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党报时政记者如何利用“有限”资源挖掘好新闻

2016-02-28 18:59:38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挖掘新闻线索调研

武 健

(邢台日报社,河北 邢台 054000)



浅谈党报时政记者如何利用“有限”资源挖掘好新闻

武 健

(邢台日报社,河北邢台054000)

摘 要:只要不放弃对新闻理想的追求、不断提高职业素养、保持较高的新闻敏感,时政记者也能在大量领导调研、会议报道等“有限”的资源中,发现、采写更多的好新闻。

关键词:时政记者;会议;调研;挖掘;新闻线索

在很多的同行眼中,时政记者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一方面,由于做好时事政治报道是党报等主流媒体的头等大事,也是主流媒体的安身立命之本,因此时政记者在党报等主流媒体中的作用就显得举足轻重。另一方面,时政类报道都有着严格的要求和规定,这就决定了这类报道有着一定局限。

时政记者真的写不出好新闻吗?这个结论当然是片面的,更是不科学的。笔者认为,只要不放弃对新闻理想的追求、不断提高职业素养、保持较高的新闻敏感,也能在大量领导调研、会议报道等“有限”的资源中,发现、采写更多的好新闻。

一、“巧开会议”,深挖新闻线索

有的记者认为,在时政采访活动中,“盯会”是最省心的一种:要到领导的讲话材料,摘出观点,然后按照“领导指出、要求、强调”分为三段,一篇时政新闻稿就完成了。这样的记者不可能发现好的新闻线索。

其实,在很多会议里都隐藏着大量的新闻线索。怎么发现呢?需要记者时刻保持较高的新闻敏感性,目光不能只停留在领导的讲话稿和仅仅完成一篇时政报道上。大会有哪些议程、典型发言里有哪些好的经验做法、全市今后对这项工作会如何安排部署、出台哪些利好政策等,抓住这些问题,就能在完成会议报道之外,发现其他的新闻线索。2014年11月26日,邢台市政府曾召开会议,对全市建成特高压能源通道进行安排调度。在完成规定的时政报道之余,笔者敏锐地觉察到这也是一项重要的新闻线索。建设特高压能源通道将会给我市带来哪些利好、我市将如何建设、预计什么时候建成……带着这些问题,记者持续跟踪挖掘,采写出《我市将建特高压能源通道 邢台电网预计受电约200万千瓦时》的新闻稿,并在《邢台日报》一版刊发。

除了对会议中发现的有价值内容进行持续跟踪挖掘外,用好、用活会议材料也会为我们发现好新闻提供重要线索。

第一,对会议中讨论通过的办法(草案)进行持续跟踪。在一些地方性的规定出台之前,市政府往往会召开会议,听取、征求相关部门建议。以市政府常务会议为例,会议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对即将出台的一些地方性法规、政策进行讨论。这就要求记者要有耐心,以“放长线钓大鱼”的心态,持续跟踪新闻线索,并在政策正式出台后,第一时间采写出政策解读等新闻稿件。

第二,要用好大会中的典型发言材料。在时政记者经常参加的会议中,有一类是总结部署会和经验交流会。会上常会印发一些交流材料,有些记者认为这些材料对完成时政报道价值不大,常常扔到一边。然而,这些交流材料的内容很多是对行业、部门内的典型经验进行推广。仔细研读这些材料,往往也能发现好新闻。仔细阅读材料后,笔者发现,这些县市区的做法独具特色,可操作性强,效果明显,具备在全市推广的价值。会后,笔者专程深入这些扶贫样板县进行实地采访,对当地的经验做法进行细致挖掘,先后采写出《平乡:贫困户抱团“上网”奔富路》、《临城:企业龙头带动2.85万农户致富》等一系列以扶贫攻坚为主题的新闻稿,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二、“跟好调研”,发现全市重点工作亮点

有些记者认为,参加领导的调研活动,就是记录一下领导都视察了哪些地方,说过哪些话,然后加以整理,自己的任务就完成了。如果每个时政记者都这样做,那会淹没多少好的新闻线索啊!

我们要注意的是,市领导调研常常针对某项工作,或解决某个专项问题开展,这些工作、问题,常常和一个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关。因此,记者跟随市领导参加调研活动时,应该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发现、捕捉紧扣当地时代脉搏的新闻闪光点。

2012年,邢台市开展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该市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开展以来,各级党委、政府和村委会、村民以治脏为中心,通过各种有效措施,清理村内积存多年的垃圾。

为了进一步加强这项工作的督导,2012年7月中旬,分管这项工作的市领导先后来到新河、南宫等县市进行调研。

随行记者跟随市领导听取了相关部门的汇报,来到环境卫生治理样板村实地查看,并和村民、村庄的保洁员进行交谈。调研过程中,笔者发现,这个村庄的卫生整治效果好,得益于村里设立的垃圾分类制度。农村也能做到垃圾分类处理?笔者敏感地发现这是一条值得挖掘的新闻线索,并经过深入了解,采写出《小村庄赶了垃圾分类的“时髦”》的新闻稿,在《邢台日报》头版显著位置刊发。

除了调研,时政记者经常参加的项目观摩、领导外出现场办公会等也会出现不少新闻线索。只要记者有一双善于发现新闻的眼睛,就可以把领导的调研变成自己的“走基层”,采写出紧扣时代发展脉搏,群众又喜闻乐见的新闻。

三、“紧扣中心”,做好深度报道

笔者常常参加时政活动,能在第一时间了解中央和地方党委一个时期的中心工作。2015年,邢台市开展大气污染深度整治工作,并划定玻璃行业深度治理“路线图”,以实施天然气改造及脱硫、脱硝和烟气治理设施建设为重点,全面打响玻璃企业深度治理攻坚战。

2015年5月29日,笔者跟随主管副市长来到全市玻璃产业聚集区,就大气污染整治效果和企业发展进行调研。调研中,不少玻璃企业纷纷反映,对既有玻璃生产线实施系统的减排改造在全国尚无成熟经验,企业走了不少弯路;一条浮法生产线就要安装约四千多万元的脱硫脱硝设备,这样一来,玻璃制造成本提高了,利润空间就被挤压了,致使我市玻璃产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

作为全市支柱产业之一,玻璃产业未来如何发展事关全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环境综合治理成效,这个坎儿该怎么过,对以玻璃行业为代表的传统产业未来如何发展带来什么启示?调研过后,笔者认真研究采访得来的材料,对问题进行梳理,并在玻璃产业聚集区进行深入采访,最终采写出深度报道《沙河玻璃:进一步,才会海阔天空》,得到市委的肯定。

由此可见,时政记者手中不是线索匮乏,而是掌握了大量的新闻资源,关键是怎么去发现、去梳理、去选择。因此,记者需要不断提高职业素养,真正发挥党和人民喉舌的作用,为读者写出更多生动鲜活的新闻来。

中图分类号:G21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16)05-0175-01

猜你喜欢
挖掘新闻线索调研
人大到基层调研应做到“三不”
人大建设(2019年2期)2019-07-13 05:41:06
调研“四贴近” 履职增实效
人大建设(2018年10期)2018-12-07 01:14:02
将“再也没有”带向更有深度的思考中
古诗词教学中艺术内涵的挖掘策略
关注数学思考 提升数学本质
文理导航(2016年30期)2016-11-12 15:02:43
大数据技术在商业银行中的应用分析
新闻线索
脚踏实地扶贫调研
红土地(2016年9期)2016-05-17 04:31:55
电视台记者获取新闻线索的有效途径研究
新闻线索的筛选与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