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虹
(宁波教育学院,浙江 宁波 315010)
影台互通:当下影视传媒产业发展新趋势
陈虹
(宁波教育学院,浙江宁波315010)
摘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电视制作机构开始将“类综艺电视节目”的“大电影”搬上电影银幕,不少影业巨头也愈加频繁地将叫座电影翻拍成电视剧,呈现于电视荧屏,“影台互通”成为当下影视传媒发展中的新现象。
关键词:大电影;电视综艺;翻拍;电视剧;影台互通
当下,中国影视传媒产业的“融合”现象已经成为一股不可阻挡的新趋势。随着万达影视、光线传媒、乐视影业、华谊兄弟等中国民营影业逐步成为中国电影市场的主力军,加之湖南卫视、江苏卫视、浙江卫视等中国上星电视频道的飞速壮大,“融合”或是“跨界”的举动愈来愈多。电视台已不满足于将自己的内容呈现在小小的电视荧屏上,开始迈出脚步,闯荡电影大银幕;影业巨头已不局限于在电影院“捞钱”,渐渐将触角伸向了家家户户都有的电视荧屏。这种大小屏幕共赢的做法,让“影台互通”成了当下影视传媒业发展的代表性新现象。
2013年1月,正值湖南卫视《快乐大本营》节目开播15周年,湖南卫视联合杭州蓝色火焰公司合拍了影片《快乐大本营之快乐到家》。虽然影片内容与节目内容毫无联系,但凭着《快乐大本营》的招牌以及“快乐家族”的号召力,加之精准的受众定位,该片在上映当天成为单日票房冠军,并最终斩获了1.5亿元的票房。
2013年12月,当时火爆的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节目也拍了名为《中国好声音之为你转身》的电影。
2014年大年初一,中国电视节目从“台”到“影”发展到了巅峰。当日,由湖南卫视同名真人秀节目衍生而来的电影《爸爸去哪儿》掀起了一波观影狂潮。其首日票房、首日上座率、单日观影人次均创下了国产片记录,出现了观众跑几家影院都买不着票的“奇观”。从电影艺术的角度来看,该片很难称为名副其实的电影,它只是花了5天时间拍摄的一部加长版的电视真人秀娱乐节目。没有剧本、没有分镜脚本,这部预算成本5000万元的“电影”收获了近7亿元的超高票房。不得不说,这是从“台”到“影”的“票房神话”。
一年过后的2015年1月,作为浙江卫视的热门综艺节目,《奔跑吧,兄弟》也将电视画面搬上了电影银幕。传言该片仅拍摄了6天,上映后虽遭吐槽,但也影响不了影院内观众的连连笑声,最后换回了4.3亿元的不俗票房。
2015年的大年初一,两部以湖南卫视《爸爸去哪儿》节目为原型的影片再度抢占电影银幕。其一是《爸爸去哪儿2》,该片模式与2014年上映的《爸爸去哪儿》基本相似;第二部影片是《爸爸的假期》,与《爸爸去哪儿2》的“综艺电影”相比,该片主打“剧情牌”,投资方表示,“一部奇葩影片在去年大年初一取得了奇葩票房,现在我们花了60多天拍了一部真正的电影,是一部诚意之作”。最终,这两部影片拿下了3.3亿元的票房。
2016年贺岁档,东方卫视《极限挑战》节目也制作了“大电影”《极限挑战之皇家宝藏》,市场反应褒贬不一。
2014年是从“影”到“台”进展迅猛的一年,多部院线影片被改编成了电视剧,有些已在电视台播出,并取得了些许成绩。
2014年2月16日,由博纳影业出品的年代传奇电视剧《十月围城》在上海电视剧频道首播,该剧改编自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影片《十月围城》。自首播起,该剧收视率一路飙升,单集收视达到4.7,打破了上海电视剧频道全年收视率的冠军数据。同年6月27日,该剧于安徽卫视、深圳卫视、贵州卫视、湖北卫视黄金档播出。
2011年,张艺谋执导的战争史诗电影《金陵十三钗》取得了不俗的口碑评价和票房成绩。2014年12月1日,由该片改编而来的电视剧《四十九日·祭》在湖南卫视开播。由于题材较为沉重,该剧播出前期CSM50城收视率排名在第9、10位左右,后期基本稳定在前5位左右,最高时曾达到第2位。
2011年12月,内地首部真正意义上的3D武侠电影《龙门飞甲》正式上映。随着电影票房的大卖以及积累起的良好口碑,《龙门飞甲》电视剧版在2013年下半年开机拍摄,于2015年播出。网友将该剧称为当年最受期待的荧屏武侠大片。
2012年4月,由宁浩执导的电影《黄金大劫案》上映,这部集喜剧、动作、冒险、剧情于一身的电影,最终斩获过亿票房,成为宁浩执导的最卖座电影。几年后,改编自该电影、由宁浩监制的同名电视剧也正式杀青。
此外,2016年3月开拍的电视剧《北京遇上西雅图》与2013年3月上映的5亿票房电影同名,该剧由电影原班人马出演,韩国团队制作,基本剧情主线与电影版类似。
(一)题材缺,剧本荒
