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世勋
(作者单位:吉林电视台)
基于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意识及手段分析
钟世勋
(作者单位:吉林电视台)
在先进技术与设备支持下,新媒体迅猛发展,既给传统电视媒体造成了严重冲击,也为其发展提供了机遇,如何推动电视媒体健康与稳定发展,困扰着广大电视新闻编辑。本文根据电视新闻编辑在创新方面存在的不足,阐述了其创新意识培养及创新手段丰富的对策,旨在为同行提供参考。
电视新闻编辑;创新意识;手段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信息的需求日渐增多,而多样的渠道适应了新时期发展需求。特别是在多媒体技术影响下,电视媒体的竞争力日趋薄弱,为了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实现创新发展,对电视新闻编辑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目前,电视新闻编辑缺乏创新意识,缺少创新手段,为了扭转此局面,本文分别阐述了培养创新意识、丰富创新手段的措施,旨在为电视媒体发展奠定可靠的人才基础,为广大受众提供焕然一新的服务。
1.1 内容乏味
电视新闻的核心为新闻内容,其呈现的价值观及展现的新颖度,直接影响新闻的欣赏性。但经调查发现,目前,电视新闻广泛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新闻来源途径较少,与网络资源相比,新闻所涵盖的信息量严重匮乏;二是新闻陈述过于平淡,整个篇幅均为语言描述,仅对收集的新闻进行了串联与拼凑,未能融入受众生活,在此情况下,新闻话题缺少生活色彩,日常报道、评论等未能体现深刻的内涵,难以吸引读者注意力。此为,新闻广播及主持人员,对受众的引导不够及时,使其难以了解新闻信息。从整体来看,电视新闻内容过于乏味,与受众心理需求存在较大差距,导致其日渐倾向于新媒体。
1.2 排版单一
现阶段,电视新闻播出形式具有明显的固定性,既有的环节有新闻播报、新闻快讯和天气预报等。在长期单一排版作用下,受众会出现疲劳感,如听觉、视觉等疲劳。另外,部分电视节目排版具有一定的模糊性与混乱性,播出前未能展开系统编辑,致使其新闻缺少针对性与目的性。特别是在娱乐化播报影响下,选取的内容、选用的环节均为新闻风格不一致,随之出现了“四不像”新闻报道,甚至偏向了“媚俗”,而电视新闻原本的严肃性则丧失殆尽,降低了新闻影响力及导向性。
1.3 内容陈旧
电视媒体发展的灵魂为时效性,唯有把握速度,方能拥有竞争力,但现阶段,电视新闻采稿方式单一、新闻编辑流程繁琐,导致新闻播报严重缺乏时效性,与新媒体相比,电视新闻对新闻的观察角度及敏感度均具有明显的滞后性。时至今日,在开放的媒体环境及多元的传播方式下,新闻传播速度大幅度提高,为了吸引更多受众,电视新闻编辑应尽可能缩短新闻播出时间,为受众提供精悍、短小的报道。以神州十一号飞船返回地球事件为例,如果未能第一时间播出,不仅会降低其新鲜度,还会丧失一部分受众[1]。
2.1 关注受众心理
电视新闻编辑应具备较强的敏感度,时刻关注受众心理需求,为其提供适合的信息,并要通过新闻播报,引导舆论,充分发挥电视新闻的正能量。从受众视角培养新闻编辑的创新意识,要求全体编辑均要坚持以受众为中心,根据媒体实际情况及固有特点,尽可能地迎合受众,达到其期望值,实践中应充分利用新媒体,如微信、微博等,利用海量数据,准确了解受众需求,并对其他电视媒体的兴趣点进行学习与借鉴,在可靠信息支持下,设计个性化与创新性的编辑规划,指明编辑目标。在编辑策划时要积极发挥受众的作用,借助不同手段,激发其参与热情,以此达到编辑和受众相互了解与认识的目的。
2.2 把握新闻信息
新闻编辑的主要内容为新闻信息,为了使广大编辑树立创新理念,实践中应使其了解新闻内容,转变播报意识。工作中每个编辑均应坚持与时俱进,对新闻内容进行了认真的筛选,保证其具备真实性、有效性与新颖度,并要具备较高的综合价值。在市场经济环境下,部分新闻编辑仅关注收视率,而忽视了为人民服务,因此,在培养新闻编辑时,要使其了解自身的职责,使其主动承担标兵与喉舌的职责,兼顾为人民服务与收视率,以此适应受众需求,为其提供精神粮食,满足其审美需求[2]。
2.3 明确自身角色
对于传统电视新闻编辑而言,其主要负责新闻策划及筛选等工作,实践通过宏观与微观策划,使新闻信息具有一定的真实性、技术性与导向性。但新时期,新闻编辑所扮演的角色日渐丰富,不仅存在于幕后,而且逐渐面向台前,全体编辑人员应主动与受众沟通与交流,认真对待其期望与需求,日常工作中不仅要负责策划、编辑等内容,还要承担媒体营销、市场调查、资源整合等工作,在角色转化过程中,对新闻编辑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其应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完善的知识体系及娴熟的工作技巧,在此基础上,方可保证编辑效率与质量。为了与新媒体融合,新闻编辑要积极学习先进技术,了解先进设备,以适应新闻媒体发展需求[3]。
一是在新闻编排方面,电视新闻的观赏性相对较弱,为了吸引受众注意力,新闻编辑应不断创新,改变编排形式,适当添加互动环节,如现场直播、新闻滚动等,保证了收视率,增强了新闻时效性。此外,为了避免审美疲劳,电视新闻编辑应合理安排趣味性及常识性知识板块。通过创新,提高电视新闻节目覆盖范围,与受众有效地沟通后,掌握了受众的需求,在满足其期待基础上,将获得可靠的受众基石[4]。
二是在新闻筛选方面,电视新闻编辑应与众保持紧密的联系,根据其需求,筛选具备较强针对性的新闻要点,将其安排在报刊头版头条;另外,新闻编辑要时刻关注国际形势、国内动态,如美国大选、国家领导出访等,通过创新编辑,增强新闻报道的独创性与感染力,深入挖掘既有新闻的内涵。
三是在科技运用方面,新媒体之所以发展如此迅猛,主要是利用了先进的技术与设备,尤其是网络自媒体,其对传统电视新闻媒体的影响不容小觑。为了应对挑战、把握机遇,电视新闻编辑应积极运用新的平台与终端,借助网络丰富新闻素材获取渠道,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新闻编辑效率,如画面拼接、视频剪辑等,唯有与新媒体保持势均力敌,方能发展与进步,所制作的节目才能具有特色[5]。
融媒体时期,电视新闻编辑需要创新意识及手段,本文结合电视新闻编辑存在的创新问题,提出了几点改进建议。笔者相信,日后经过不断探索与实践,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能力将大幅提高,电视媒体发展也将更加稳定与健康。
[1]刘丽敏.对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创新的分析和思考[J].中国传媒科技,2012(8).
[2]唐飞.浅谈如何培养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意识[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15(7).
[3]张慧华.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意识与能力培养[J].新闻传播,2013(7).
[4]李垚.培养电视新闻编辑创新意识策略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6(7).
[5]马行艳.电视新闻编辑如何提升自身的创新意识[J].西部广播电视,2014(5).
钟世勋(1970-),男,吉林长春人,本科,研究方向:新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