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仁格日乐
(作者单位:包头广播电视台)
探析新媒体时代下新闻采编能力培养的方法
萨仁格日乐
(作者单位:包头广播电视台)
在科学技术不断创新的今天,传播媒体也已经进入新时代中,媒体信息传递形式越来越多样化,传播速度逐渐提升,对社会各界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力。为了满足当代社会对新闻媒体的要求,新闻采编工作则需不断提高工作效率与自身能力,掌握更多信息传播方式与社会热点。
新媒体时代;新闻采编;能力培养;方法
在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传播能力相比较下,新媒体体现出更多的优点,这也使新媒体发展速度逐渐加快,经过社会对新媒体的认识后,最终将新媒体的概念归为:新媒体是传统媒体更新与优化的表现,是提高传播能力的表现,是满足广大群众需求的表现。不仅将报纸、广播新闻、电视台等功能升华,更扩大了媒体传播的基础规模,促使媒体融入新模式中,与新形势共生。
目前,互联网已经是媒体界中最具有影响力的媒体传播形式,为媒体界在发展道路中又取得新成绩。这种媒体传播方式可以称之为是报纸、广播新闻、电视之后的第四个传播形式,目前,此种传播力量与影响力都非常大。在移动互联网的推动下,新媒体形式越来越多。例如:微信、APP、等新媒体形式不断涌出,并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市场开发顺利,为广大群众搭建比较满意的互动平台。尤其是在新闻传播方面更是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传统媒体传播方式有限,传播能力比较低,在交互性传播、个性化传播、即时性传播和多样化传播等方面与新媒体传播方式相比比较弱势,而新媒体传播则利用这些优势特点取得了较大发展,下面对这些特点进行分析。
2.1 交互性传播
点对点或者点对面的传播方式在传统媒体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传统媒体发展的原点;报纸、电视是典型的一点对多点的传播模式,在这种传播模式下,人们则需根据报纸、电视内容来掌握社会、环境的发生与变化等,而新媒体传播方式是以一种交互性的模式呈现出来,在新闻采编工作中,着重对公民的需求进行思考,增加公民对媒体的认识,并提高公民参与的积极性。不仅实现了点对点、点对面共同发展,还可以面对点,而这种方式不但能将原有的传播方式全部利用,同时促进传播者与受众群体的亲密度,为两者之间建立互动关系,扩大受众范围与媒体覆盖面。
2.2 个性化传播
公众化是传统媒体中常常体现的一种传播原则,报纸、电视及广播中采编工作所采集内容基本都是具有公众化性质,缺乏个性化传媒,而新媒体传播方式正好将其缺陷给予弥补,将公众化与个性化共同发展。
2.3 即时性传播
传统的报纸、电视和广播传播方式中,由于媒体传播系统中对播报以及出版的时间有严格规定,需要按规定时间执行与操作,因此往往会在时间上受到限制。而在互联网的带动下,新媒体传播中将时间规定为“可即时性”,这样就完全改善了传统播报的时间限制问题,也使采编者能够不受时间与区域的限制,随时可以通过互联网实现跨区域并且可即时将信息传播出去。
2.4 多样化传播
新媒体中最具有突出的特点则是它的载体种类多,可通过不同的载体传播各种信息,并且在互联网时代下,各种载体所传播能力也在不断提升。例如:目前,应用量比较大的载体有电脑、手机等,在利用这些载体的同时,新媒体也随之不断涌出,如微博、QQ、微信等,可见新媒体的形式具有多样化的特点。
基于新媒体的传播特点,以其作为传播媒介的新闻产品也呈现出了很多新特点,这就对作为新闻生产者的采编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
3.1 树立新媒体思维
新媒体不仅仅是一项基于互联网的技术集成,更是一种全新的思维观念。对新闻工作者而言,树立新媒体思维。首先,要把握新媒体传播的特点,即掌握新媒体的传播机制和传播模式,增强新闻传播的互动性和即时性;其次,生产和加工个性化的新闻产品;最后,加强对新媒体技术的学习和运用。
3.2 提高信息甄别能力
新媒体时代下,有些人为了作秀或是其他目的,传播一些虚假信息,这就要新闻从业人员必须提高信息的甄别判断能力。第一,要树立正确的导向意识,提高新闻敏感度。第二,新闻从业者要不断增强新闻敏感度,及时对一些看似冷门或者小事件进行采访编辑,赋予新闻产品新的生命力。第三,要增强合作意识,新媒体的传播具有互动性,那么新闻工作者在传播的过程中,要及时和受众沟通,取得受众的有效反馈。
新媒体时代的来临,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全方位的冲击,这也对新闻采编人员的能力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认为,新媒体时代下的新闻采编人员,除了树立新媒体思维、掌握必要的新媒体技术外,还应该提高信息甄别能力,加强协同合作意识;同时牢固树立“内容为王”的竞争理念。
[1]熊晓辉.浅谈新媒体时代的电视新闻策划[J].媒体时代,20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