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瑞霞
(运城市广播电视台,山西 运城 044000)
电视媒体创意与策划研究
——以法制新闻类节目《今日说法》与《普法栏目剧》为例
刘瑞霞
(运城市广播电视台,山西运城044000)
摘 要:如今,好的创意与策划已经成为电视媒体收视率的重要基础与保证。只有准确把握观众日渐丰富的心理与多元化的需求,让节目更具有个性化与人文化,才能始终保持较高的收视率。本文主要以《今日说法》与《普法栏目剧》这两个法制新闻类节目中的佼佼者为例,来分析电视媒体应如何使节目更具创意,策划更为合理优秀。
关键词:电视媒体;创意;策划研究
随着人们的法律意识的逐步增强,对法律的了解和需求也在日渐增加。电视媒体具有传播正确价值观的重要职责,因此许多法制新闻类节目开始出现在银屏上,对普及法律知识有重要作用。大多数法制新闻类节目都采用案例讲解的方式,通过对犯罪案例的详细分析,帮助观众更好地了解与其相关的法律知识。要想在众多的法制新闻类节目中脱颖而出,就需要节目本身具有良好的创意与策划。
(一)故事与演播室访谈相结合的形式
故事与演播室访谈相结合的方式,是指采用演播室访谈的方式对犯罪故事中的细节进行详细分析,通过专业人士对犯罪故事中的要点进行分析与讲解,将晦涩难懂的法律知识以最通俗、最直接的方式讲述给观众。[1]其中最典型的就是《今日说法》。
《今日说法》是中央电视台创办的第一档全日直播法治栏目,从1999年1月2日创办至今,已经有16年的历史,时至今日仍是老百姓最喜欢的法制新闻类节目之一。《今日说法》每天中午12:38播出,每集30分钟,主要从当前热点新闻事件入手,使观众能与法律专业人士进行讨论,极大地带动了观众的积极性,普及了法律知识,建立了法制类新闻节目的品牌,为立法与执法监督起到了重要的推进作用。
(二)情景展现的形式
情景再现是通过现代科学媒体技术,并与相关执法部门建立良好合作的前提下,对犯罪故事进行二次创作,以情景剧或系列剧的形式真实地再现,让观众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的正义,以达到普及法律知识、伸张正义、警醒世人的目的。[2]
《普法栏目剧》就是这一形式的代表。《普法栏目剧》是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中一档以普及、宣传法律知识为目的的节目,每天20:49播出,时长50分钟左右。该节目详细展示了犯罪现场、犯罪过程与侦破案件的过程,其真实地还原犯罪故事,生动形象地展示枯燥的法律知识的方式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普法栏目剧》主持人简明扼要地概括犯罪故事,引出悬念,牢牢抓住了观众的注意力。它以真实的案件为基础,生动地展示了整个案件的经过,让观众在观看的过程中深深地感受到法律与天理昭彰的正义。通常一个案件故事分为上、下两场,并用广告将节目很好地分割开来。广告后,主持人对故事的内容、主要任务及所涉及的法律问题进行简单的交代,并成功引出后面的剧情,时刻抓住观众的吸引力,同时起到了普法与社会教育的作用。
这两档节目在形式上各有千秋。《今日说法》为普通老百姓提供了一个与法律专业人士沟通交流的机会,通过犯罪故事的短片将二者连接在一起,让观众能够更好地接触并了解到专业的法律知识。例如,通过专家对案件的分析,观众可以明白犯罪嫌疑人具体犯了什么罪,该罪与我国哪些法律有关,遇到类似的情况我们应该如何运用法律维护自身的权益与人身安全等。《普法栏目剧》则是以真实的犯罪案件为基础,让观众在观看案件故事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了解到相关的法律知识,将法律知识变得更为生动、具体、通俗化,同时也更具有社会教育意义,扩大了受众群,很好地履行了电视媒体传播的责任与义务。
(一)法制新闻类节目的策划
《今日说法》采用的是故事与演播室访谈的形式,所以该节目每一期都是独立的。针对一个故事中的法律要点进行详细、全面的分析,这样既显示了节目的专业性,也让观众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同一类或相关的法律知识。
《普法栏目剧》采用的是情景再现的形式,因此该节目的综合性与连贯性更强,其涵盖的内容与讨论的话题也更多。该节目的策划主要体现了“在多不在精”的理念,因其受众面广,为了照顾到各类观众的需求,综合性是该节目策划的中心。
(二)法制新闻类节目的创意
《今日说法》的创意体现在主持人身上,引出案件主体,把握讨论方向,主持人是非常重要的存在。作为一档专业性很强的法制类新闻节目,《今日说法》中撒贝宁与元元两位主持人都秉承严肃、严谨的主持风格,但在与专家或观众连线时,这种距离感又被很好地消除了。其无疑成为之后法制新闻类节目主持人争相模仿的对象。[3]
《普法栏目剧》也是将创意体现在主持人身上,节目中路一鸣、王筱磊及屠化各有自己的主持风格,改变了观众对法制新闻类节目主持人严肃、严谨的印象。他们不再端坐在镜头前一板一眼地给观众传递信息或引导节目,而是自然地与观众以闲话家常的姿态讲新闻、说法律,让观众感到十分亲切。
两档节目都非常重视与观众的连接性,虽然表现方式不同,但作为法制新闻类节目,普法、宣传法律的核心是不能改变的。[4]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自己的节目个性与风格,重视与观众的互动和联系,才能始终受到观众的喜爱。
通过对两档经典的法制新闻类节目的比较,我们可以发现,电视媒体要想制作出好的节目,就必须要有自己的风格与特色。法制新闻类节目要更加的平民化与悬念化,毕竟节目面向的大多数观众还是对法律不是很了解的平民百姓,若太过专业,反而会缩小节目的受众群。通过对案件故事的悬疑化,能够始终抓住观众的眼球,最大限度地吸引观众。在故事的剪辑与选择上,要注重其真实性与综合性,如此才能拓展节目的深度,并让案件故事更具有社会教育意义。《今日说法》与《普法栏目剧》虽然没有完全做到以上几点,但都很好地找准了自己的节目风格,并加入了适当的节目创意,体现出了节目自身的个性化与人文化。
参考文献:
[1]衣昌,夏政伟.如何打造电视传媒的品牌栏目[J].科技传播,2015(16):31-32.
[2]刘珂.法制节目中的示众与警示——以央视《今日说法》为研究对象[J].记者摇篮,2015(12):57-58.
[3]张伟.如何做好电视法制节目的策划[J].商,2013(10):147-148.
[4]何淑文.《今日说法》品牌战略分析[J].电视研究,2012 (07):50-52.
中图分类号:G22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16)05-01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