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为维
(四川文理学院,四川 达州 635000)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析
——以专业见习为例
王为维
(四川文理学院,四川达州635000)
摘 要:为适应时代发展,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应不断加强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专业见习作为四川文理学院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受到学校的高度重视。本文就该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见习教学模式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提出相关建议,以备实践教学参考。
关键词: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见习;实践教学
近年来,我国广播电视编导专业高等教育发展迅猛。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既需要丰富的理论知识铺垫,也具有极强的实践性特征。能否制作出一个优秀的视音频作品是判断该专业学生专业技能掌握情况的最佳手段,所以实践教学成为该专业必备的项目。“目前各高等院校为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创建的实践教学平台普遍有限。”[1]为了培育出优秀学生,四川文理学院文化与传媒学院在人才培养方案设置、教学大纲、开课计划、教学考核方式等方面均考虑到编导专业实践性强的特色,进行教学方面的实践探索。除此外,我院一直采取专业见习、寒暑假实习、大四实习等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措施。专业见习与寒暑假实习、大四实习相比,是一项有组织、有预控、集体参与的实践活动,是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专业见习是文化与传媒学院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内容,旨在锻炼学生实践创作能力,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自2009年建系以来,我院每年都会组织大二同学进行集体专业见习。一般该环节安排在每年4月或5月,见习时长为一周或两周。由各个班级提出见习申请、见习方案、并备选见习地点,学院慎重考虑后会进行统筹调度。编导专业见习分为前期准备、见习创作、汇报总结三个阶段。
前期准备阶段,按照教学安排,在规定时间内,班级负责人(一般为班长和团支书负责)进行见习策划方案汇报,经过学院许可后,学生自行和旅行社联系,学院在此阶段提出相关建议。学生提交的策划方案包括策划目的、意义、内容、行程安排、住宿安排等具体事务。各个班级分为若干小组,每组都要撰写详细见习作品策划案。此部分以学生行动为主导,学院加以优化项目计划并提供合适的方案和建议。学生提出见习申请的同时,学院也积极准备专业见习事宜,比如策划方案的审核以及适当调整;召开见习动员会;带队教师和管理教师、各组指导教师安排;教学设备分配等等。见习动员会面向所有专业见习学生及带队老师。在会上,学院领导就见习的安全问题、纪律问题及专业创作等问题提出要求,强调见习的重要性。会后,各个小组提交详细的作品方案,和指定指导教师联系。指导教师结合见习地点、专业设计等提出改进方案。从前期策划、中间拍摄到后期制作,专业指导教师都参与其中,以对各组作品进行有效指导。
中期见习创作阶段分为两部分。首先,按照行程安排,学生深入景区、文化园区及具有地域民俗风情的文化街进行采风,围绕前期选题策划拍摄素材,并根据实际情况和专业老师的意见做适时调整。此阶段,见习带队老师及管理老师需监督学生作品创作、维护安全秩序,每天定时和学院汇报当天情况,以保障信息畅通,确认学生安全。其次,素材摄制完成后,需集体返校进行后期制作。一般要求学生两周左右完成制作任务,提交见习成果。
汇报总结阶段,广播电视编导教研室举办专业见习成果汇报会,对专业见习的成绩和效果进行评价和总结。学院组织相关教师对见习作品评出成绩并将相应学分录入学生教学系统。编导专业见习纳入学分制中,因病或其他事宜无法按时完成见习任务的同学,将没有此次见习学分。学分的获取要采用其他方式或纳入下一届见习中去。在汇报会现场,各组选派一名代表就小组创意、制作、感悟等进行主题发言,并展示部分成果。学院领导或专业教师就整体见习情况及见习成果进行总结发言。
自从实行专业见习实践教学模式以来,很多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同学利用外出见习时机拍出了不错的作品,取得较好成绩,并在学校等机构举办的赛事上斩获佳绩。但是,在专业见习中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部分见习同学的心态存在问题
部分同学因为见习地点设在本市外,见习学习动机出现偏差,用好奇游览的心思去见习,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对于这部分学生,我院以批评教育方式为主,班主任、带队教师等均给见习班级或个别同学进行思想教育,帮助学生摆正心态。同时教师需强调纪律教育,严格按规定行事,不许单独行动。对于极个别不顾学院的严格要求私自行动者,学院将进行严肃处罚。