2014年底,由中国电影家协会、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组织的一项抽样问卷调查显示,在受访的年轻观众中,有六成多的人认为目前国内上映的电影题材不够丰富,难以满足自身的观影需求。通过“影台互通”,诸多优秀的电视节目能够变成电影拍摄的题材,丰富银幕内容。例如,现象级影片《爸爸去哪儿》作为国内首部亲子真人秀改编电影,填补了国内电影市场的空白,甚至在世界范围内都是首创。高票房无疑是对这一首创的肯定。
中国电视频道众多,因此对电视剧的需求量极大,然而,受薪酬机制等因素的影响,鲜有具备创新能力的优秀编剧。因此,从其他影视作品中“借鉴”题材与剧情也就显得有些“迫不得已”。通过“影台互通”,部分优秀电影作品的剧本能重新“回炉”成电视剧剧本,这成为当下影视文化产业的一个风潮。现如今,观众是影视作品的评价者,也是决定影视作品成功与否的关键。所以,把一部已经试水成功的电影作品翻拍成同题材的电视剧,对片方来说是最为保守且保险的方法。
(二)借东风,省成本
华谊兄弟传媒集团的执行总裁王中磊对于同一影视作品拍成两个模式的做法表示:“这样的翻拍是互相借力。”
“影台互通”后,无论是电视综艺节目被搬上电影银幕,还是电影大片被改编呈现在电视荧屏,其目的之一都是“利用已有的影视作品群众基础、口碑及品牌效应,分散投资风险,以期系列和衍生开发效益”。这是中国资深制片人何静的原话,说白了,“影台互通”后,双方就能“互抱大腿”,利用其原有的高知名度、高人气先行“造势”,迅速拉拢相当一部分的观众。如此一来,比起“白手起家”的纯原创作品,这些影视作品资源重复利用,不仅节约了大量的营销、宣传成本,而且为资金回笼建立起了保障。
“影台互通”“借东风”般的“先火”带“后火”,也能为双方创造不少的商业价值。有娱乐记者透露,《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电影上映没多久,电视剧版本的筹拍工作就立刻启动了。而且片方刚有初步计划,就马上有珠宝企业主动上门来谈品牌植入合作事宜。另外,基本所有综艺节目改编成的电影里,也都会出现原先节目合作商业品牌的植入性软、硬广告。
(三)生产快,周期短
从目前中国“影台互通”的现象来看,“快”的特性显现得非常明显。
这边电视节目还在热播,那边电影银幕上就出现了“大屏版”的“双胞胎”。在“时间就是金钱”的当下,相比于电影大片动辄数年的拍摄周期,电视节目改编成电影似乎在这方面有着先天的优势。《爸爸去哪儿》第一季于2013年12月27日播出结束,就在短短一个月后,电影公映,其拍摄仅花费5天,后期制作也只区区十几天。《奔跑吧,兄弟》的接档更为“神速”,节目于2015年1月16日收官,电影在半月后的1月30日就上映了。据该片制片人李亚平透露,他们本想在节目收官后的下一个周五就上映电影版,以做到“零时差”衔接,但由于制作进度实在无法赶上,只能放弃。
热门电影改拍电视剧,“快”字同样非常重要。“观众最多等你两年,两年过了,谁还记得你啊!”有业内人士这样表示。因此,很大一部分从大屏电影变成小屏电视剧的影视作品都在两年内完成这一“华丽转身”,更甚者在前者开拍或上映之时就在筹备电视剧版的翻拍了。
“影台互通”中,在已有的现成道具、场景、人员配置上进行二次开发与加工,“趁热打铁”,不仅能节约开销,缩短制作周期,同时也能利用前者的余热为后者减少推广麻烦。这种制作周期短、圈钱快的影视生产方式让制作方无法拒绝。
(四)抢资源,扩产业
“影台互通”是基于当下的影视传媒产业大环境的,在这个好IP(IntellectualProperty,知识产权)万金难求的精神时代,碰上一个好的影视题材,无论是电影还是电视都想分得一杯羹,它们会想方设法让自己的产业链伸长一些。
如电视台,其常规的盈利手段基本为广告,但靠广告收入,有大幅度实质进账的也就只有央视和几家大的卫视台。而热门电视节目改拍电影的模式,为其抢占资源、抢夺资本提供了一条不错的产业化道路。而且,电影火了以后,也能提升节目品牌和电视频道品牌的影响力,从而使其增值。随之而来的诸如广告费上涨等附加值的提升,是制作方更为看重的。
同理,电影制作方已不局限于在大银幕上赚钱,他们想把自己的触角伸向千家万户。通过翻拍电视剧,电影制作方使自己的资源得到二次利用,优秀的影视剧本会创造出不菲的二次价值。除售剧带来的实质利益外,这一方式还能进一步扩大制作方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电影虽为大众文化,但其“大”的程度远远不敌电视,所以电影制作方通过这一举动不断扩张自身地盘。
(一)急功近利易引发盲目跟风
有不少人质疑,打着“跨界融合”旗号的“影台互通”是不是影视传媒企业一种变相的快速圈钱方式呢?
