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敏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个生字。理解古诗词句的意思。
2.结合图画和注释,了解古诗的大意。
3.感受杭州西湖的美,增强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对诗,解诗题
1.师生对诗,复习引题。
师:“相见时难别亦难”,有人说,离别是诗,离别是歌,离别是泪水,我们读过“桃花潭水深千尺”——(生接“不及汪伦送我情”);我们也读过“孤帆远影碧空尽”——(生接“唯见长江天际流”);我们还读过“劝君更尽一杯酒”——(生接“西出阳关无故人”)……
2.揭题解题,简介作者。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送别诗。(板书: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1)谁来读一读题目?
(2)读完题目,你知道了什么?谁来说说题目的意思?
(3)谁在送林子方?对作者杨万里,你有哪些了解?
二、初读,品诗味
1.了解了作者,现在来读诗,会读吗?请用你喜欢的读书方式读一读。
2.谁来读?(读得正确)谁还想读?(读得流利)
3.读正确、读流利还不算会读,还应读出诗的节奏来!大声地读一读,用“//”标出。
4.你可以这样读?你还可以这样读?
5.我们在读诗词的时候,不仅要读得字正腔圆,还要有板有眼,要读出诗的韵味。
6.齐读。
三、品读,明诗意
(一)理解: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哪一句话描写了西湖的荷叶与荷花?(出示诗句)
2.同桌交流。
3.品读赏析。
(1)体会“绿”。
从哪个词读出了这种美?
“无穷碧”会是怎样的?(指名说。指导朗读。)
(2)体会“多”。
从这一行里你还感受到了什么美?从哪里体会出来的?
“接天”是怎样的一幅景象?能读出来吗?
(3)体会“红”。
荷叶如此之绿,荷花如此之红,真令人过目不忘呀!
4.这么绿的荷叶,这么红的荷花,想去看看吗?(出示图片)
5.无穷的碧,别样的红,组成了一幅一碧万顷、连接天日的画卷,这就是西湖六月的荷塘美景。(齐读)
(二)理解: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1.面对这艳丽、热烈的西湖美景,难怪诗人要发出这样的赞叹!(师范读)
2.自由练读,谁来当小诗人夸夸西湖?
3.西湖其他季节也很美,但每个季节的美却各有不同。出示图片。(师配乐介绍)
4.在大家眼里,西湖的夏天是怎样的?
5.西湖一年四季都美如画卷,但又各有不同的景致。而诗人在送林子方时正好看到夏天的西湖美景,所以诗人发出这样的赞叹。(师生合作读)
6.指导背诵。
四、表达,抒诗怀
1.大家入情入境,读得如诗如画。分别就在眼前,作者和林子方会说些什么呢?展开想象,写一写。
2.交流。
3.千言万语、万语千言都凝在这首诗里,齐读全诗。
4.一池的荷叶红花,让我们读出了别样的风景,别样的滋味,如果谱上曲唱出来,会给我们怎样的美感?让我们侧耳倾听吧!(播放古诗新唱《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五、总结,凝诗髓
1.总结:同学们,骄阳似火中吟诗,它是你解渴的一杯清茶;月圆人欢时吟诗,它是你抒情的一枝红花;烦恼萦绕时吟诗,它是你消愁的一曲笙歌。就让我们在诗文化的浸润中茁壮成长,营造出属于自己的碧海蓝天!
2.作业:背诵古诗,继续搜集描写荷花及送别的诗句。
指导意见(安徽省合肥市教研员刘学山):
课伊始,教者与学生对诗,引题释题,创设了一个抓心的情景,并为这个情景营造出一个抓心的“场”,而师生都处在“场”的亢奋状态。课堂上“你可以这样读”、“你也可以这样读”、“你还可以这样读”……呈现了多姿多彩的诵读版本,体现了阅读过程的“物我回响交流”,设计可谓精妙。但把具有感情色彩的语言做理性的分析,不是属于古诗的诗意课堂。自主的、诗意的古诗课堂应该让学生调动自己的一切感官和经验,去感受词语的气息,去触摸诗句的质地,去把握古诗的脉动。在第三环节,建议教者抓住诗中的“莲叶荷花”,展现给学生一个诗情画意的意境,让学生徜徉在美轮美奂的图片中欣赏荷塘的美景,在如泣如诉的音乐中品读诗人的离情别绪。这样,由词到景,由景到词,再由词到诗,学生既理解了诗意,品味了诗韵,又丰富了语言的积累,课堂也为此有了温度和深度。与此同时,教师可以指导朗读为主线,采用多种读书形式,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读中内化,读中生情,进而以情促读,以情导读。在听范读、想象画面读、引读、自由诵读、男女生赛读中,学生凭借现有的语感“图式”,游刃于字里行间,浮想联翩,神与物游,解读、同化、丰富着古诗意境。至此,崭新意象油然生成,呼之欲出,进而唤醒经验,激活体验,移情换位,提炼境外之象,学生终得以跨越千年时空,触摸文字的脉搏,体会作者的情思。这般“无限风光”,绝非专注于咬文嚼字所能祈望的。正是:汝果欲“教”诗,功夫在诗外。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抓住关键词“无穷碧”“别样红”感受六月西湖的美丽风光,并引导学生在探究其原因的基础上感悟诗情,领悟诗人“以景寄情”的表达手法。
3.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想象、欣赏、背诵,体会诗人的情感和诗句的语言之美。
【教学过程】
一、对诗,解诗题(同初设计)
二、初读,品诗味(同初设计)
三、赏读,悟诗情
1.反复地读了好几遍,大家读得很美,大家从诗中读懂了什么?
