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强 张东辉(整理)
培养学生丰厚的语文素养,要做到由课内向课外拓展延伸,进行多方位、多角度课外阅读推荐。课内外的融合让学生通过一座小桥看到一片广袤的风景。
1.低年段:由一篇篇短小课文到一本本有趣绘本
课程标准对低段阅读的要求是: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好的教学不应只停留在研究如何教上,而应该研究教什么。一年级,学完拼音后,我就开始进行课外阅读指导。《爷爷和小树》写出了人与树之间的关系是多么亲密、和谐。课文是以孩子的口吻写的,非常适宜孩子朗读。学生在朗读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爷爷爱护小树行为的感染。这是一篇关于爱的文章,于是我相机指导学生读《猜猜我有多爱你》。具体分为五步走。导入: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本故事书想和你们分享,故事中的两只兔子也和书中的爷爷和小树一样,互相爱护着,我们一起来看看故事书的名字是什么?请一个同学来读书名。“爱”字在哪里?谁能指给大家看?其他的字可以不认识,可是这个爱字你一定要认识;第二步:阅读绘本;第三步:师生品读故事,谈谈自己最喜欢哪个情节;第四步:演故事;第五步:拓展说话练习。(周青工作室徐雪莲)
还可以尝试将教材以主题类别重新编排,拓展相应主题的书籍,例如二年级的《沉香救母》《花木兰》等亲情主题,相应拓展了《妈妈的红沙发》《记忆的项链》等三十余本绘本,进一步拓宽亲情界限,更深入了解亲情的含义。(胡冬梅工作室钱曦)
2.中年段:由课文作者或主题延伸到童话集、科普读物等
随着学生理解、阅读能力的增强,中年级的课文篇幅逐渐增长,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名家名篇。此时也是学生好奇心旺盛的时候,对于一切新知充满了了解的欲望。此时在课文学习基础上,引导学生走进课文作者的相关书籍,或类似主题的整本书阅读,会获得立竿见影的效果。
以人教版三、四年级教材为例,如学习《争吵》《卡罗尔》之后,引导学生对《爱的教育》的两次研读,还可进行一次三、四年级的纵向对比阅读;学习《蜜蜂》后读《昆虫记》;由《去年的树》走进新美南吉的童话集;由《女娲补天》到《中国神话故事集》、《普罗米修斯》到《希腊神话》等。通过这些与课文内容紧紧相关的整本书阅读,进一步拓展学生视野,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在积累的快乐中保持进一步阅读的兴趣。
3.高年段:由单元学习到主题式名著阅读
在低、中年级长期阅读积累的基础上,进入高年级的学生已经不满足于浅显易懂的儿童文学或科普读物。在大量快餐文学泛滥的时代,引领学生到经典名著中去寻找最佳营养。这里所说的经典名著不只是儿童文学作品,要给予学生跨进更广阔的阅读空间中。还以人教版教材为例,如:五年级下册,在学生充分感知严监生、王熙凤、武松、诸葛亮等精彩生动人物描写,引出原著部分精彩文字,营造由一个单元到一系列名著阅读的阅读氛围。如由严监生到《儒林外史》的阅读,再到以“吝啬”为主题的名著阅读中,学生们开展了《吝啬鬼》《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威尼斯的商人》的阅读讨论。不要以为学生看不懂,也不要以为他们不爱看,我在班级做过这样的阅读推荐与讨论,学生们的阅读视野一下子扩展开来,由此进一步展开对于经典名著的广泛关注与阅读。(张东辉工作室张东辉)
唯有充分的阅读,才能有精彩的写作。阅读是知识积累的有效途径之一,学生通过阅读开阔了视野,丰富了思想,积累了素材,如此,写作时才能左右逢源,信手拈来,充分客观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我很重视将“整本书阅读”与课内习作相融合,让学生在阅读中充分吸收,积累习作素材,学习表达方法,提高习作水平。
1.注重在阅读整本书时优美词句及精彩片段的摘抄积累
词语是构成文章的基本语言单位,对学生来说,只有积累了丰富的词汇,写作时才能信手拈来。精彩片段的积累有利于学生学习作者表达方法。四年级的时候我们班开展了读《昆虫记》这本书活动,学生在读的过程中积累了许多的四字词,如:破茧而出、竭尽所能、金蝉脱壳、晶莹剔透、微不足道、威风凛凛等等。我鼓励学生将积累的词语在日记或习作中运用,给他们的习作和日记加分,学生兴趣很高,从积累到运用,让学生的语言由枯燥走向了生动。学生在读整本书的过程中还积累许多精彩片段,如“蝉是非常喜欢唱歌的。它翼后的空腔里带有一种像钹一样的乐器。它还不满足,还要在胸部安置一种响板,以增加声音的强度。”这样的拟人句在《昆虫记》中比比皆是,孩子们积累这样的片段,既是对昆虫的了解,更是对作者这种表达方式的学习。
2.朗读表达方法相似的精彩片段,选择喜欢的片段背诵
朗读是培养语感的最佳手段,也是学生最喜欢的一种阅读方式。有意识地将学生阅读的注意力集中到整本书表达方法相似的精彩片段上来,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记忆,在朗读中欣赏优美词句,学习表达方法,接受母语文化的浸润。在读《昆虫记》这本书时,我让学生将前期积累的作者运用拟人手法的句子找出三句,在课堂上声情并茂地朗读;在读《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时,我让学生找出人物描写的句子读一读,并鼓励学生尝试背诵自己积累的片段,课堂上进行赛背,评出“记忆达人”。