一档电视节目,在环节不变、人员不变、形式不变的情况下,只是将电视摄像机换成了电影摄影机,花上三五天时间录制,后期也照着原先节目的套路进行剪辑,就将播放终端由几十寸见方的电视荧屏转换到了十几米甚至几十米的电影银幕上。这样的影片在艺术水准和影片质量上难以得到充分的保证。导演冯小刚日前在媒体公开表示:“这对中国电影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恶劣的影响,将导致没有制片人愿意投继续资一部严肃的、付出了很大努力的电影。”他怒言这一做法扰乱了影视传媒市场的秩序。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副会长周星也表示,这一现象的背后可能缺少了一些思考性的表达,这种短而快的盈利方式容易引发一哄而上的盲目跟风现象。
卖座电影翻拍成电视剧虽不像前者般“一窝蜂”,但投资过热现象仍较为典型。在中国当下的商业社会,若有较大的利益可赚,便会有一大波人趋之若鹜,加入淘金的大潮之中。一部电影大火之后,其后必然跟着一群想翻拍的制作公司,主要原因便不外乎“好赚钱”三个字。在短短几年之间,我国电视剧的生产总集数早已位居世界第一位,但有相当一部分花了大精力和大金钱拍摄完成的剧集由于无人问津只能被束之高阁,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久而久之,这会导致发展失衡,市场混乱。以2014年为例,该年共计生产完成并获准发行的剧目有15938集,但能够播出的电视剧上限只有8000集左右,因此至少有一半的电视剧制作完成后被打入“冷宫”,造成恶性循环。在这样的环境下,要是再大规模“翻拍”,后果可能会不堪设想。
(二)创新不足或降低艺术品质
有人说,“影台互通”就是“新坛装旧酒”,创新不足,缺乏新意。颠来倒去,两者内容没有改变,只是载具发生了变化。
电视节目改编成电影,在刚开始之时,形式方面确实有非常之大的创新,就连好莱坞也不由得感叹。但是才过了一年多时间,就有跟风模仿之作出现,思路可谓如出一辙,在剧情方面被人诟病最多的也是没新意,无非就是演员完成任务,观众多看后容易产生疲劳。且这样一来,电影作为文艺形式的一种,陷入了不具艺术美的“八股”创作模式中,似乎换了标题、换了演员,再调换几个游戏环节,就成了一部全新的“吸金”大片。这将使得电影作品的品质大打折扣。但也有业内人士表示,在内容上尽量不改变,“不创新才是王道”。这其实是作为依附于同名综艺节目的“综艺电影”取胜的优势,因为和同名综艺节目变化不大,才能吸引相关的粉丝过来观影。
而电影“翻拍”成电视剧,不少人认为这是一种变相“抄袭”,虽然这一方式能够创造出客观的眼前直接价值,但只要回头一看,就能猛然发现,我们看到的、听到的十有八九都是老故事,原创明显不足,给人以“山寨横行”之感,文化缺失现象严重。更为可怕的是,把电影翻拍为电视剧,把2个小时的内容扩展为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小时,不可避免地就要对情节进行“注水”。在这一过程中,制片方又会迎合观众心理,把最博眼球的东西掺杂进去,然后卖力宣传。因此,“翻拍”在一定层面上来说并不是在创新,而是在复制艺术品,而单纯“注水”并不能增加影剧的分量,只会使其不伦不类。
“影台互通”目前正处于起步阶段,有优也有劣,但“媒介融合”已成为不可逆的趋势。笔者认为,在很短的时间之内,“影台互通”将会如同“网台互动”一般越来越自如和成熟。
中图分类号:G22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16)10-0374-02
作者简介:陈虹,女,硕士,宁波教育学院教师,主要从事新闻学、传播学、秘书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