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 伟
(作者单位:沂水县广播电视台)
新媒体时代新闻编辑的媒介素养分析
武 伟
(作者单位:沂水县广播电视台)
当今社会,网络技术已经深入社会各领域,在媒体领域,借助网络技术发展而来的新媒体正冲击着传统的新闻编辑工作,对编辑的媒介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对新媒体时代新闻编辑的媒介素养进行简单分析。
新媒体;新闻编辑;媒介素养
新媒体是相对报刊、电视等传统媒体形式而言的,属于较为宽泛的概念,是借助网络手段进行信息和服务提供的媒体形式。新媒体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社会的网络化发展,是顺应人们生活变革而形成的媒介形式,能够较大限度地满足当下人们,特别是青年人群的信息需求。然而,新媒体的出现对新闻编辑工作产生强烈的冲击,促使编辑工作的诸多方面产生变化,对媒体人的媒介素养也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是当前新闻编辑应该谨慎适应的重要媒介形式[1]。
2.1 减少了新闻编辑对新闻传播的控制权
传统的新闻媒体中,新闻编辑是信息的垄断者,掌握信息的来源和发布渠道,能够起到调控民众视听的效果,对新闻的传播具有绝对的控制权。但新媒体背景下,信息的上传和扩散渠道甚广,借助网络,人人都能成为新闻的创作者,这导致编辑的控制信息的能力大幅削减。
2.2 改变了新闻编辑的工作方式
传统新闻传播以报纸、广播和电视为主要渠道,新闻编辑的工作方式主要是与记者互动,在幕后对新闻报道进行策划、加工和设计,不需要与受众们面对面[2]。而今天,以数字技术为特征的新媒体以其快捷性成为新闻传播的主阵地。互动式数字媒介的时代要求新闻编辑工作从幕后转向前台。但目前,一些新闻编辑还不能适应这样的角色,当受众评论偏离预设方向或传播偏离预定轨道时,新闻编辑常常不知所措,不知如何与受众互动。
2.3 消解了新闻编辑的社会责任
新闻编辑既要维护公众的知情权,又要引导公众正确的舆论导向,推动社会的发展。然而,新媒体时代,竞争激烈,信息泥沙俱下,媒体编辑难以实现信息的有效甄别和传播,且部分媒体人出于自身私利成为劣质信息或伪信息的产生源头,导致上述要求无法满足,降低了编辑在社会中应担负的责任。
3.1 对信息的准确把控
新媒体时代,信息在网络空间内呈现爆炸性特点,信息的来源和传播渠道更加多元化,导致新闻编辑在信息领域的影响力和控制力大幅降低。鉴于此,新闻编辑应该发挥其专业性特点,加强对信息的准确把控,实现信息的甄别和过滤,从而达到提高信息质量,弘扬社会正能量的目的。
3.2 拓展业务能力,提升专业性
传统媒介下,新闻编辑大多居于幕后,以被动信息处理和发布为主,缺乏主动性,这与新媒体的素养要求是不想匹配的。作为新闻编辑,应该积极拓展自身的视野,实现业务能力的全面提升,从而适应各类信息的搜集,处理和传播,提高新闻的质量和传播效率,占据新闻的主动权。同时,新闻编辑应该借助专业的敏感性,从受众的需求出发,在浩如烟海的信息库中准确发现新闻点,经过提炼形成新闻信息,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化。
3.3 注重提升自身的职业操守
新媒体下,编辑工作受到极为强烈的冲击,如果无法发掘新闻点,保有自身信息的独特性,将导致大量客户群体的流失。鉴于此,许多媒体人放松对自身职业操守的要求,采取虚构新闻、扩大新闻点等手段实现对公众眼球的吸引,尽管获得众多的点击量,但与新闻的本意背道而驰,这导致媒体的公信力大受质疑,不利于媒体行业的良性发展。要想改变这一问题,应从提升编辑人员的职业操守入手,提升编辑人员的责任感,使其能够自觉维护媒体编辑的良好形象,注意对新闻信息的甄别和探究,确保信息的真实性,为受众提供真实、可靠的新闻信息。
3.4 提升新闻的攫取能力
传统媒体环境下,对信息的占有是媒体的生存之道,因此,大多数媒体都有管理信息的战略。但新媒体环境下,信息超载,信息的获取不再是成功的包票[3]。知识的内涵比信息丰富。媒体的生存之道、新闻编辑的生存之法应转变为对知识的掌握,即正确利用信息以达到目标。因此,新闻编辑须学会在泛滥的信息中找到重要信息,尤其是知道如何利用这些信息,即学会知识管理。
新媒体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它从根本上模糊了新闻生产者与受众的界限,缩小了二者的鸿沟。新闻编辑应在新的媒体环境下,重新定位,成为信息资源的发现者、引导者和瞭望者。
[1]孙庆山.新闻编辑的创新意识和编辑技巧的运用[J].社会科学(引文版),2016(2).
[2]刘钊.媒介融合下新闻编辑职能的转型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5(12).
[3]笪永麟.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的发展思考[J].自然科学(文摘版),2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