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行业 不同命运
——史量才、张季鸾比较研究

2016-02-28 13:51谢莹洁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22期
关键词:报国实业蒋介石

谢莹洁

(暨南大学,广东 广州 510000)

同一行业 不同命运
——史量才、张季鸾比较研究

谢莹洁

(暨南大学,广东 广州 510000)

史量才与张季鸾同为民国期间颇具代表性的人物,二人皆为新闻工作奋斗终生,以天下为己任,敢于言他人所不敢言。前者倡导“史家办报”,后者高呼“文人论政”。微妙的是,同是抨击政治,史量才被蒋介石视为“眼中钉”,急欲除之,却将张季鸾当作“诤友”,以国士之礼待之。二人新闻事业存在怎样的异同点,而又是什么原因导致同一奋斗目标的两人截然相反的命运?笔者将以民国特殊的历史时期为背景,深入剖析。

史量才;张季鸾;同途殊归

一、史量才、张季鸾人生经历比较研究

(一)史量才:商人世家,实业之王

史量才(1880~1934年)出生于商人世家,并学会了不少经商之道,使其在以后的实业道路中过关斩将。1912年秋,32岁的史量才购得申报馆的产权,使《申报》销量大增。此后,史量才逐步扩大其实业资产,创办副刊,兼并报刊,办工厂。且有史料称,史量才能够年纪轻轻买下《申报》是因其夫人沈秋水给他的家庭带来了巨富。

(二)张季鸾:命途多舛,报界宗师

张季鸾(1888~1941年)一生命途多舛,13岁丧父,15岁三妹夭折,16岁恩师病逝,17岁母亲去世。张季鸾自幼聪明过人,十几岁时即以善于作文闻名家乡。由于出身贫寒,加之儒家文化的熏陶,张季鸾自小便形成了报恩思想。

1905年,张季鸾考取官费留学日本。在此期间,他担任陕西籍留日学生刊物《夏声》主编,并结识了潘公展等人,与其交往甚好,而这些人都曾在国民党中央宣传部或《中央日报》工作过。他的政治立场受到了这批人的影响。

(三)史量才、张季鸾经历比较分析

史量才与张季鸾在人生经历方面差别表现在以下方面:史量才早年接受了报业托拉斯经营理念,其野心伴随着产业扩大而不断膨胀;而张季鸾自幼接受传统儒家教育,此后他又留学日本,其新闻思想因此具有传统与现代兼备的包容性特征,因而日本侵华之后,崇尚西方新闻自由的张季鸾表现出中国文人独特的一面,强调拥护国家与政府。张季鸾曾在日本留学,也担任过孙中山的秘书。因而相对于史量才,蒋介石对张季鸾在心理上更为亲近,更能够相互认可。

二、史量才、张季鸾人生理想比较研究

(一)史量才:实业报国

史量才少年时树立了“实业报国”的理想,先后创办了女子蚕桑学堂,买下《申报》,兼并《新闻报》《时事新报》等大报,最终成为一代实业之王。虽为实业家,但他始终将新闻事业作为人生理想。1912年,史量才接办《申报》后不久就迎来了一场官司,付出了惨痛代价。作为一名商人,史量才完全可以另辟蹊径,但他始终对《申报》不离不弃。史量才对新闻事业的追求由此可见一斑。

(二)张季鸾:文章救国

张季鸾恪守“文章救国”理念,主要表现在早期的针砭时弊。在九一八事变之后,他提出“国家中心论”,认为一个国家要团结一心必须有一个代表性的领导。他曾发表《论言论自由》的社论,提出自由的前提是责任,报人应该以捍卫民族统一、国家主权为中心,在维护国家利益的前提下追求言论自由。

(三)史量才、张季鸾人生理想比较分析

二人皆有一颗爱国、报国之心,不同点在于史量才想通过发展实业,而张季鸾则恪守“文章报国”。史量才欲建立报业托拉斯,而这无疑对蒋介石是一种威胁。

此外,史量才年轻时便拥有万贯家财,他对实业的追求似乎更多表现于为自家而非为国家。在日本侵华前,他并未表现出太大的报国之心,具体表现为1925年反“诚言”事件,当时史量才为了赢利帮助帝国主义粉饰太平。

三、史量才、张季鸾政治立场比较研究

(一)史量才政治立场探究

日本侵华,史量才以“重新闻”为方针以求中立。九一八事变之后,民族危机空前强化,史量才受到共产党人的影响,爱国心被全面激起。当蒋介石忙于追杀共产党人时,史量才在《申报》上连发时评批评蒋介石统治下的中国“政治黑暗”。在此期间,《申报》还发表了相关文章指出国民党贪污腐败之实。

此外,《申报》还针对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发表一系列评论,揭露日本侵华之暴行。1932年,《申报·自由谈》开始改革,并启用了一大批进步文人,无疑影响到了国民党的统治地位。

(二)张季鸾政治态度剖析

张季鸾对蒋介石的批评闻名于历史,其中代表作为《蒋介石之人生观》,并讽刺其“离妻再娶,弃妾新婚”,还批评他“不学无术,为人之祸”。另外,在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后,张季鸾曾发表《党祸》一文,抗议蒋介石的倒行逆施之举。日本侵华之后,他基于民族危机这一立场,认为只有集体拥护国民党为“国家中心”,抗日大任才可能完成。尤其当西安事变发生时,张季鸾发表时评,为其和平解决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史量才、张季鸾政治态度比较研究

史量才对蒋介石的批评代表作为《欢送》,时值1931年,蒋介石受形势所逼,不得不下野。史量才此举无异于在蒋介石伤口上撒盐。张季鸾的代表文为《蒋介石之人生观》,此时蒋介石正处于事业上升期,此文并不威胁其政治生涯。日本侵华之后,史量才、张季鸾二人政治立场发生了巨大的转变。淞沪会战后,上海成立地方维持会,史量才被推为会长,激起了其报国之心。张季鸾的转变表现在对“文章救国”的新诠释;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张季鸾对蒋介石更是推崇。30年代后期二人政治转向是其晚年归途的“导火索”。此时的史量才思想倾向于共产党,事业的壮大令他更有恃无恐;而张季鸾对蒋介石及国民政府的认同度与日俱增。

四、结语

史量才与张季鸾在与政府关系处理上代表两种模式。日本侵华之后,史量才的产业越来越庞大,受种种形势影响,其思想逐渐“左倾”,批判蒋介石,将党内丑闻公布天下,最终使蒋介石动了杀心。而张季鸾在民族危机日益强化的时代背景下,呼吁“国家中心论”,提出“明耻教战”,这一方案迎合了蒋介石的抗日策略。

综上所述,就媒体如何处理与政府的关系而论,以史量才为代表的报业托拉斯与张季鸾的“小骂大帮忙”两种模式之间,孰优孰劣,已见分晓。

[1] 张育仁.自由的历险:中国自由主义新闻思想史[M].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21.

[2] 徐铸成.报人张季鸾先生传[J].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6,4(1):5.

[3] 吴廷俊.新记《大公报》史稿[M].武汉出版社,1994:111.

[4] 张季鸾.季鸾文存(上)[J].北京大学学报,1989,2(8):2.

G219.29

A

1674-8883(2016)22-0123-01

谢莹洁(1992—),女,湖南岳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新闻业务。

猜你喜欢
报国实业蒋介石
李迪川:矢志不渝,逐梦报国
中牧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中牧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中牧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坚守初心 治水报国
报国何时尽此心
心无旁骛做实业 扶贫助困为人民
航空报国岁月稠
蒋介石为八路军改名的真实目的何在?
叶剑英与蒋介石分道扬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