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 晶
(作者单位:内蒙古大学满洲里学院)
中国电影的审美意境分析
——以电视剧《好先生》中的电影元素为例
权 晶
(作者单位:内蒙古大学满洲里学院)
电视剧《好先生》获得了超高的收视率,孙红雷、江疏影、王耀庆和关晓彤等演员的演技获得了较高的评价。其中,这部电视剧中突显了较多的电影元素,虽然它是电视连续剧,但是笔者希望通过分析这部作品中呈现出较多的拍摄方式这个独特的电影元素,更好地把握中国影视作品的审美意境。
好先生;电影元素;审美意境
《好先生》经过了长达8个月的艰苦拍摄及后期制作,制作成本达到了1.5亿元,剧组采用了实力雄厚的电影摄影及美术班底,呈现出了较高的拍摄水准。后期制作增加了较多的特效镜头,针对不同角色在不同阶段的角色表达和性格特征,创设了比较恰当的氛围和环境,引发了新的收视热潮。笔者重点分析这部作品的拍摄方式,以深入地分析它的审美意境。
在这部电视剧作品中,它带给观众的深刻印象是,呈现出了丰富多彩的镜头语言,比较直观的感受是导演在该剧中使用了大量的航拍镜头。通常情况下,航拍镜头旨在体现出某部作品的大气磅礴及全局观,交代作品的发生场景。在笔者看来,《好先生》之所以采用航拍镜头,事实上涵盖了比较丰富的人物信息,绝非纯粹地炫技。首先,这部作品的第一个镜头是汽车在海岸边上的悬崖公路上快速疾驶,镜头随着主人公的汽车飞速行使而推进。值得一提的是,与这部作品中汽车在城市中疾驶的航拍镜头相比,在悬崖公路上快速疾驶,事实上预示着陆远的角色在接下来的部分会经历那些让观众牵肠挂肚的、摇摇欲坠的曲折命运,而绝非城市里表面上的丰富多彩和繁荣。这些航拍镜头能够将人物角色及电视剧的剧情密切联系起来,充分地展示了自己的审美意境和内涵。
在拍摄影视作品的过程中,手持拍摄已经比较常见了,手持拍摄机时画面抖动的情况,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作品本身的紧迫感以及现场感,通常情况下会大量运用在战争戏中。这是因为手持拍摄而导致影视作品的镜头晃动,肯定会让观众觉得有点头晕。笔者认为,《好先生》这部作品合理地采取了手持拍摄镜头,如绝大部分手持镜头都是发生在陆远在美国的精力和故事,这个设计也是非常有意思的,以表明陆远在美国所经历的种种不堪和过往。相对来讲,在陆远回到国内后,绝大部分镜头采取了固定机位的传统拍摄发生。它也表明,和国内的遭遇相比,陆远在美国的经历与打拼都非常艰苦,对陆远来说是难以磨灭的,因此这些部分的镜头抖动幅度比较大。此处,陆远在剧中功成名就的镜头中,依旧存着有较大幅度的抖动。此处能够充分地表明,哪怕陆远已经变成了知名度很高的成功人士,在美式大大的房子里求婚成功,然而此处这些不断晃动的拍摄镜头清楚地告诉观众,他们之间的关系依旧缺乏较强的稳定性。
在电视剧中有这么一个高角度的远镜头,遥远、昏暗的阴云天光下,彭海与陆远这两个失去了嗅觉及味觉的厨师,只能无可奈何地接受了所从事的职业生涯“被判了死刑”的结果。对陆远来说,回国找女友、以图东山再起的这一扇大门已经被彻底关闭了。海平面被丑陋的水泥柱一分为二地切割成了两个部分,和庞大的水泥柱相比,两位演员显得如此渺小而没有力量,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在乌云密布的电视镜头下,泄露出一些微弱、不太明朗的光线,带给观众一种黑云压城城欲摧的直观感觉。此处象征着征陆远只能接受黑暗的前景,唯一的那几道光线来自于自己的好朋友彭海,这也是支撑着能够活下去的仅有动力。然而,让陆远意想不到的是,最后彭海却去世了,让人更觉得压抑。导演借助这些高角度镜头,成功地渲染了这部作品的情绪。
观众非常熟悉,导演比较常用的拍摄镜头和构图方式是镜面构图,在《好先生》这部作品中,为了表达各位角色的落寞心情,采用了较多的镜面镜头。例如,在阴冷的背景和色调下,陆远只能落寞地削土豆,前面的遮挡物遮掩了镜头,被隐藏在这些遮挡物后的角色人物看起来更模糊、更渺小。在逐步移开遮挡物的过程中,慢慢地露出了陆远的音容笑貌,然而却被挤在拍摄镜头的边缘部分,也暗示观众,陆远在这个厨房里就是可有可无的边缘人。后面的几个镜面和之前的几个镜面不太一致,但削土豆的镜面是虚晃的、模糊的,也非常巧妙地隐喻了陆远当时的真实处境。
我们能够清楚地看到,在《好先生》这部电视剧中出现了较多的电影拍摄镜头,这些镜头巧妙地将当时的故事情节和角色、性格等因素联系起来。在此基础上,这些因素比较成功地创设了所需要的审美意境,让剧中人物精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这部作品在这方面可以说是非常成功的。
[1]鄂又旭.《好先生》顶级配置的全明星品质剧[J].电视指南,2016(6).
权晶(1981-),女,内蒙古满洲里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文艺美学。