3.评析精彩片段,及时批注,感悟整本书作者独特的写作方法
注重积累并积极思考,同时养成做批注的好习惯,将自己在阅读中捕捉到的重要信息和想法及时记录下来,这样不但可以间接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也能让他们养好记录和总结的习惯。在读《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时,我和学生一起读,边读边在书上圈圈画画,还在感受较深的地方写阅读体会。学生也像我一样,读的同时圈画写批注,尤其是对一些精彩句段的评析,写得非常好。记得我们班有个孩子对《窗边的小豆豆》中写小林先生那段人物描写的点评很有意思:从“他的气色很好”这句话中我可以看出小林先生性格很好,他一定是一个非常和善,非常爱笑,非常乐观的人。俗话说相由心生,你想,一个爱生气,爱发怒的人,气色怎么会好呢?从这段人物描写中,我还知道了,描写人物外表的时候是和人的性格有关的。
4.仿创习作片段
在课外阅读中,因为针对精彩片段学生进行了有意识的积累,使他们的词汇得到了丰富,语感得到了增强;通过揣摩体会整本书独特的表达技巧,必然会被迁移内化,吸收借鉴。在这样的基础上进行仿写和创作水到渠成。在读完《昆虫记》这本书后,我让学生观察一种小昆虫,像法布尔先生那样运用拟人和想象来试着写一篇微作文。因为有了整本书的阅读积淀,学生的这篇微作文,语言生动,描写细腻,想象合理,颇有法布尔的风范。(张东辉工作室钱桂霞)
5.个性表达
阅读与运用,输入与输出,孩子的阅读,一定要给他们创设表达的机会,可以是书面表达,口语表达,或者绘画、表演等方式。从一定意义上说,师生共读尤为重要。兴趣激发,阅读提升等都有积极意义。孩子在阅读后,自然会受到语言的润泽,一部作品的语言风格会影响到孩子的语言表达风格。我们班就有一个孩子喜欢看侠义类的书,他的作文语言刀光剑影,情节充满惊险和刺激。
阅读最基本的目的就是积累谈资,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能够丰富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再与同学进行交流,这是一个良性循环。(孟纪军工作室王小荣)
1.讲故事比赛
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应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一年级下学期在学习《丑小鸭》时,我引导学生读《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并每周五进行一次讲故事比赛。讲故事,锻炼了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讲故事,提高了孩子们思维的条理性,让表述更符合逻辑;讲故事,还锻炼了孩子的理解力和记忆力。为了让孩子们有故事可讲,在二年级我推荐他们读了《皮皮鲁传》《小猪唏哩呼噜》《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书本里的蚂蚁》《会跳舞的摇摇》《了不起的狐狸爸爸》《第十二只枯叶蝶》《神奇校车》等十几本书,这些关于童话、科普、神话等方面的儿童读物,都是拼音版的,有利于孩子阅读。每周五的讲故事课成了孩子们最期待的时光。在这种复述聊天的过程当中,既能体会到分享的快乐,也能培养他们的成就感!认真倾听、语言表达、思维方式都可在这种阅读、分享、表达过程当中得到强化。
有了低年段阅读的基础,到了三年级,学生的阅读可以达到一个新的高度,读完《列那狐的故事》后,我们举办了第一次读书分享会。分享书中的故事情节,积累好词好句,体会书中人物的感情,教给学生读整本书的方法。
就“整本书阅读”教学而言,阅读前后的“指导”和“考查”就有导读推荐、读中推进、读后交流等课型之分。“阅读分享课”属于课后交流这种形式。这套书有六本,在交流的时候不一而足,交流《妖精老屋》采用的是情景回放型;《用点心学校》用的是朗读欣赏回味型;《狐狸的钱袋》用的是人物情感品悟型;《神奇扫帚出租中》采取语段积累型;《八卦森林》主要运用说话表达型;《老师丢丢脸》采用阅读仿写型,通过不同形式的推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周青工作室徐雪莲)
2.师生共游戏
对于一年级学生,每读完一本或系列绘本,我就从中提取一些信息,带孩子们玩一玩,让他们初步体验到阅读的乐趣。比如读完《大脚丫跳芭蕾》后,我和孩子们一起为贝琳达折一件漂亮的裙子,画一画可爱的贝琳达;共读完《圣诞节来了》,我们一起唱圣诞歌、装扮圣诞树、折圣诞老人,跟着音乐一起跳圣诞舞;《风中的树叶》使孩子们感受到冬天的树叶虽已经慢慢逝去,但它们却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给他人以温暖与快乐。课后,学生们纷纷去寻找落叶,做成树叶画,留下生命最美好的感动。这些作品,无一不向我们展示着阅读给学生们带来的乐趣与成长。
(胡冬梅工作室张海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