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媒体冲击下台湾《联合报》的应对策略

2016-02-28 11:24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11期
关键词:数据新闻联合报新媒体

罗 兰

(河北大学 新闻传播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



论新媒体冲击下台湾《联合报》的应对策略

罗兰

(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河北保定071000)

摘要:新媒体带来的巨大冲击使得“报纸消亡论”日趋成为现实。报纸作为传统媒体的代表受到了巨大的打击,整个产业面临着严重的危机,这可以说是一次更新换代、适应时代潮流的优化。在这样的背景下,台湾的《联合报》与时俱进,其新媒体部大力推出数据新闻、重视新媒体人才等做法促使其重新焕发活力,在报业中坚守着自己的阵地并持续发展。本文通过对《联合报》的一些改革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了一些应对策略,以期能够给报业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关键词:新媒体;《联合报》;数据新闻;新媒体人才

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其休闲娱乐时间呈现出碎片化的趋势。新兴的多媒体数字技术正日益影响人们的生活,传统纸媒正面临着由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带来的巨大挑战。在这种情形下,台湾媒体纷纷推出应对之策,而《联合报》作为其中的佼佼者,其新媒体部的做法值得其他纸媒借鉴和深思。

台湾《联合报》新媒体部从2015年开始制作数据新闻专题,一年的时间制作了18个专题上线。虽然团队不大、专题数量不够多,但成效出乎预期,效果比较明显。例如,以数据试算“买房好还是租房好”的专题,两天内超过23万的浏览量并持续攀高;一篇关于“二二八赔偿金”转型正义的数据探讨,将近2万社群留言、分享与赞。超过半数专题,都是一上线就被同业引用再报道。这不仅仅是看到了实质流量,也看见了读者的存在,充分证明台湾有一群数量较大的新世代年轻用户,用键盘肯定了新的说故事的方式。《联合报》从视觉到新闻意义,产出了真正具有差异化的内容。

传统编辑室基本上维持“记者—编辑”的双边关系;数据专题则因工程师的加入,打破了惯性,带来了新刺激,也带来了各种可能性。跨领域与团队合作,在数字新闻报道领域已是趋势,是绝对,是必须。从一开始,《联合报》新媒体部就以项目的方式,每个专题组成3人小团队:一位内容企划(PM)、一位工程师(ENG)、一位视觉设计(ART)。最基本也最核心的在于,3人都需有意识地自觉“我是做新闻的人”,并且认识到专业是平等的,没有“谁当老大”。文字企划不会大于视觉,工程师绝不是末端。简而言之,制作流程就是构想思路、寻找题目、挖掘数据、清理数据、数据可视化、制作、使用者测试、记录、检讨。而《联合报》新媒体部所得出的最重要的两大信念——“踏实践是王道”与“每次都要一个小创新”,透过实践累积的各种细微判断,甚至决策挣扎,才逐步从浅识走向成熟。不过,更重要的是团队成员的人才性,最宝贵的也莫过于人才。人才——愿意实验、尝新,不断学习新工具、新技术,挖出数据中隐而未现的线头,说一个完整的好故事。《联合报》到现在已经有65年的历史了,在艰困的媒体经营环境中,其愿意以实验的精神,投入相当多的资源,开发数字新的说故事的方法,这一做法是很难得的。

数据新闻需要三种职能的人才合作,三方各有强项,但要能重迭互通。内容企划强项是议题设定、洞见数据背后的故事及编采写能力;视觉设计强项在UI,具备互动设计与美感;工程师强项是数据工程分析、以程序进行数据可视化。从《联合报》新媒体部的经验中,可以看出四项能力最重要:一是能跨领域;二是能团队合作;三是能不断开阔眼界;四是有自学能力。这四项能力环环相扣。能跨领域最基本要件是能听懂另外两人在说什么,并给出建设性建议,如内容企划也懂spreadsheet、csv,了解工程师的运算逻辑。视觉设计对数据视觉化能给出意义上的建议,这涉及对数据内容的理解度,不只是美感。工程师若对议题有感,也可进行编采写。团队合作,是因为数据作品无法靠单打独斗,需要跟伙伴有效沟通、进度对准、节奏合拍。不断开阔眼界是能持续观摩国内外的好作品(或不好作品),并进行讨论、分享,最重要的是实际转化为应用(或不用)。自学能力是因为技术日新月异,想要解决问题,想当突破的先行者,真的是只有靠能自学的人。对于非工程师的人,基础技术层面的要求是Excel使用、基本数据可视化套件运用。

对于有资源的学校一方来说,若是可以为学生打造一个开放与机遇的场景,是对创新领域最大的推力。数据新闻学需跨领域结合,如果条件允许,或许校方有三件事可以做到:一是校内联合不同科研院系开课;二是课中直接实行项目合作;三是校外参加数据科学研究相关活动。合作校内不同院系开课,在课堂上将学生分组,学生从零开始,思考并执行一个具体专案。老师如果可以创造一个空间,使得传播、理工、设计科系的同学有机会可以团队合作,相信学生们激荡出来的火花,绝对超乎预期。除了打破校内科系框线,也可带领学生接触校外数据科学社会群体,直接通过交流打开眼界,或者组队参加数据科学活动,在几小时的时间限制内,定义清楚具体问题,提出解决方法,竭力思考。

传统报刊与新媒体技术的结合,可以弥补平面报刊在旧有条件下内容、经营、传播等方面的不足。传统报刊只有插上科技的翅膀,将文化产品的成果向网络、手机、电子报等多媒体转化、延伸,打造平面报刊、手机报刊、网络报刊和电子报刊的多元制控格局,才能在报刊业未来发展之路上飞得更高、走得更远。台湾《联合报》的经验值得借鉴和思考,未来的新型媒体人才也确实需要多方合作,培养出多能人才,推动传统媒体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发展崛起。

参考文献:

[1] 徐国源,谷鹏.当代传媒研究(第一辑)[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6:11.

[2] 蒋晓丽,杨琴.媒介生态与和谐准则[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7):27-31.

[3] 张国良.20世纪传播学经典文本[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234.

[4] 曼威·柯司特.认同的力量[M].夏铸九,黄丽玲,等,译.台北唐山出版社,2002:1,68,113.

[5] 约翰·史都瑞.文化消费与日常生活[M].张君玫,译.台湾巨流图书股份有限公司,2009:128,156.

[6] 李军.新媒体融合发展分析[J].现代传播,2014(10):20-50.

中图分类号:G21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16)11-0339-01

猜你喜欢
数据新闻联合报新媒体
中外数据新闻编辑流程比较研究
大数据时代新闻的新变化探究
媒介融合时代数据新闻可视化教学探索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台湾选出年度汉字
京台老字号热络互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