2.是啊,如果说杭州是人间天堂,那么西湖就是天堂里最美的一颗明珠,其中西湖十景尤为壮美(课件出示西湖十景),能看出这首诗写的是哪一景吗?(曲院风荷)此时,诗人来到西湖,为何不写平湖秋月、雷峰夕照、三潭印月等美景呢?
3.诗人的视角是多么独特!写景,就是要抓住景物的特别之处,请同学们默默地读一读这首诗,诗人见到的是怎样特别的莲叶?怎样特别的荷花?(出示:“接天连日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4.指导朗读:读出荷叶之多、之绿、之广;荷花红得有层次,红得鲜艳,红得通透。
5.无穷的碧,别样的红,组成了一幅一碧万顷、接天连日的画卷,这就是西湖六月的荷塘美景!请大家齐读。
6.多美的意境啊!此时,作者的心情怎样?
7.(配乐)同学们,随着音乐,让我们静静地走进西湖,自由地读一读。(指名读,男女生赛读。)
四、想象,绘诗境
1.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展开想象,能否在眼前绘制一幅西湖荷塘的水墨画?
此时,美丽可爱的荷花、荷叶就在你眼前,清风徐来,荷香阵阵,那满塘的荷叶挨挨挤挤,随风摇曳;再看那星星点点的荷花,亭亭玉立,暗香浮动。此时,你就是一朵荷花,一片荷叶,池塘里的一池水,荷花上的一只蝴蝶。请睁开眼睛,用你的声音,你的表情抒发你此时的感受。大家齐读全诗。
2.正是这绿叶红花,让诗人深深陶醉其中,不禁发出这样的赞叹——(出示:“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你觉得这句诗中,哪个词饱含着作者的赞叹?
3.是啊,遍览山川的杨万里只到过西湖吗?但“毕竟”是西湖的风光最美,西湖只有六月的莲叶荷花吗?但“毕竟”是西湖六月的荷花最美啊!来,读好它!(出示:“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五、品读,明诗意
1.学到这里,我想诗句的意思,同学们一定都理解了,小组内交流。
2.理解了诗意,再来读诗句,老师相信,大家一定能读出别样的精彩!请齐读。
3.真美!可是,同学们,当我们从这一池的荷叶荷花中抬起头来,再读诗题,你有没有新的发现?有送别之意吗?有林子方吗?写的全是西湖美景,谁能大胆地猜测一下,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补充资料)
4.同学们的感悟很深刻,这里面,可能还有你没有想到的,让我们再往这首诗里走走。自由读全诗。
5.荷,被国人赋予了多种意义,你认为诗人写荷相送,可能还想表达什么?
6.诗是最凝练的语言,让我们把这份淡淡的离愁读到字里行间去。(师引读,生接读。)
师:如果你就是杨万里,当你和友人畅谈一夜,从寺院中走出时,一幅清秀优雅的荷花图跃入眼帘,你会吟诵——
师:当你和友人漫步岸边,与友人依依惜别时,阵阵荷香迎面扑来,沁人心脾,你会不由自主地吟诵——
师:当你和友人荡舟湖中,从层层叠叠的荷叶中穿梭而过依依话别时,忽见阳光下的荷花竟如此晶莹剔透,你会情不自禁地吟诵——
7.指导背诵:同学们不仅读出了西湖的别样景,也读出了诗人的别样情。古人以诗明志,以诗寄情,试着把它背下来。(指名有感情地背诵。)
六、表达,抒诗怀(同初设计)
七、总结,凝诗髓(同初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