转型发展的重大机遇。笔者在此拟以云南本土方言栏目为例,对全媒体时代方言电视栏目的转型作粗浅的探究。
关键词:全媒体;方言电视栏目;转型
2006年7月5日,一档时长约为30分钟的云南方言新闻脱口秀节目《大口马牙》亮相云南电视台都市频道“条形码”时段。在节目中,主持人并没有正襟危坐,播起新闻来也并不是标准的普通话,而是地道的云南各地州方言。主持人连说带比划,嬉笑怒骂间“说”起了新闻。这样一档本地话新闻开创了云南省方言电视新闻脱口秀的先河,并且好评如潮。开播仅短短11天,《大口马牙》就创下了新栏目开播突破10点收视大关的骄人纪录。《大口马牙》之所以受到如此广泛的关注,取得如此大的成功,与它平民化的切入点、主打“地方牌”以及节目给观众带来的耳目一新的独特感受不无关系。《大口马牙》把市井百姓眼里的“新闻”,如坑蒙拐骗、家长里短的东西搬上了荧幕,通过地道的方言让这些场景重现,在轻松搞笑中针砭时弊。这让观众感觉像在听熟人讲故事,从而催生了感动与共鸣。正当观众感慨“电视节目居然可以这么做”的时候,云南省内各种不同类型的方言电视节目犹如雨后春笋,纷纷出现在了各家电视台的荧幕上。例如,昭通电视台的《壳子》,楚雄电视台的《哀牢人家》《彝文跟我学》以及玉溪电视台的《哇家玉溪》等,一系列方言电视栏目均受到了广大观众的青睐。可是好景不长,在《大口马牙》一炮而红5年后的2011年,这些方言类电视栏目却纷纷遭遇“下架”。“方言电视”逐渐从一开始的耳目一新变成了无生趣。到了2016年,云南本土方言类电视栏目仅有三四档在苦苦地支撑。其中,也包含了曾经名噪一时的《大口马牙》。
究其原因,是方言电视这种曾经的新兴电视节目形态在取得成功并受到观众欢迎的同时,自身的劣势以及局限性也正在逐一暴露出来。首先,对于大众传播而言,“通常是以同时到达大多数受众为主要目的”,从这个角度说,方言显然不能做到这一点。因为现如今,城市人口流动频繁,用一种方言进行新闻报道,结果很有可能是仅有本地人接受了新闻所传达的信息,而外地人即便勉强听懂了,也不会像本地人那样听着亲切、带感。而且,一些地方特色明显的方言会制约人们领会新闻意图。可能在平时的人际传播中,“口耳相传”的方言并不影响新闻传播的效果,但一旦登上了电视荧幕,方言播报的新闻难免给人一种不正规、可信度低的感觉。这也凸显了方言电视节目的弱势。
其次,很多方言电视栏目过于追求节目的形式,反而忽略了节目内容。部分栏目甚至想当然地认为,任何题材的东西只要用“土”方言加以包装,就一定能够吸引观众的目光。这就好比城里人去到乡下,感觉山茅野菜很美味,一开始谁都是赞不绝口。等连续吃上几顿,即便真的是山珍海味也变得平淡无奇了。因为食客是挑剔的,电视观众同样如此。更重要的是,随着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的兴起和流行,受众的喜好也在潜移默化地发生着变化。与此同时,云南本土的方言电视栏目却忽略了节目内容以及表现手法的推陈出新,有些甚至沦为社交工具,成为奇闻异事或者段子的搬运工。曾经让方言电视名噪一时的“地方牌”和原创性早已荡然无存。而且电视栏目播放时间死板,人们更愿意掏出手机,随意点播自己感兴趣、内容更真实新奇的内容。以《大口马牙》为例,如果仍然坚持“十年如一日”的传播模式,缺乏必要的内容和形态创新,人们对节目的态度必然会从一开始的“趋之若鹜”变得“审美疲劳”,从而失去对节目的兴趣。
那么,方言电视栏目究竟该如何转型,从而在全媒体时代分到属于自己的“一杯羹”?笔者认为,方言电视栏目要从当地的区域特色出发,始终坚持内容为王,同时主动顺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牢固树立电视栏目的产品化和社交化思维,这样才能让节目迎来转型发展的“第二春”。
首先,内容方面要突出民生热点,以自己擅长的民生新闻、栏目剧等形式对本土新闻事件进行方言播报,同时配上主持人或辛辣或诙谐或一本正经的评论,这才算得上是一盘地道的家乡菜。同时,栏目一定要注重内容的趣味性,在表述上要做到家常化、故事化,从而吸引观众的眼球。更重要的是,一个好的方言电视栏目不仅要容得下“下里巴人”,还要体现得了“阳春白雪”。观众不仅需要诙谐有趣接地气的内容,同样需要享受高雅的艺术文化。拿《大口马牙》改版后新推出的“说走就走”板块来说,节目专门开辟了特定时段,前往云南各地挖掘特有的奇风异俗和人文内涵。这样一来,整档栏目既有小市民的嬉笑怒骂,又有无法轻易复制的厚重人文气息,整个节目的质感得到了有效提升。
其次,“酒香还怕巷子深”。方言电视栏目要想拴住观众,就要以品牌优势为引领,借助微博、微信等第三方平台的力量将电视观众转化为电视台自己可以运营的视频用户,发展粉丝社群经济,进而转型移动互联网传播和运营。当前,中国移动网民已经超过6亿,移动第二屏已经成为传统媒体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各大媒体必争的商业价值空间。以微信为例,眼下,微信几乎成为中国最火爆的社交平台,而微信电视的概念也被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提了出来。通过微信电视平台,用户可以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互联网终端收看电视直播、点播等电视内容,浏览和电视相关的图文信息。用户可以通过微信电视和电视栏目实现签到、评论“上墙”、竞猜抽奖等互动。在互动过程中,手机用户可以轻松将节目视频分享到微信朋友圈,为吸引节目受众打下良好的群众基础。
总体而言,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电视转型历史大潮中,移动互联网、社交化方兴未艾。方言电视栏目只有在坚持内容为王的前提下,努力实现电视栏目的产品化、移动化、互动化、社交化和多屏化,才能成功地将电视观众转化为电视用户,开创新的商业价值空间。
中图分类号:G22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16)10-038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