(二)小组前期策划方案的完善程度不高,和指导教师的联系不够密切,指导教师的调控程度也有待提高
根据笔者以及其他教师的见习指导实践情况来看,学生在策划方案规划中过于“大”和“空”。策划案往往只勾勒出大概想法,具体实施过程也不够细致。同时学生和指导教师的联系不够紧密。以2015年专业见习为例,笔者一直在督促指导小组提交和完善策划案,但两个小组很少主动提及策划案,自觉能动性偏差。其他教师也反映存在同样情况。此外,部分指导教师不与学生同行,对外出情况不了解。返校后,学生、教师正常上课,见习后期制作只能依靠学生课下完成,小组成员和指导教师的沟通基本依靠自觉执行,教师的指导调控程度有待提高。
(三)选材创作上的局限性
大学生相对而言经历单一、生活简单,故在创作作品时思维的局限性比较明显。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见习创作一般分为微电影和纪实作品两大类。大部分同学选择结合见习地点进行宣传片制作。以宣传地区特色、展现城市风
貌为主的纪实作品盛行,题材撞车率较高。少部分同学进行微电影制作,但微电影的题材往往局限在大学生简单俗套的爱情故事里。如何打破选材的单调进行多元化题材创作是见习中的重要问题。
(四)作品考核制度需要明示,并起到警示作用
目前我院专业见习实行成绩制和学分制。见习结束后,学生需提交见习成果、见习思考等材料。部分不合格同学将没有学分。根据实际情况调查,很多同学虽然知道成绩制和学分制,但因为没有亲自看到成绩、学分导致部分同学从心理上对见习重视程度不够,甚至不想参加见习。
专业见习将实践教学从课堂上放置到课堂外,从理论讲授变换为实操训练。同学们既可以对祖国文化历史等有直观了解,且在陶冶情操的同时也进一步提升专业技能。为使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见习实践教学发展得更好、更有特色,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加大专业见习教育力度。很多同学对见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态度不端。所以学院需预先加大专业见习教育力度。开学初就可以利用班会、院会、授课间隙等方式增强见习宣传,提前安排指导教师,方便各组同学与教师就作品情况进行详细沟通。总之,前期需要在各个层面对学生进行专业见习教育,以提高学生的重视程度,为创作出优秀作品做准备。
其次,强调前期准备的重要性。很多同学有“轻视前期准备,只注重设备操作”的认知。殊不知前期准备的多寡优劣直接影响后期作品的完成效果。前期准备分为三个方面:学生准备、学院准备、教师准备。在此,笔者针对和见习创作有密切关系的学生准备、教师准备两方面进行讨论。抛开学生分组、路线安排等事务,仅就创作而言,学生准备包括对见习地区的资料搜集、依据相关资料讨论作品创意、提交详细策划案(比如创作类型、创作目的、创作思路等内容)。教师准备是指提前和学生进行作品方案的沟通(比如选材上的指导,创作方案中存在的问题,改进措施等)。教师要对学生的题材选择进行有效把控,防止出现题材过“大”、过“空”、操作性差等问题。根据实践经验,前期准备不充分,会增大中期摄制环节和后期剪辑环节任务量,还会导致素材不足、甚至后期剪辑时需重新安排思路现象的出现。一般后期制作时素材已经确定,此时重新规划作品,素材的充足性、选材的限定性等不可弥补。这一方面加大了后期制作同学的难度和压力,另一方面作品的出色程度会减弱。见习前期、中期和后期三个环节是层层递进的关系,前期准备不当直接影响中期和后期制作。
再次,提高见习成果考核方式的贴近性。“贴近性”强调专业见习和学生的关系贴近,见习成果要及时展现,成果考核及时给出,并让学生切身感受到。考核方式及奖惩措施能让学生深切认识到专业见习和自己息息相关,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见习的认识力度和重视力度。见习结束后,除了根据见习成果给出相应成绩和学分外,还可以引入课程考核中去,见习成果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进入课程成绩中。这样一来,反馈周期越短、和学生奖惩越相关,越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见习不仅锻炼学生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更能锻炼和提高专业技能。对于专业见习实践教学模式,我们不仅看到它的优点和成绩,还应该为它的更好发展做出努力,使编导专业实践教学发展得更有特色,使学生更能学到知识。
参考文献:
[1]张瑞.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策略[J].天中学刊,2013(05):123.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16)05-0255-01
作者简介:王为维(1986—),女,山东泰安人,四川文理学院文化与传媒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媒介文化与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